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赵睿贤

<p class="ql-block">  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东仪中学高2023届五班的学生,我叫赵睿贤。</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文科生,我深知数学于每一位文科生的重要性,如果数学成为弱势学科那只能和好的大学say goodbye!我认为大部分同学并不是不喜欢数学,只是在一番努力后数学成绩并没有提升而感到失望,才会慢慢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曾经我就是这样的学生,但是经过高二一学年的学习,我找到学习数学的一些方法,以及我的一些收获。在这里分享给大家。</p> <ul><li><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u>第一:刷题</u></b></li></ul><p class="ql-block"> 首先,刷题不是无效的、盲目的、重复的刷。我曾经买过很多课外辅导资料书,且不说有没有时间可以把它全部写完,单说我写过的很多题大概都是无效的,因为我写完就把它搁置了,一道道题就像一个个包袱,写完就把它丢掉。当我在考试前再翻开时,我完全不记得当时我的想法和思路。其次,在高一的时候我很少及格,所以我的基础毋庸置疑是很差的,而在彼时选择买资料书(一般会比校内难一点)就是最盲目的刷题,由于题目难、时间紧,我只会挑会做的去刷,事实上我就把会做的题又重复做了好多遍,不会的题型依然不会。</p><p class="ql-block"> 正确的刷题要先做基础题再做提高题,求质不求量,题型要多样!并且最重要的是多翻做过的错题,多想这道题的解题思路。</p> <ul><li><b style="font-size:20px;"><u>第二:讲题</u></b></li></ul><p class="ql-block">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大部分同学每天都会想究竟什么才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我认为当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输出”,不仅是学数学的好方法且对每一门学科都很适用。我的方法是用一节课间的时间给老师或者同学讲题。一开始这个习惯是刘老师帮我养成的,她对我说,如果想要提高成绩可以每天去她办公室讲一道题,对于正处于在数学迷茫期的我,我打算试一试。一开始我讲了一些基础的题型,后来我会上升一点难度,因为越是杂糅多个知识点的题型,对我来说收获就越大。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到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校期间我都会找刘老师讲题,我觉得这一年是我对数学学习最通透的一年,后来当我养成这个习惯后,就和同班葛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我们会经常给对方讲题。</p> <p class="ql-block">每天讲的题都会做记录,黑笔是做题过程,红笔是解题思路。现在已经做成了一本“讲题集”٩(๑^o^๑)۶</p> <ul><li><u style="font-size:20px;">第三:攻难</u></li></ul><p class="ql-block"> 想要学好数学就不能有畏难的心态,当我们做好基础题和每日输出这一步后,我们就要对难题“下手”了(当然前面的习惯也不能丢掉)。对于高考题来说有很多难题,甚至只有中等难度的题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难度,再加上近些年高考数学趋势,“攻难”一定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对于一道难题的解题思路、想法、知识点的揉合、计算能力、转变能力等每一步都是“攻难”的需要注意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仅要攻克重重难题更要攻克畏难心态。在未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将一起养成这个好习惯吧!</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近一年对于学习数学的收获:</u></p><p class="ql-block">1.养成一个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在做题的时候也有了很多思路。(以本学期为例)比如做一道不等式的题目时,最常用的是分析法,那就先试一下,如果用分析法不能简便的解决问题,还可以尝试综合法,假设法,缩放法等。再例如做参数方程时给了两个含参方程,那无论是求距离还是求最大最小值,都需要先转换后联立,接下来根据需求带公式解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对数学学科的理解上是更加深了一层,以前学习数学总认为数学很难,写题没思路,公式背不会。现在我更认为数学是一门需要静下心来深究的一门学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以上是我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收获。</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数学成绩虽然在一年中有很大的提升但仍然需要我保持良好的习惯并且继续坚持下去,才能完成我心中对数学的期许。我认为我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也做不到做过的题过目不忘、学过一遍的公式就能记住。那就多看几遍、多记几次。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所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