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山西铜矿峪工作,当时我们家住的是平房。六十年代厂矿企业住宅区基本上都是平房,只有县城和城市才有楼房,县城也就那么几栋楼,楼房大都是三、四层,高于四层的楼房很少见到。至于说电梯听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坐电梯上楼房了。</p> <p class="ql-block"> 平房都是一排排的,每排平房有五六家,每家都有前后院。一般来讲,后院要大点,前院要有走道有大门。后院种菜的多,什么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萝卜等,基本上没有种花的,这与现在不同。现在是种花的、种葡萄的、搭小凉棚的多。前院是种丝瓜、苦瓜的多,腾本植物盘在围墙上,即可遮挡墙外人的视线,又美化了小院,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围墙,其实就是篱笆墙,一块砖也没有,全部是从山里砍来的枝条,粗细相差不大,先在四个角挖好坑,将四根粗点的木头柱子埋在土里,填土夯实,再用长枝条横着固定在两根相近的柱子中间,按顺序将准备好的枝条用铁丝或绳子捆在横着的枝条上,篱笆墙围成的小院就大功告成了。现在的小院围墙那真是用砖、水泥垒的,最简单的也是铁栅栏。从小院内种的植物品种和围墙的材料就能看出时代发生的巨大变化。我敢说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没有见过枝条围成的小院,他们甚至都想象不出这种小院篱笆墙是什么样子的。</p> <p class="ql-block"> 我那个时候还没有上学,每天就是疯玩,看到邻居家养小兔子,我也养了两只,不过不是在小铁笼子里养,而是在前院挖了一个半米深、直径不到1米的兔窝,上面放了一块木板,用来给兔子遮光。开始的时候很高兴,也很上心,每天出去给兔子挖野菜。我现在能记住的有苦菜、蒲公英、拉拉秧尖、麦苗等,还有杏树叶也是兔子爱吃的。每天起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拎着兔耳朵看看有多重,然后挎着小筐去挖野菜。说是挖野菜,没有刀也没有小铲子,就是把长点的干枝条撅断成合适的长度,用来挖断野菜的根茎。</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我养的两只小兔子不仅长大了,而且还在它的小窝内掏了个小洞,挖兔草回来需要叫“兔兔兔”,才会出来一只兔子,出来的这只兔子吃一会再钻进洞内,另一只兔子才会出来吃草,这种现象持续了一段时间。</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和往常一样挖兔草回来,往兔窝内扔了一点草,又“兔兔兔”的叫了起来,一会先出来一只兔子,再等了一会另一只兔子也出来了,后面还跟了六只小兔子,毛绒绒的,把我高兴的大声喊:我的兔子下崽了,我的兔子下崽了。</p><p class="ql-block"> 兔子多了吃的也多了,原来是每天早晚挖两次兔草,现在不行了,中午还要挖一次。当时只知道兔子吃苦菜、蒲公英、杏叶,其它的我也不知道兔子吃什么?有人告诉我兔子也吃麦苗,我在老乡地里拨过麦苗,回来后让母亲说了我一顿,母亲告诉我拨节后的麦苗是不能拨断喂兔子约,拔断后的麦苗就不结穗了。我似懂非懂,点点头以后再不拨麦苗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天,兔子吃的草挖不到了,我就喂兔子大白菜帮,谁知道天天喂大白菜帮,兔子拉稀屎。眼看着兔子越来越瘦,我就满山遍野的找干兔草。母亲看我天天往山里跑,就告诉我应该把大兔打死吃肉。我不同意,自己养大的兔子是不舍得打死吃肉的。我见过杀兔子的,其实不是用刀杀死,而是用左手拎着兔子的两只大耳朵,用擀面杖粗细的木棍击打兔子的耳根后面,兔子要挣扎一会才能死去。然后用锋利的小刀从兔嘴开始剥皮,熟练的人几分钟就会把一张完整的兔皮剥下来,凉干卖钱,兔肉就改善伙食了。那个年代能吃到一顿肉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我还是天天到山上找干兔草,回到院子里,兔子也不用我叫,听到我的脚步声它们就会自己跑出洞外等着吃草。有一天我发现兔子出来的少了,怎么叫也不出来。再后来邻居喊:谁家的兔子跑了!我出去一看是我家的兔子。兔子窝好好的,一点破绽也没有,兔子是怎么跑的?</p><p class="ql-block"> “洞,兔子洞”。</p><p class="ql-block"> 我沿着我家的前院周边仔细检查,发现在离兔子窝不远的篱笆墙地面有一个洞口,这个地方杂草丛生,不注意还真看不到。兔子跑出去了,你再想把它们抓回来门都没有。家家都有篱笆墙,篱笆墙有豁口,兔子钻来钻去就看不到了,多半年的辛苦就这样付之东流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养过兔子。对了,我养的兔子品种叫青紫兰,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个品种的兔子。</p> <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小时候的动物好看,也不完全对。自从兔子挖洞逃跑后,我郁闷了很长时间,来年春天我在一家院子的篱笆墙上发现了一个麻雀巢,这个麻雀巢引起了我的兴趣。只要没事我就会悄悄的去查看这个雀巢。开始的时候我还挺小心的,远远的看,怕惊动了大麻雀。