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7日上午经区全体数学教师在毕晓燕老师带领下在皇冠南校区进行新课标学习,会议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为我们进行解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课标(2022版)》修订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变化和突破。</p> <p class="ql-block">根据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据以下四个基本原则进行了修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继承完善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切实解决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放眼世界研制中国特色数学课程标准</span></p> 《课标(2022版)》修订基本原则 <p class="ql-block">(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p class="ql-block">在本次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如何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首要问题。</p><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是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做准备,两者是自成一-脉、相互延续的,反映了核心素养发展的长期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征。</p><p class="ql-block">《课标(2022年版)》与《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整体上保持致性,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又具有各自学段特征,呈现-一定的差异性。</p> <p class="ql-block">(二)继承完善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p><p class="ql-block">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方法。</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基于政策的一以贯之亦或是继承保持已取得的成果,新课标的修订工作应该在对前期工作的充分总结和反思中进行的。</p><p class="ql-block">这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路径和数学课程方案。</p> <p class="ql-block">(三 )切实解决数学课程 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数学课程改革 与实施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然而事物具有两面性,课改中也出现了- -些问题和困难,这也是课程改革持续性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考虑到课标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和相对于时代发展滞后的双重因素,目前我国课程标准经形成十年一个大型修订的周期惯例。</p><p class="ql-block">◆而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作为修订工作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p> <p class="ql-block">(四)放眼世界研制中国特色数学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有其独特性。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影响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特的中国气质。</p><p class="ql-block">◆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抵挡,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影响也不可避免。</p><p class="ql-block">◆面对复杂的环境及其带来的新的社会结果及文化,课标修订组必须考虑对于我国学生和教育环境带来的影响。</p> 《课标(2022版)》主要变化与突破 <p class="ql-block">(一)数学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的调整</p><p class="ql-block">1、 丰富了数学的性质</p><p class="ql-block">➢首先从核心素养角度强调了数学是抽象的特性。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这种抽象有两个层次。</p><p class="ql-block">➢数学是思维的学科,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p><p class="ql-block">➢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p> <p class="ql-block">2.数学课程基本理念</p><p class="ql-block">首先,承接《课标(2011年版)》的描述,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仍然是希望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二)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p><p class="ql-block">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要有三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span></p> <p class="ql-block">基础教育不同阶段核心素养表达的阶段性与发展性</p><p class="ql-block">(1)不同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侧重不同</p><p class="ql-block">➢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核心素养的表现侧重于意识,即基于经验的感悟;</p><p class="ql-block">➢初中阶段学生具备 了一定的抽象能力,核心素养的表现侧重于观念,即基于概念的理解;</p><p class="ql-block">➢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核心素养的表现侧重于能力,即基于理解的掌握。</p> <p class="ql-block">例如关于“推理”</p> <p class="ql-block">(三)学段划分及调整</p><p class="ql-block">小学阶段发生变化,初中没有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四)课程内容 的结构化</p><p class="ql-block">要建构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保持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p><p class="ql-block">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p><p class="ql-block">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要;</p><p class="ql-block">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五)课程内容的调整</p><p class="ql-block">1.内容的学段调整</p><p class="ql-block">《课标(2022年版)》在内容编排方面做了一些调整</p><p class="ql-block">◆例如,把方程、反比例这些内容从小学段移到初中段。这些调整主要基于如下三个基本原则。</p><p class="ql-block">◆(1) 不单纯介绍概念。应当以“概念+性质”或"概念+比较”"的形式对概念进行教学。根据这样的基本原则,将小学阶段的负数的系统学习移到初中阶段学习。例如, 负数从小学移到了初中,小学阶段只在综合与实践领域(5~ 6年级)设计了基于学生生活经验感悟负数的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2) 不单纯介绍方法。</p><p class="ql-block">➢-个新的方法的引入,要让学生能够感悟这个新方法的必要性,感悟数学发展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生硬的规定。</p><p class="ql-block">➢如,方程。