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几天随先生回老家办事,在久违的乡村窑洞的土炕上睡了一个晚上。窑洞真的是个好地方,冬暖夏凉,聚气纳福,接近自然。盛夏时节,外面虽然骄阳似火,炙烤难耐,窑内却凉爽舒适,室温宜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只听见门外燕子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生热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推开门,有十几只燕子在院里盘旋飞翔,我抬头看见它们正在窑洞的正上方衔泥草筑巢呢,这还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细看燕子筑巢。我在燕窝的下面仔细观察,燕窝已经有半个碗大了,好是精致、圆润,燕子真可算得上是能工巧匠了。只看见一只燕子把衔的泥草用完后,另一只燕子又衔泥而来,你方完工我登场,一方离开一方来接着筑,衔接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好像是有心灵感应似的。正在我看得出神的时候,交班的燕子径直向我俯冲而来,吓的我不由自主的把头宿了回去,紧接着又有完工的燕子向我袭来,我知道燕子是怕我毁坏它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家园。于是我向大门外走去,不想也不敢再打扰它们的工作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乡村的清晨,安宁而清静,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裹挟着泥土的气息 ,偶尔听到几声鸡鸣狗吠。先生说下沟里走走,我看着对面山上漂浮着的如轻纱般的晨雾和朦胧中露出的红红的杏子、青涩的果子,经不住果实的诱惑,想去山上走走。于是和先生一起去爬山。山路有些陡,杂草丛生,草比人高,只有一条踩倒杂草的羊肠小道向上蜿蜒。远处传来斑鸠的“啁啾”声,显得有些空灵寂静;前面有蝴蝶翩翩飞舞,似在为我们引路前行。看着前方红彤彤的杏子,我有些垂涎欲滴,说不知道是谁家的,先生说“随便摘,没人要”。走到树下,只见地上铺满了成熟而落的杏子和摘果子吃的人遗弃的杏核,还有工工整整摞起来的像小山一样的啤酒瓶,我猜想一定是哪位大仙或者是三五好友在此来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看见山顶有不少的果子,沉甸甸的,树枝都被压弯了,先生说上去看看,我看着陡峭的山路和茂密的草木心生畏惧,不想上去,先生说“已经走到这里了,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想起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况且我还“力”有余,完全可以登上山顶,于是我活动了一下筋骨,便与先生一起继续向山顶爬行。一路走,一路听先生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先生说这座山他已经有四十多年没爬了,那时候山上光秃秃的,一根草都不长,连猪羊不吃的草都被人挖回去吃了,吃的人肚子胀、便秘、水肿,现在植被好了,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农民不缺吃不缺穿,和城里人一样,有的甚至比城里人光景还好,他们有车开、有房住、有地种,这都归功于党的政策好,先生一边说一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党的恩情比海深”,双手合十,虔诚的说“真的要感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到山顶,雾已散去,红的如火一般的太阳升起来了,给大地洒下万道金光。回头俯视,山村风光尽收眼底,整个村庄都沐浴在金色的朝晖里,虽然土地不平旷,但“屋舍俨然”,青山环抱,草木苍翠,绿树掩映,炊烟袅袅,好一幅田园风光锦绣图!好一个风景优美、静谧祥和的美丽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山容易下山难。先生说还是转着走大路回去。从山上转过来,豁然开朗,一片果园呈现在眼前,苹果都套了袋,好像穿上了新衣裳;梨子裸挂在树枝上,像一个个青色的葫芦娃。我一路走一路看,山中处处好风光,庄稼地里绿波荡漾,玉米长势喜人,洋芋丰收在望,如米小的酸枣花开的正兴。我只顾着左顾右盼沿途看风景,竟然没看到一条黑白花蛇从我脚下游过,吓得我魂飞魄散。先生拍拍我的肩膀说“不要怕,蛇是有灵性的动物。”也是,蛇在中国古代寓意着神明、龙、富贵吉祥,是一种很吉利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山上下来,碰到了先生的本家大哥,便和他拉起了家常,他说“现在的社会真好,共产党真好,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县城买了楼房,平时在县城做点小生意,也有做大开公司的,只有周末或者节假日才回老家住几天,窑洞收拾的和楼房一样,墙砖、地砖、自来水、卫生间;沙发、电视、冰箱、洗衣机 ,样样俱全。”闲聊中得知他爱人有慢性病,政府一个月给八百块钱,他吃低保三百块,如果不是因为他爱人买药,政府给的钱都花不完,平时自己种块自留地,一年都有新鲜蔬菜吃,他看看我们笑着说“比你们城里人吃的放心,都是绿色蔬菜,一点药都不打,山上的瓜果谁想摘就摘,随便吃”,我说“为什么不收回来去卖呢?”本家大哥笑着说“卖不了几个钱,连杂沓钱都不够,苹果、梨都是留给山上劳动人解渴的”,他一边和我们聊村民们的幸福生活,一边用长长的水管接自来水浇着自己的蔬菜地。先生感慨地说农民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他小时候要去几里远的地方挑水,说自己个子没长起来、肩膀下溜都是担水压的。先生给他递了根烟,他便放下手中的水管子,蹲在田地外一边抽烟一边说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故事......看着他悠闲自在的淳朴生活,我忽然觉得我们天天寻找的诗和远方不就在眼前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说他想回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看见如今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着村民们幸福喜乐的生活,只想往后余生,择一小院,远离尔虞我诈的场所,远离灯红酒绿的喧嚣,回归自然,种菜养花,读书品茶,开门看见山中晨雾、田园美景,仰头有蓝天、白云悠悠,夕阳带着余晖落幕,守候一个人的地老天荒,岂不是绝美的晚年生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