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西大求学记

美丽大荔

<p class="ql-block">  壬寅仲夏,西北大学学习一周。上的是陕西省作协的新会员培训班,听的是教授学者的真知灼见,悟的是文学创作的道与“道”。可谓,进了高校、见了高人、涨了高知,时短情长,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西北大学在陕西乃至西北还是有名的,虽不及交大、陕师大那样“特色”突出,然其“作家摇篮”的地位与作为令兄弟院校望其项背。网上流传一段调侃西安高校的顺口溜,说是:“交大滴牌子,师大滴饭,西工大滴书生满街窜;外院滴姑娘,西体滴汉,纺院滴姑娘最耐看;西农滴地,建大滴楼,西美找对象不发愁;政法滴花,西大滴草,长大的男生是块宝……”对于没有上过多少学、更鲜少出入高校的我而言,这些高大上的学府真真缺乏具象认知,但求知的渴望和憧憬始终充满在心胸。报到之日酷暑高温39度,独自驾车“风雨兼程”,历时两个半小时行程130公里,虽说一进古城喜雨降临煞了些火气,然“文学朝圣”的热情比温度却是高出许多的。或许热情冲“昏”了头脑,导航领着我糊里糊涂驶进西大西门,却一时硬找不到“北”,问了几个人、转了不少圈,好在没误时间没误事。安顿后闲逛才发现,西大老校区并不大,只是久居乡间的小民眼界太小,真该出来涨涨世面、学学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  赴西大学习怀着一腔对文学的真爱,期待被接受、被反馈、被回报的。初入中华文化干部学院,即刻被一种温馨的氛围陶醉着,50名来自三秦大地、各行各业的文学新人老兵济济一堂,最大的77岁、最小的21岁,用农村话叫“年龄上差着几个班辈”,可学习的激情、相处的友情、愉悦的心情和谐融洽。此时此处,虽没有王羲之笔下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楼殿堂、绿草红花却极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场面及文朋诗友为文学创作而奋进的画面更胜似当年。学友之中,我属于“综合实力”偏弱者,写不了诗、做不了赋,没有写过中长篇小说,所能的散文创作也只是个“量大质不行”,十五六部作品均仅仅停留在抒发小我情怀的初级写作阶段。另从个人状况看,头发明显稀了白了,精力脑力渐不如从前,连一直引以为傲的眼睛也做不到“眼明心净”了。好在尚有“知不足而学之、知其然而用之”的心悟与践行,好在贵有师长关爱、学友照顾的“惠学”环境,因而才有了周周、日日、堂堂、时时,坐在头一排全神贯注地认认真真听,密密麻麻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写,甚或竟突破性格壁垒出现当堂提问交流的“如饥似渴”。这一切,都是真心爱好、真情流露、真意付出的使然。</p> <p class="ql-block">  陕西在全国称得上“文学重镇”,西北大学不愧为“作家摇篮”,这在连年屡次作家教育培训中显而易见。硬件如博物馆、图书馆及贾平凹文学馆,软件如本校教授、学者及强大校友圈,“环境”如省市文联、作协及多层级文学人才……由此种种看来,西大在潜心潜力助推陕西文学创作方面是有情怀、有创举、有贡献的,远的可以类举西大走出的如贾平凹、迟子健、吴克敬、王宏甲、白阿莹、和谷、杨少衡、万武议、雷抒雁、李傻傻等成就不凡、名播海内外的作家、学者和艺术家,近的如此次培训为我们指点迷津、解疑释惑、优化提升的王强教授、刘卫平教授、周燕芬教授、李国平教授、穆涛教授,特别是毕业于西大的韩鲁华教授、特邀授课的朱鸿教授,均为崇文尚艺、敬业重道、甘为人梯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培训课堂上,我们认真聆听作协与学院精心选定的课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当代诗词创作、小说写作中的几个问题、网络时代的新创作路线、文学陕军的阶段和思考、文学写作的认识力……零距离感受诸位著作等身“大家”的文学创作心路心声,收获的不仅是“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更多的是对文学创作的理性思维、审美把握、视野扩展,是对作家新人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文学观,从创作理论研究到创作情感投入、创作方法实践的一体化完美融入与尽情释放,既授鱼更授“渔”,思想境界、认知能力与创作水平的全面大幅提升过程!</p> <p class="ql-block">  西北大学业已120岁了,一路走来可谓历尽沧桑终不悔、换来桃李遍芬芳。我们有幸在“致敬双甲子、奋进新时代”的喜庆日子里走进西大,乘现场教学之机徜徉于西北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里追思百年辉煌、见证发展奇迹,地球馆里品鉴“中华石油英才摇篮”、追思“铁人”王进喜,生物馆欣赏生物多样性、感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史馆里领略周秦汉唐盛世文明、缘逢33万年前“大荔人”头骨化石,成果馆里喜见孙平(前党委书记)、梁星亮(教授)、刘加平(院士)等大荔籍“西大人”荣光靓照甚为自豪。感谢学院安排参观“贾平凹文学馆”,不藏情地说,这次决定去西大学习里面有着向大师致敬的感情成分。文学馆不大但很清新,藏品不算丰富却也分量十足,概念化勾勒出了山里娃娃从文学青年到文学巨匠的成长之路,浓情反映出大师对母校情感之深厚、位置之重要、愿景之恳切,令我等众人印象深刻、感动连连。触景生情,我身心体悟于草根文人激情逐梦执着前行的不易,肃然起敬于文学大师的思想追求和精神高度,感同身受于文学朋友“净”心写作“我手写我心”的时代精神与人民情怀,蓄积并生发出不尽的文学创作冲动,自此“写好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句子”(贾平凹)成为毕生追求。</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刚刚适应了环境、熟悉了学友、移步到由知入行的地头,设定好的下课铃声已然准点响起,带着些许遗憾、更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依依不舍暂别西大。西大,啊摇篮!一日之教诲,终生之师恩。若干年后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的,或捧优秀作品、或戴文学花环、或携文艺新人,虔诚致意“公诚勤朴”不朽母校。</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王小民,男,1971年生,大荔县羌白镇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政协渭南市文史委特邀委员,出版有《风情同州》《大美大荔》《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等16部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