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惠农省嵬城游记 原创:任可《走长城》第一百六十一站 2022年4月14日

任可

同学老龚退休两口子在老家过起田园生活,邀请我们几个同学到他家乡相会,他的家乡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我说不去,聚到一块除了喝酒就是喝酒,回来难受好几天。他说你不是爱好历史古迹吗?我家乡有个西夏古城省嵬城,从小我就在那里玩耍,你来我带你去探访探访。 西夏古城?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知道宁夏的西夏文物遗址就是个西夏王陵,怎么石嘴山还有个西夏的古城遗址?而且名字还怪怪的,省嵬城,省的本意有察看,观察之意,这个嵬字看字形就是山下一个鬼。观察山下一个鬼?给我一种阴森神秘的感觉。好奇心顿起,又约了张跃昌、王福生、刘文祥几个同学驾车驶向石嘴山。 同学相见分外亲切,顾不了话旧,我就提议先走省嵬城,路上边走边说。老龚介绍到省嵬城遗址其实就是个四周残垣断壁组成的一个围墙。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当年生产队在北墙上挖个烧砖窑。大人们都干活,我们小孩子在里面玩,土城中间地势平坦,荒草丛生,偶尔还能捡到圆形方孔的古钱币,听村里老人子说这是“省悟城”,是古时候建的。那时我们村名是“石嘴山市惠农县庙台乡省悟村”。直到1999年文物管理单位聘请我们村一个老头为省嵬城址看管人,并给发一定的工资,村里人才知道那是文物,真正的名字是省嵬城,不是省悟城。 省嵬城的出名是看古城的是这个老头父子俩被公安抓去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8000元时,才震惊了全体村民,也使外界知道这个古城里有宝贝,这个古城不能乱动,否则要做牢的。知道了早在1965年、1966年宁夏博物馆先后两次对省嵬城遗址进行试掘,出土文物200余件(枚),囊括宋(西夏)、元、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是瓷制秃发人头像,与文献记载的西夏发型风俗相印证,该文物现收藏于宁夏博物馆。 我们的汽车穿村庄,过田野,沿着乡村公路,左拐右拐进入古城废墟之地。古城遗址现已被紫黄色的木扎栏保护起来。我们在在城址的东北角发现立有两块石碑,一个在高台之上,一个在高台之下。高台之上石碑已经成灰白色,在遗址保护范围之内,字看不清楚,老龚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嵬城西夏遗址”,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7月1日立的,下面这块石碑就在木扎栏边,黑底金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嵬城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0年10月立。估计木扎栏也应该是同时设立在这个时间。 站在石碑前,同学们讨论省嵬城的名字。特别是嵬这个字,一查百度:释义是山高大的样子,出自《说文》。常用词组如嵬然不动,形容高耸挺立,稳固而不为外力所动。亦作“岿然不动”。从汉字解释此城应该是高大坚固之意。但这都是现代人的猜测,真正的取名来由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父亲德明用自己祖先嵬名氏(党项羌的姓名)给这座城市取名省嵬。 嵬名氏,西夏皇族姓氏。西夏汉文本《杂字》番姓部第一姓。原为党项8部之一拓拔氏。唐代赐姓李,宋代赐姓赵。元昊立国前改此姓,有“近亲的党项”之意。不包括疏族。元代又写作乌密氏或於弥氏。李德明用自己祖先嵬名氏用意可谓深谋远虑,意味深长,此时就应有割据之心了吧。 同学一行沿废墟的边缘行走,古城内一片荒芜,唯一可看的就是高低不平,宽窄不一,时有时断的城墙。在城北的墙体上,是村民曾经依墙体而建的砖窑,城墙被烧得黑一块黄一块,裸露在风里。断壁残垣,破砖乱瓦,败枝枯叶,一派萧条的景致。在谈笑中突然看到我们同学个个头已花白,面目沧桑。想想当年我们初识之时才是一十八岁啊,那是怎样的青春年华意气风发?如今均已退休,古城苍老了千年,我连百年都不到也进入老年阶段,时光如驹,感叹人生如梦。 沿围墙走到东南角扎栏开有很大的缺口,可通古城之内,原来古城内现在还有几户村民的住宅。住宅外有一晒粮的场地,金黄色的玉米铺在地面。傍边有堆有喂牛羊的草料,一只可爱的小羊羔瞪着毛茸茸的黑眼睛看着我们这行不速之客。在往前走古城的正南方立一石碑,背面有文字介绍。 省嵬城址简介:省嵬城址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省悟行政区五组。1964年-1965年,宁复博物馆对省嵬城进行了两次挖掘,城址呈方形,边长约600米,总面积36万玉米。城墙以黄土夯筑,西、北墙保存较好。现存高2米-4米。南墙正中辟门,为过梁式门洞,门洞长13.40米,宽4.1米。城四周有护城河。城内出土有宋西夏及金的器物和钱币等。据《西夏书事》记载,该城是宋天圣二年(1024年)李德明所筑。<div>  省嵬城保存尚好,是西夏构建在平原上“以御诸蕃”的城市池,城内遗迹丰富,对于了解西夏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范围:墙外四周各扩50米界。<br></div> 现在我们脚踏的地方,曾经被称作西夏,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属于那个被称作西夏的王朝。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去找寻它遗留的痕迹。现在城已经没有城的样子,如果没有同学领我们来到这里,如果没有这块写着“省嵬城址”的黑色石碑指证,很难相信我们正触摸着西夏省嵬城的肢体与脉搏。 九百多年前,这座城里也应是鸟语花香,人声鼎沸的繁华景象。有民居,有商铺,有行走江湖的生意人。在这座城池里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肯定不会是今天庙台人的形象,也不是相同时代宋朝人的形象。而是有他们西夏人自己的形象。这种独特于当时汉民族的形象从那能印证呢?