后来浮出了小麻雀,小麻雀张着小嘴“叽叽”的叫着,大麻雀就会把嘴里衘着的食物丢给小麻雀,大麻雀东张西望一下又飞走了。另一只麻雀很快又飞回来喂小麻雀,两只大麻雀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喂养它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几天过去了,我终于引不住想看看这窝小麻雀长多大了,趁两只大麻雀都不在,我蹑手蹑脚地走近鸟巢,伸手抓起一只: </p><p class="ql-block"> “呀,真难看”。圆鼓鼓的肚子,一根毛都没有。脑袋也是圆圆的,两只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眼眶几乎是透明的。喙还是黄色的,雀翅小小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一点也不可爱。我把小麻雀放进雀巢,就赶紧走开了。</p> <p class="ql-block"> 谁知我动了小麻雀后,两只大麻雀飞回来也不喂小麻雀,小麻雀饿得直叫唤,两只大麻雀只是围着雀巢蹦来蹦去,呆了一会就都飞走了。我以为大麻雀去找吃的了,就没有理会这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再去看的时候,4只小麻雀就剩下3只,其中两只已经饿死了,一只饿的奄奄一息,另外一只不知去向。我赶紧把这只快要饿死的小麻雀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从地下抓了一个小蚂蚱,把头和蚂蚱腿都掐掉,只留下软的部分喂小麻雀。然后我学着大麻雀的叫声,用蚂蚱肉碰小麻雀的喙,小麻雀居然张嘴了,我先把蚂蚱肉放进它的嘴里,然后又给它的嘴里喂了一点唾液,小麻雀活了。</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我找了一个纸盒,里面垫了一些碎布条,小麻雀放进去,每天给它喂小蚂蚱,时不时的喂点水,就这样小麻雀长毛了,毛的颜色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变深、变硬,会站立、会蹦,只要看到我它就抖动小翅膀张开小嘴——它的喙也变硬变黑了,叽叽喳喳的叫唤。我喂它小蚂蚱,它也不在被动的等着喂,而是主动的去啄你手里的小蚂蚱。放在地上,小麻雀蹦来蹦去,不知什么时候它就能从它的人造雀巢飞到地上,然后又飞到雀巢内。我回到家,把捏着小蚂蚱的手一伸,小麻雀就会飞到我的手上去啄食小蚂蚱。小麻雀长大了。</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只听话的小麻雀,那段时光我很快乐。邻居家的小伙伴听说我有这样的麻雀都替我高兴,他们帮我抓蚂蚱,目的就是想看看小麻雀是怎样飞到我的手上。我在小院里展示我的表演,五六个小伙伴屏住呼吸,目光盯着地上的小麻雀,我站在小院的中间,右手一伸,小麻雀跳跃了几步,翅膀一展飞到我手上。这几个小伙伴惊呆了,随之“嗷”的一声叫好,小麻雀从我的手上飞走了。声音太大了,而且是突然爆发出来的声音,小麻雀那见过这阵势。等我缓过神来,小麻雀已经飞到房顶上了,它的小脑袋左晃右晃,惊愣地看着我们大家,似乎有些害怕。小伙伴们看到它在房顶上,用手指着又喊又叫道:小麻雀在房顶上。</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声音太大了,也可能是人太多了,小麻雀飞走了,这次是真的飞走了。此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这只小麻雀。此后很多年,曾流行过吃烤麻雀,或直接用火烤,或用泥巴包着烤,吃的津津有味,我从来不吃。</p> <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我上学了。每天上学都要路过一个叫沟口的地方,从沟口到我们家有一条干涸的小河套。下大雨的时候,小河套水流湍急,能冲走大块的河卵石,水流发出尖啸的声音震耳欲聋,非常恐怖。这样的时候并不多,每年也就一两次。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都愿意走小河套,小河套有一条小路直通我们家住的地方。走小河套不仅是因为路近,还有各种能吃的小野果,各种小昆虫和各种小动物。甲壳虫就是我在这条小路上认识的。七、八岁的我们也不知道累,背着空空荡荡的书包(都是自家缝制的)在小河套里来回窜梭,知了、甲壳虫、蚂蚱等都是我们捕捉的对象,要是能发现鸟巢那就是天大的惊喜。我就见过比我们大的小哥哥把鸟蛋磕破一个小口,张着小嘴硬是把鸟蛋液吸进肚子里了。抓到蚂蚱用毛毛狗草串起来回家喂鸡,抓到甲克虫就在它的脖颈上插一根细小的小草放飞,甲壳虫可能是痛了,飞的很高很高,直到脱离我们的视线,我们才会追下一个目标。我的微信昵称甲壳虫就是这么来的,怀念儿时无忧无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比我大的孩子摘树叶,我过去问他摘树叶干什么?他说喂蚕。蚕是什么东西?我没有见过。我开始帮他摘树叶,到他家去看蚕。他家也有一个院,在一个阴凉处有一块大竹席,上面铺满了树叶,你要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到蚕,小蚕刚出壳,一点点,密密麻麻的爬在树叶上。这个大点的孩子看我对蚕很感兴趣,就问我要吗?我不加思索的回答:要。</p> <p class="ql-block"> 他给了我一页纸,上面粘满了比小米还小的蚕卵,有的蚕卵已经出过了,壳是白的。