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与沐心小院联合开展觅石采风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4日,《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和前郭红旗农场沐心小院联合开展了觅石采风活动。来自松原各界的28名采石爱好者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些成员中有作家朋友、民间剪纸艺人、朗诵爱好者、民间收藏艺术家、根雕艺人、捡石头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等,上午7时,在原《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李明军和根雕艺人、收藏家常青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坐车前往松原前郭王府屯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车首先到达常青老师沐心小屋,参观了他多年来的根艺、根雕作品和多种形态各异的藏石,在赞叹常青老师多年来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同时,大家也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一同前往台拉吐,那木斯天网地带,奔走于林间山路,在古河道里,躺着潺潺的小溪,仔细的寻觅着每一块石头。每当队员们捡到一块玛瑙时,如获至宝,兴奋地连喊带跳,与大家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明君等多位老师穿上水靴子,手持小铁铲子,在不急不缓的河流两侧,弯弯山路之间仔细寻觅,当一块披毛犀牙骨化石呈现在明君老师面前时,他兴奋得不得了,大家马上围观过来,共同欣赏着这块上万年之前的古生物化石。(披毛犀,学名:Coelodonta antiquitatis,又名长毛犀牛,是一种已灭绝的犀牛,属于腔齿犀属,归于奇蹄目犀科双角犀亚科。平均体长3.5米,肩高约2米左右,体重平均1.8吨,与现存的印度犀牛体型相当,小于白犀牛。因全身披满厚厚的毛而得此名。披毛犀有两只扁平的角,可以推开雪来吃草。它亦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来在寒冷的环境保持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披毛犀生存于更新世时期,与真猛犸同一时代,并在度过冰河时期存活了下来。活跃在欧亚大陆北部,与其同属真犀科的巨型犀牛板齿犀生存在一起。披毛犀曾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它的灭绝年代至今只有10000年,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现存的犀牛中与披毛犀关系最近的近亲苏门答腊犀牛仍然在东南亚存活,但却是极危物种,已经处在绝迹边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欣赏之余,竟然有人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那高兴劲就甭提了,让大家竟然忘记了年龄,有一种回归童心的感觉。王华老师一边行走、一边觅石,仔细寻找和观察每一块石头的纹路,当他拾到一块绿宝石时,在分享给大家欣赏之余,脸上绽放出来的笑容,仿佛又让他年轻了20岁!朗诵艺术家橘子老师,一身绚丽的衣裙,在林间飘舞着,格外好看,仿佛是快乐的精灵,她每拾到一块好看的石头时,都笑得是那么的灿烂!一同前往的每一位老师,只要谁发现好看并且有特色的石头时,都要向大家分享,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快乐和喜悦荡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主持人徐丽不尽吝啬,每一块石头,她都爱不释手,似乎想把所有的石头都要收入囊中,不一会的功夫,她竟然捡了大半袋子石头,在行走路上,常青和陈洪岩两位老师轮班儿帮她拎包,虽然有些疲劳,但收获大自然本真的石头,那幸福的一刻,让每一个人感觉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山水之乐,人文之乐,在青山绿水间流淌。人与自然,和谐生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丰盛的午宴,也是文化交流的最佳时期。大家再享受美食的同时,又兴奋地交流了捡石头的有趣的心得。午饭过后,队员们又驱车来到了旗王古镇。旗王古镇属前郭县哈拉毛都王府屯村。这里山水相依,气候清爽宜人。受构造运动和地震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使古地貌裸露在地面,形成自然的山体,山体裸露部分呈现出红绿相间的层理,极为好看。队员们来到这里拍照,爬山,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感觉到无比惬意。徜徉在山水之间,收获旅行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加本次觅石活动的队员们,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50岁,通过这次觅石采风活动,不仅获得了收获,而且增进了大家的感情,促进了多种文学艺术间的交流。下午4时许,大家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的觅石采风活动,在团结互助、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踏上了归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丽报道,摄影:李明君,史密斯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