就是从省嵬城出土这件最珍贵的文物一具最具西夏文化特色的瓷制秃发人头而被证明。 该像呈秃发,除头顶施褐色釉外,面部均施白色釉。因为在宋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人民下达了“秃发令。”元昊自认为祖宗为鲜卑拓跋之后,鲜卑人有过秃发的风俗,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穿耳戴环饰。这个瓷制秃发人头不但实物我没见过,就是连照片也搜不到的。但这种秃发、垂耳(铸铁环穿在耳朵上)的形象在宁夏并不陌生,因为前几年有个40集的电视剧《西夏王朝》里的人物就是这个形象,当时没有认真的看局情,不了解“秃发令”的事情,还以为导演为吸引眼球设计出的异样头型呢。现在看来导演还是根据历史记载和出土的西夏瓷制秃发人头而设计的。现在就搜两张剧照让大家直观的看看了。 将头发与政治相结合的这个坏主意出自李元昊。据史书记载:“初制秃发令,元昊先自秃发,及令国人皆秃发,三日不从令,许杀之。”这种粗暴的做法具体在实行过程中杀了多少人没有历史记载。但这个坏先例在以后的历史中对中原汉民族祸害了近三百年的时间。 满清入关后,为了同化汉人,也推行“剃发易服”。剃发,就是要汉人和满人一样留辫子。据说,这项政策是跟西夏学的。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由于穿满服上朝,在汉臣和满臣中两头受排挤。一气之下,孙之獬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了“剃发令”。多尔衮听说当年李元昊在西夏也是这样同化汉人后,就欣然同意了。由此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遭到汉人激烈反抗的剃发运动。李元昊的“秃发令”是在本民族内推行的,无非是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多尔衮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带有歧视性质,强迫汉人留满人的发型,关乎到民族自尊,由此引发了上上下下自然而然的反抗。在这场运动中,无数汉人惨遭屠戮。<br>  直到辛亥革命“剪了辫子”运动中,革命者号召:“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就像清初剃发是归附清朝一样,清末剪不剪辫子也是看一个人是否拥护革命的表现。<br> 站在的古城遗址上,凭风而立。放目四野,一片废墟。问老龚同学省嵬城何时衰落,他介绍到,当地人有两种说法。一是战争,二是地震。具体是是那种暂无定论。<br>  战争说当然是认为是毁于蒙古大军灭夏时的屠城和焚毁。1227年,蒙古军先攻下中兴府(今银川)后,又追杀至省嵬城。蒙古铁骑“四面搜杀遗民,民至穿凿土石避之。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 省嵬城,作为西夏历史上拱卫京都兴庆府的北部重镇,肯定被攻破劫杀。<br> 地震说,省嵬城在蒙夏战争结束后,它还以开渠屯田和驿站贸易而著称。到了明代它的知名度还是挻高的。《万历固原州志》收录了明万历十一年(1583)石茂华的《九月九日登长城关》的诗中记载了省嵬城的存在。全诗为:<br>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br>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br>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br>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br>从诗中可以看出,在明代这里还保持着“鱼泽滩头嘶猎马,省嵬城畔看黄河”的农牧兼营的景象。说明此城还在,真正毁于废墟的是地震。<br> 本地老人口口相传的的一则民间传说支持此种说法:大震前4天,有一白胡子老道,左手提一篮枣子,右手提一篮梨,来到省嵬城,穿街而过,口中喊道:“枣梨,枣梨!”意即“早离,早离!”果然4天后发生了大地震,省嵬城化为废墟。据说,当时该城数千兵民中,只有跟随老道出城的一老一少未死。 <p class="ql-block">  听完老龚同学的介绍,这次地震我知道的。笔者退休前在地震局工作过,离省嵬城约10公里处有一红果子明长城地震遗址。记载了1739年银川平罗8.0大地震,造成长城上下1.05米,水平1.25米的错位。当时的情况据《宁夏府志》载:“公元1739年1月30日……宁夏地震,由北向南,地如奋跃,土皆坟起,平罗北新渠、宝丰二县多断裂,三县城垣、堤坝、屋舍尽倒,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八级大地震啊,汶川、北川的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都无法抵御地震的侵袭,何况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的西夏省嵬城。这样的大地震,足以让这座西夏北部重镇变成一片废墟。</p> 我们同学一行人在废墟的边缘行走、驻足,沉思。以前人们也只是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和民间传说,才得知这是省悟城,真正确定为省嵬城的是出土了一具最具西夏文化特色的瓷制秃发人头而被证明与西夏文明息息相关。它引起国人的注意却是因为盗墓而起。一座近千年的城池,现在只有一块冰冷的石碑和几行简单的文字证明它的存在。但是,宁夏目前唯一一座尚有完整城郭的西夏古城遗址,足以使我们对古人的智慧和才能肃然起敬。 <br>2022年7月7日<br><div>声明:撰写长城游记是出于热爱长城、认识长城、宣传长城达到保护长城之目的。其中史料、引文多来源于本地县(府)志、博物馆展资料及图片、百度百科、景点介绍及网上共享资料。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人联系,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话:13909538717<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