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下伦

龙城文苑

<p class="ql-block">  来过N次柳江区百朋下伦屯,工作之故来去匆匆,从未把下伦往风情这方面想。记录过村支书种藕带民致富的故事,报道过荷花节的盛况,也采访过基层党组的建设,叙写过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但我似乎感觉这与下伦的风情无关。</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与工作无关到下伦的时候,带着悠然的心情漫步在绿叶花丛中,驻足“荷风莲韵”的绿石前,眼见早行的村民在渠中洗藕,看着那在长廊里穿梭于花丛中的游客,听着在村民在街边的叫卖吆喝声,登上小山包观万亩荷塘……种种场景的交织,我才感到下伦屯原来是那么风情万种,而且这种风情是生活化的自然流露。</p><p class="ql-block">  乾隆《柳州府志》记载,下伦属四都28村之一,四都即今百朋乡。村民说,下伦水丰泥肥,从清代以来祖先以种水稻为主,其他水塘均有种植莲藕,闲时编竹器,莲藕成规模种植还是改革开放找到外销渠道之后。村民的话,除透露出历史自信的同时,还有时代机遇给他们带来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走完荷塘主景区,信步向那些采集完莲藕的荷塘走去。原以为采藕完毕的荷塘是一塘的烂泥,可细看还有一些不知是什么东西在泥上拖出的痕迹,于是蹲下细看原来是田螺蠕动时留下。这时的田螺如画国画,在泥上皴擦点染地绘出千变万化的螺韵图。然而,不远处没有采藕的荷塘,那些有点淘气的禾花鱼不时蹦跳出水,吸引了我的目光。顺着花中莲叶下,看到透着青黛色的禾花鱼,灵巧地穿梭于水面,让我看到一幅自然的鱼荷图……</p><p class="ql-block"> 一个村民提着满篮的白藕,斜向一方的身子让背影成了倒“Y”字形,勾勒出一种劳动之美。跟着村民后面,我摘了一小节藕尖,见其嫩白如玉,擦下入嘴清甜脆口。村民笑说,没哄你吧,我们的玉藕是绿色A+级食品,你在收慈菇的时候来吃慈菇,还要爽……。接着村民给我讲莲藕双季种植、莲藕套种慈菇,虽然听的一头雾水,但也表现出专注的神情。村民又问我中午在哪吃饭?吃了全藕宴没有?虽然我没有回话,但村民流露出的神情,感觉其是深谙“莲”经的。</p><p class="ql-block">  从百米高空看万亩荷塘是什么样的情景?这样的悬念终于让我从背了很久的包中拿出无人机。当无人机环绕向上飞行,下伦荷塘由局部到全景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百米高空中,青绿的荷塘连着天际,连着山峦;荷花与游人,成了十里荷塘中芝麻大的点缀;绕于荷塘中的道路,纵横交错车行其中;深棕色的观荷廊,不情愿地扭曲着立于荷塘里;荷盛世酒店的观荷道,呈“G”形通向房顶;村中高低错落的民居,曲就在山凹里;花俏的游泳池,特别显眼……</p><p class="ql-block">  收机游走到清莲园,细品《清莲赋》,感悟“清莲者,清廉”;再行“荷风莲韵文化带”,亦然将廉教寓于风景;过行山道,古人“莲”“廉”诗句悬于廊中……。让“廉”寓于“莲”文化中,虽古今有之,但让人在下伦流“莲”中纳“廉”,也算是一种创意吧。</p><p class="ql-block"> 找个荫凉的地方小憩,结果静思到——尽管下伦的风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因人而异,但它是确确实实存在,并且不以观者的意志为转移。</p> 柳江百朋首届荷花节 村支书藕带民富 藕丰民笑 荷花韵致 采藕早行人 荷塘里晨光中含蓄待开的荷花 亭亭玉立 鱼荷图 清莲园   荷风廉韵文化带 玉藕待我 百米高空看下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