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衣组织去五台山东台徒步,我欣然参加,一行十五人7月2日成行。</p><p class="ql-block"> 三年前我曾爬过东台,可惜没留轨迹。这次计划从护银沟登台,却不知护银沟已在景区内,须购门票方能登山。有赖司机识途,绕一大圈把我们送到了红庵——我三年前登东台的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 红庵村前有条小溪,车沿硬化路往山里去,送我们到小溪流出的嗽叭形峪口。峪口内一川乱石,镶嵌在如毡的草地里;山阴是茂密的松林,鸟鸣婉转;山阳是碧绿的草地,黄花星散。上午十点,我们开始沿山阳草地上的小径,一路向西登山。山体不陡峭,却极高大,望不到山顶。爬上一段山坡,以为到顶了,上去才知还要接着爬坡,三番五次不见登顶。这一段路约两公里,上升的高度却有六百米,花了近三个小时。而后半程还有六公里,上升的高度也不过五百米而已。</p> <p class="ql-block"> 这天上午,山里云雾濛濛,没有其它驴友,与我们一路相伴的是黄地白花的奶牛。牛们并不怕人,不时横在路上不肯让路。小牛在母牛乳下吮奶,也不避人,视我们如无物。所有牛耳上都打着标签,标着主人的姓名、手机号,早上自己上山,天黑了自动回家,自由自在。很明显这些牛比我们更喜欢爬山,不然怎么解释满山遍野都是茂密的嫩草,它们却要爬到这么高的高处?我甚至见有些牛进入没有草的台顶,莫非它们也朝台?令人羡慕的牛儿们,每天都爬山,低头就能啃食鲜甜多汁的青草。千百年来,这里的牛马如同园丁修剪般啃食草地,粪尿又返还自然,滋养青草,助力形成了五台山一半森林一半草甸的独特生态与摄人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中午一点多,我们小憩、午餐。一小时后刚要继续行程,山里下起了小雨。过了前半程的陡坡,后半程继续向北略偏西向攀登,山坡较缓,山包连绵。伴着小雨的是滚滚浓雾,能见度只有几十上百米。我们走在山梁上,到处盛开着大黄、金莲,在雨中不知不觉爬过了好几个山包。感觉平时几公里外的东台已经在望,现在却笼在了迷雾之中。翻第N个山头时走了有里许较陡的下坡路,走得人十分惶恐,总以为错走上了下山的路。好在一阵风吹来,撕开迷雾,一瞬间看清了去来的方向,看清了我们不过是在两个较高山包间的凹陷处而已。</p> <p class="ql-block"> 前面这座山包,与刚下来的那座山包一样高。不同的是路不在山梁,而是从山腰斜插而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走过的全是松软的草地,眼前这条却是石路。土薄加人畜践踏加特殊倾斜角度下的雨水冲刷,这条路失去了草皮和草皮下的一层薄土,露出山体堆积的嶙峋乱石,石缝历历,如人受外伤露出了森森白骨。大石有一方以上,小石不过升斗大小,路宽不到一米,数里之长。</p> <p class="ql-block"> 石路己过,接着向北偏西攀爬。迷雾夹杂阵雨,同时脚下的草坡越来越陡,让人感觉路没尽头。时间将近十八点,大家正疲惫休息,一阵大风吹来,云雾从前方滚过,东台海市蜃楼般猛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庙宇历历,高踞东台之巅。台下的我们欢呼雀跃,奋起余力爬上了东台。这一晚,我们在庙里挂单,在庙里吃斋。雨一直淅淅沥沥,手机没有信号,所有人都早早睡下,企盼明早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 天蒙蒙亮,云未开,雾未散,我们错过了日出,赶早下山。下山两条路,一条走草坡、松林,八公里到景区内黛螺顶;一条向北下至鸿门岩,再走一段砂石线,将近景区时穿越东台沟西坡下至东台沟村,再走村通路到达台怀镇。大多数人体力不够,我们选了路较长、难度较小的后一条。即使如此,开心也还是身体不支,由小鸟陪同坐车下山,补票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从东台往鸿门岩可通车,车程三公里,因为坡太陡,简易公路修成了之字形。