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圆梦川藏行--1.入川篇

老吴

2022年6.9--7.3<div> 十年以前就有此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的梦想,听了很多去过西藏的人都说路况极不好走,烂路、滑坡、泥石流、塌方、还有雪山路滑、高原应、身体等诸多因素,如今还要面对严格繁琐的疫情检查,因此始终不敢去挑战这个我个人认为的“壮举”,今年和部分有同样奢望的同学决定,趁现在身体条件还可以我们共同去挑战这个梦想。</div><div> 出发前我们参考了很多自驾朋友的经验,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路线和行程以及住宿条件的规划,严格按照高海拔要求配备了应急药品、氧气、衣物、食物、饮水等,并对车辆进行完整的检修,于6月9日早上五个人驾驶一辆车踏上征程(3个司机)。</div><div>D1:早6.30分从天津出发,途径.河北、山西、陕西,到达陕西渭南的韩城预计将在这里修整,但此时韩城疫情防控部门不允许京津外来人员进入,我们只能冒着倾盆大雨连续前行赶到西安住宿,到达西安时已是晚上9点半,首日行车1100公里驾车15小时,当晚住宿西安兵马俑小镇修整。</div> D2:早晨继续前行,途径宝鸡、穿越秦岭、汉中、巴中。行车600公里驾车8小时,于下午4点到达四川南充阆中古城。<div> 阆中古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2010年2月阆中市获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2013年9月,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div><div><b>本源文化</b>--阆中古城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称)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div><div><b>巴人文化</b>--阆中古城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br></div><div><b>风水文化</b>--阆中古城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br></div><div><b>三国文化</b>--阆中古城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br></div><div><b>科举文化</b>--阆中古城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br></div><div><b>宗教文化</b>--阆中古城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br></div><div><b>民俗文化</b>--阆中古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br></div><div><b>饮食文化</b>--阆中古城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br></div><div> 傍晚在夕阳西下的暮色中匆匆浏览了古城的风貌,古老而悠久的古城至今仍有很多居民生活在古城中,游走在街上使游人感觉仿佛你自己已置身于那个曾经的过往。</div><div><br></div> 中天楼 在阆中一家民宿安排住宿,饭后晚上在民宿三楼的凉台上喝茶覌景。<div>D3:早餐后到嘉陵江对岸游览看古城全貌。</div> 南金关古渡,古时张飞曾在此把守多年。 古城对面的‘南津关’ 古城对面锦屏山的魁星楼 瑶池仙境 在锦屏山看阆中古城<div><br></div> 白塔山看嘉陵江水绕阆中太极风水宝地<div>阆水歌(杜甫)<br>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因相依。<br>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br>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br>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br></div> 告别阆中古城前往四川德阳。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德阳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其境内拥有"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 德阳市内公园的浮雕<div>午后到达三星堆遗址博物馆</div><div>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div> 这是一片出土于迄今3000年前的石雕器物,长近一米其最薄的地方只有几毫米,由此可见当时古人的精湛手艺。<div><br></div> 振翅欲飞的鸟 三星堆遗址群的年代范围前后延续2000年,所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div> 当晚住宿成都北部小镇。</div><div>D4:一早驱车到达都江堰,在此完成入川后第二次核酸检测。<br></div><div>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div><div>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br></div> 二王庙前的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最早称绳桥或竹滕桥,这与它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div> 从都江堰出来行车一个小时到达成都市区,在武侯祠旁边的一个酒店安排住宿后到锦里小吃街午饭逛街。</div><div> 锦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br></div> 武侯祠(汉昭烈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下午休息过后几个人骑行共享单车游览春熙路商业街看成都街景。 <div><br>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br>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br>你会挽着我的衣袖<br>我会把手揣进裤兜<br>走到玉林路的尽头<br>坐在小酒馆的门口<br>--------<br>成都 带不走的 只有你<br></div> 春熙路是1924年被命名的,距今95年,号称百年金街。据有关历史资料查证,春熙路的前世肇始于商贾,发命于官府,完成于军阀时期。 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因由当时的四川省督办杨森提议兴建,杨森下令把旧衙门全部拆除,在此修建了从南到北一条街,其后又修建了东西两条街,名叫春熙路东段、西段、南段和北段。最初根据他“森威将军”的头衔将其命名为“森威路”。后来人们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的句子,改名为春熙路,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 当晚选一家不错的饭店品成都美食,准备明天正式驶入318国道川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