没有出过的蚕卵是黑色的。我如获至宝的拿回家,也向这个大孩子一样在院里找了块阴凉地,把有蚕卵的纸放在上面,纸上面又撒了几片树叶,到了晚上拿进屋,温度低了蚕宝宝就出不来了。第二天我一看,白纸上密密麻麻,数都数不清,蚕宝宝全部破壳而出。从此,我就和这个比我大的孩子形影不离,知道了蚕宝宝吃的树叶叫桑叶,果实叫桑粒,能吃。知道了蚕宝宝长大了会吐丝,这种丝非常值钱。吐完丝蚕宝宝会变成蛹,蛹也可以炒着吃。再过一段时间蛹又会变成蛾,蛾会在纸上产卵,产完卵,蛾就会静静地死去。</p> <p class="ql-block"> 养蚕也是很有乐趣的,开始的时候蚕宝宝很小,吃的也很少,每次换桑叶的时候需要用羽毛把蚕宝宝一个一个的从发蔫的桑叶上拨拉到新桑叶上,这是一个细活,因为蚕宝宝太小,粗细和缝纫机线差不多,长不过2、3毫米,用手根本捏不住。捏住了,蚕宝宝不死也残。所以用羽毛拨拉是最好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大约-星期,蚕宝宝就能长到10毫米左右,身体也开始变白,食量大增,以前看似数量不多的蚕宝宝,长大后变成了白花花的一大片。新桑叶撒上去,蚕宝宝很快就会爬上去,沿着桑叶的边缘从上往下啃食,吃到叶茎蚕宝宝就又抬起头从上往下,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把一片叶吃干净,剩下的就是叶茎。蚕宝宝的粪便是中药,至于能治什么病我不记得了。当蚕宝宝长到四、五十毫米、有筷子头粗细的时候,它就不再进食了,它会爬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作茧自缚。茧是一个圆柱状,两头呈弧形。没有找到合适位置的蚕宝宝,就只能在平板上吐丝,丝吐多了就是片状。吐完丝蚕宝宝就会爬在上面一动不动等着蜕变。蜕变往往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很难看到。我养了这么多蚕宝宝,蚕宝宝蜕变成蛹,蛹蜕变成蛾,这个过程我就没有见过一次,说起来总感到有点小遗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我儿子上小学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带回来十几个蚕宝宝,把他们母子俩兴奋的就跟捡了什么宝贝似的。我问她娘俩:蚕宝宝怎么养知道吗?摇摇头不知道。我把我多少年前的养蚕经验告诉了她们娘俩,把她娘俩佩服的五体投地,就差拜我为师了。说完,我带着儿子在总医院到处找桑树,在广场上找到一棵小桑树,是这棵小桑树让我们养活了蚕宝宝。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 蚕蛹变成蛾后,你要给它垫一张大点的白纸,蛾在这张白纸上会抖动翅膀不断地转圈产卵,不多会就会产下黑压压的一片蚕卵。产完卵,蛾就会一动不动的趴在那,也许是累的,什么时候死的,不知道,总之它短暂的生命到此才算真正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唐朝诗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总觉得不是太妥帖,春蚕吐完丝并没有死,而是蜕变成蛹,蛹又蜕变成蛾,蛾产完卵才真正的死了,这该怎样解释?</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家从山西搬到河北,先是在农村租房,后来矿上盖了楼房,我们家分了三楼。没多久我父母又和别人调换成一楼,对此我非常不理解。楼层高视野开阔有什么不好?后来我明白了,一楼有院,生活方便。</p><p class="ql-block"> 我结婚后要的是四楼,从未考虑过一楼。</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了,转眼就到了退休年龄。前几年我和朋友到龙口来旅游,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室内面积很小、室外有小院的一楼,没有任何犹豫我就决定买下这套小屋。</p> <p class="ql-block"> 小屋装修简简单单,小院则是我精心设计的。周边是水泥台,水泥台上是1.5米高的铁栅栏。窗前种的青竹,青竹长的很茂盛,每年春天都修剪;青竹前面有一块大的造型石,青竹、造型石立在窗下就象一个大盆景,看着赏心悦目,真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p><p class="ql-block"> 小院整体的形状成P字形,小院边缘留有0.5米宽的种花草的空地,中间是用天然石板材铺成的地面。两边的空地种的是花,顶边空地种的是蔷薇花。在P字的下端有一块长条型空地,这个地方我种的是菜。在小院的右前方有一个3.5平米的凉亭,本来是用作葡萄架的,种了几年葡萄,葡萄秧很茂密,就是不结葡萄,今年让我一气之下砍掉了,上面搭了一块帆布,成了名符其实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 小屋花钱不多,住着舒服,养点花种点菜,看看书听听音乐,让我又找到了儿时的感觉——快乐,快乐离不开小院。</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二年七月七日于龙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