我们步行直下,两公里多便到达达鸿门岩,也就是到达了砂石线——繁峙县砂河镇至五台县石咀乡公路。砂石线过去是晋东北通衢大道,鸿门岩是这条大道上的垭口,又是五台与繁峙的分界。当年毛泽东从延安往西柏坡就经过此地,并入住大塔院寺的别院。从地名看,鸿门岩也是鸿雁北归南返的垭口。又据《徐霞客游记》载,北台西偏南方向有雁门。是鸿雁北归南返在五台有多条通道,还是气候变迁引起鸟道从北台之西的“雁门”迁至东台之北的“鸿门”?恐怕当地居民也不甚了了,只有高居东、北、西、中台的老和尚们能知之甚详。</p> <p class="ql-block"> 过了鸿门岩,天又下起了雨。在福行天下的带领下,我们沿着砂石公路往台怀镇方向进发。当年曾有羊倌指点福行天下从砂石线穿越到东台沟,我们这次就找那条路。人过去的记忆那能像现在APP的轨迹般准确?在砂石线上冒雨行进了数公里后,所有人包括福行天下都忐忑能不能找到那条路了。就在我们心里已放弃穿越东台沟的时候,在福行天下的欢呼声中,我们走到了穿越东台沟的那条山路口。恰在此时,雨停了,弥散整个视野的薄雾聚拢成朵朵白云,在东台沟的山顶翻腾,云下是五台经典的田园风光:高山、峡谷、森林、草地,星散在草地上的牛,层层翠绿的梯田,空明澄沏,湿润清凉。这是两天来我们遭遇的最美最宜人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这段崎岖陡峻风景绝美的山路只有一公里,之后便是坦途。过了东台沟、西湾、东庄,我们进入台怀镇,十一点抵达大塔院,福行天下在那里为大家安排了斋饭。</p><p class="ql-block"> 大塔院寺与和尚们共进的斋饭,仪式远没有去年碧山寺的庄严。草草吃完,草草环游了大塔寺,东台之旅便告结束。到底心有不甘,不愿这次完美的徒步这样草草收尾,不如重温2021年秋那顿法度严整的斋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过了清凉圣境牌楼,刚刚踏入护国碧山十方普济禅寺,就有一个和尚迎在那里——午餐时间到了。和尚领我们到餐厅门口,告诫禁声、关机,要求我们分列两队,女左男右进入餐厅。正对餐厅大门是主座,主座两厢东西各列约十米长原色餐桌原色条凳数排。主座空着,餐桌前条凳上却已坐满要就餐的和尚,一排一排,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东西相对,寂无人声。女士们向东,男同胞向西,我们肃然到和尚们后面一条空餐桌边,鱼贯入座。桌上相隔一米已经摆放了一套餐具:一大一小两个真空碗,一副木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十一点半,金铎一下,诵经声訇然齐起。俄尔诵毕,有和尚持一条红纸站在门内两三米处,面向主座念:北京海淀某某布施XXX……。念毕,金铎一下,诵经声又訇然齐起。诵毕,在金铎的节拍声中,八个和尚开始布饭。两个挟米饭桶,两个端笼屉,四个捧菜盆,分向两厢。米饭桶内是热腾腾的米饭;笼屉上是包子馒头,馒头都切成了两半;菜盆里一个是炒土豆丝,一个是烧蘑菇。这些和尚快步穿梭于餐桌之间,你要什么,要多少,示意即可。所有人的饭菜布好,布饭的和尚归位。金铎一下,餐桌上的人一齐举箸。下一轮开始。这轮是两个凉菜,两个咸菜。加菜毕,再一轮开始,还是第一轮的饭菜。等和尚经过,要加菜加饭示意即可。若只加一点点,则举手曲食指、中指、无名指,以拇指按在小指肚尖示意。饭菜必须点滴不剩,中间还有和尚走来,示意把碗端起来,意谓省得饭菜掉落。饭毕上水果、牛奶,和尚送到面前,需用自取。就餐其间绝无人声,碗筷声吞咽声几不可闻。饭毕,和尚立即来收果皮垃圾。垃圾要摆在桌上,不能放碗里。两个和尚,一人持桶,一人持抹布,不一刻收迄。末了是热水,权当是茶。最后收餐具。机制的真空碗都一模一样,十几个叠起来高高一摞,不摇不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斋毕走出餐厅,正好十二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