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叫作武则天,向天下自称“周”。<br> 武则天在位时间为公元690-705 年共15年。先后使用国号有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br> 万岁登封(公元696年1月20日-696年4月22日),是武则天称“周”后的第七个年号,使用共计3个月。武则天于“天册万岁”二年腊月甲申(696年1月20日)改元“万岁登封”。<br> 历史究竟发行过“万岁登封”钱币,有两种说法。<br> <br><b>第一种说法</b><br> <div> 武则天利用唐太宗封禅改元之机(公元666年)铸造了“乾封泉宝”钱。《中国古钱大集 甲(第2版)》p295中有收录。述“乾封泉宝”青铜质,少有铅质,直径约27mm,比“开元通宝”略大。钱币特征是字文、铸工皆规整,枚重6克左右。“以一当开元旧钱之十”,则面值是“开元通宝”钱的十枚。次年停罢。 故今存世无多。<br></div> 由于铸行时间短,存世少,“乾封泉宝”钱被列为“中国古钱币五十珍”之一。在当下市场上,多个收藏网站认可的“乾封泉宝”铜钱和铁钱。铜钱直径多在25.8-26.2mm左右,厚度1.6-2.0mm左右,重4.3-5g左右。铁钱有宽背大样,直径在39-40mm左右,厚度3.4-5.7mm左右,重32-37g左右。<div> “乾封泉宝”钱有光背和穿上“策”或“天”字之分。市场价在数千至万元以上。<br> 未见有银质“乾封泉宝”小平钱的报道。但我藏有一枚。直径24mm厚1.2mm穿孔6mm,3.7g。宽缘,字体同《中国古钱大集 甲(第2版)》p295中有收录者,难辨年代及真伪。就此一并展出。<br></div> 宽缘,币面穿廓较细 币背光,穿廓较宽,穿口内壁及边缘有修 光边轮 “<b>乾封泉宝”假赝品多“近年该泉伪品屡见不鲜,一般皆轮小一圈,宝字“宀”部断笔,浑身涂满浅灰蓝色伪锈”</b>。 (《中国古钱大集 甲(第2版)》)爱家需要提高辨识能力,以免上当。<br><br> 朝廷铸造“乾封泉宝”之本意是想铸造成一枚以抵“开元通宝”十枚的大钱,以此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减缓流通领域中通货不足的矛盾,使私铸失去存在的条件而不禁自绝,但却事与愿违。<br> “乾封泉宝”一上市,民众便纷纷藏匿“开元通宝”钱,市面上只剩下当十的“乾封泉宝”。直接造成物价飞涨,大钱贬值,甚至低于当一的开元钱的价值。<br> 民间私铸者见其有利可图,于是竞相改铸重量大减的“乾封泉宝”,有的甚至不到官铸的一半。造成了官铸大钱空耗人力物力,而私铸者却坐收渔利的局面。<br> 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得在第二年正月,“乾封泉宝”流通还不到八个月,就下令停铸。 已流出的“乾封泉宝”与开元钱按一比一等值流通。实际上是宣告“乾封泉宝”铸行的失败。<br> 这次失败,导致武则天在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封禅岳嵩山”之时,改嵩阳县为登封县,并改年号为“万岁登封”,也没有敢再铸“登封”钱。<br><br><b>第二种说法</b><div><b><br></b> “登封万岁”是女皇武则天在位的第七个年号(公元696年)。使用了3个月。武则天于“天册万岁”二年腊月甲申(696年1月20日)改元“万岁登封”。同年三月丁巳(696年4月22日)改元“万岁通天。”<br> 唐朝一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在此期间一直以“开元通宝”作为流通货币。<br> 唐朝更迭含“武则天”在内共有75个年号,这些年号均铸造过“年号钱”。这可从近年来发现的30多种唐代年号钱得到佐证。 这些钱铸造精美、规整,形制略大与开元通宝,其官铸无疑。 也就是说,武则天在“万岁登封”应该是也铸造过“万岁登封”之“年号钱”。</div><div><br> 本文展示这品楷书“万岁登封”就是其中之一种。该藏品来源于东北罐藏深坑钱。钱币直径36.9mm,厚2.6-3.2mm,穿径7.0mm,阔1.0mm,宽缘4.0-4.5mm,字高0.8mm,重20.3g。<br></div> 是品币文行笔流畅、章法严谨、起行顿止可见书法功底,必是大家所为。钱币形制规整、铸工精良,品相完美。锈色自然纯正而坚实。钱体老化黑斑明显,锈斑有生根入骨之相。由此,可辨识其年代久远。<br> 钱币材质为青铜,与开元相同,少有磨损。因形制略大略厚折五,老朽认为可能是特铸币。<div> 因未进入市场流通,其品相完美,疑似当朝改元“万岁登封”后的纪念币。在钱谱上未曾查见是因其为特种钱币,铸造量极少,又加发现较晚而未被载入。<br> <br> 2022年7月7日撰稿于成都青城山<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