把方程移到初中是鉴于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情境不复杂,数量关系也相对简单,用等量关系建立方程会较繁琐,学生对方程的需求不强烈,学生感觉列方程麻烦。➢相应地,在小学阶段要加强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学习,为未来初中阶段学习方程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3)注重内容的可理解性。</p><p class="ql-block">如,对小学生来说,反比例关系是较难以理解的,特别是其抽象形式。反比例在本质上是一一个隐函数,要将隐函数表示成显函数的形式是非常困难的,将反比例移到初中学习。➢在初中阶段,学生将从具体的实例入手,理解反比例关系,然后过渡到反比例函数。当然,小学阶段可以在路程、工程等问题中渗透反比例函数的思想,为初中学习反比例函数做好经验准备。</p> <p class="ql-block">2.内容的增补与调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在小学阶段增加了尺规作图的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在小学增加尺规作图,一是要求会用尺规作给定线段的等长线段,是给定一条线段,作一条与其等长的线段,不度量这条线母段的长度,过去也有这样的问题,但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如作长度为3厘米的线段;</p><p class="ql-block">➢二是要求通过尺规作图理解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三角形三边首尾相接后形成一条新的线段, 这个线段就是三角形的周长,通过尺规作图,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周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初中部分内容由选学调整为必学:如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span>这两项内容在原课标中为选学,其本身难度不大,在实际一线教学中也早已普及,并且“根与系数的关系"对于后续内容,甚至是高等数学的学习都极为重要,因此调整为必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尺规作图不再作为独立的章节,而是分散到对应的具体内容中,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几何原理,提升作图能力。</span>例如,用尺规作一一个角的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三者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构造等腰三角形,因此掌握作图的道理很关键。</p> <p class="ql-block">(六)强化综合与实践内容及形式</p><p class="ql-block">在《课标(2011年版)》中,综合与实践领域没有对内容做规定,仅对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课标 (2022年版)》对内容与形式都有了更细致、明确的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七)新增学业质量描述</p><p class="ql-block">◆《标准 (2022年版) 》新增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以核心素养的学段表现为依据,以结构化的数学内容主题为载体,利用不同水平的情境和活动方式,提出学业水平要求。</p><p class="ql-block">◆特别注重“四基” “四能”与核心素养的一致性,体现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的学业质量标准按照学段进行描述。</p> <p class="ql-block">(八)更加翔实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span></p><p class="ql-block">《标准(2011年版) 》关注的是丰富的资源类型,《标准(2022年版)》则是明确提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标准:资源开发要丰富多样(该条目下提出了丰富的资源类型),资源开发要注重精品化,注重保护知识产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增)</span></p><p class="ql-block">《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教学研究建议,并指出尤其注重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协同;此外,还明确提出了教师培训的建议,切实以培训带动教师专业发展。</p> 解答疑惑 <p class="ql-block">曹教授分别解答了老师们的疑惑</p><p class="ql-block">:如何提炼大概念;如何有效利用新课标进行教材分析;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建议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结合新课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何建议</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于新都中学科技馆开展基于新课标的单元视域下教学评研究校本培训 </p><p class="ql-block">由张敬敬教研组长主持。</p> <p class="ql-block">胥童课程设计框架和解题教学分享分享</p> <p class="ql-block">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少数优生先于其他学生得到解题思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等待其他学生继续探索,尊重学习水平有差异的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方式,也可以通过追问已经想到的学生“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样想到的?"让优生充分展示他们思考的过程、思路的来龙去脉、通过黑板板演、指图分析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知道问题进展的依据,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反思、交流自己在本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那么不同程度的学生也就能在他人的思考过程中顿悟当时思维受挫点,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王宁老师单元目标体系的解析与建构分享</p> <p class="ql-block">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进行新课标视角下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p><p class="ql-block">1.基于真实学情的问题分析</p><p class="ql-block">于实证的学情调研是我区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中一直倡导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其意义在于更精准地把握学的现实起点。我们将学情调研信息与“课堂重构”关联起来,即在把准学脉基础上,理性架构课堂,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p><p class="ql-block">实际来看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只是记住了计算法则,虽然题能做对,但对算理的掌握是很不清晰</p><p class="ql-block">究其原因:我们之前的教学只是盯着-一个知识点或-一个课时,着眼点太小,教学散点化,浅表化,知碎片化,所以学生不但不能有效迁移整数、小数的算理,反而还出现了负迁移。而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教学,具有大视角、统摄性,注重知识的关联性、结构化、培养高阶思维等特点,正好可以解决当前我面临的这-一问题。</p><p class="ql-block">2022版新课标指出:在小学“数与代数”领域,要让学生感悟数的概念的- -致性,体会数的运算的一性。教学中,要沟通数的概念与数的运算之间的关联。</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基于数的运算的一-致性理念, 把《分数加减法》作为一个主题大单元进行研究,借助大概念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算理贯通、算法统整。</p> <p class="ql-block">魏溶汝老师和陈前老师就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享了这节课的亮点与收获</p> <p class="ql-block">纪丽丽主任与张敬敬教研组长总结培训及暑期任务布置</p> <p class="ql-block">最后,通过今天一天培训,我们数学老师收获满满,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一步将所学先进理念投入到教学实践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