<p class="ql-block">孩子最近迷上听《西游记》。</p><p class="ql-block">今天问我:“妈妈,你知道真的孙悟空被假的六耳猕猴打死了吗?”</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啊!真的吗?”</p><p class="ql-block">“是的!”</p><p class="ql-block">“你怎么知道的?”我好奇地问他。其实我也真不知道。我看《西游记》还是通过电视剧看的。</p><p class="ql-block">孩子认真的说:“从真假美猴王之后,你看,孙悟空再也没喊过猪八戒’呆子’。”</p><p class="ql-block">记得以前看书,老师一般都是这样引导:书中讲了什么?从书中中你明白了什么?书中有哪些好词好句?我也这样看书看了几十年,错过了许多读书的真正乐趣。</p><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阅读指导班,在学习中才知道阅读也是一门有意思的学问。 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疯狂星期二》,有一幅图是青蛙飞过窗口,同样一幅画,孩子的思维比我的思维就拓展了很多,通过窗前男人的表情他说了好几种假设,而我的思维则限定了好多。在读《青蛙和蟾蜍》,根据老师的指导,才发现书中没发现的细节,比如,青蛙给蟾蜍写信,为什么要最快的蜗牛送信给蟾蜍?为什么青蛙要一起和蟾蜍等他写给蟾蜍的信?我是因为老师的指导才发现这些问题,但孩子自己在看书时,问我的一些问题是我在看书的时候并没注意过的。</p><p class="ql-block">我抚育孩子长大,孩子也教我学习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