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行走川藏线

王者几何

<p class="ql-block">快到西藏旅游的旺季了,所以买的车票要去西宁换车。在等候开往拉萨火车的时候,去西宁东关大清真寺参观了一番。清真寺的建筑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建造的富丽堂皇,宏伟高大,极其壮观!</p> <p class="ql-block">东关清真寺的圆顶拆掉换成平顶了,回归中国式建筑风格。照片是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我还是喜欢雪山下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小昭寺始建于7世纪中叶641年(藏历铁牛年吐蕃松赞干布时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金像,另有诸多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宮是必须的打卡地,这是我第三次打卡了。</p> <p class="ql-block">我每次去西藏必去藏民家喝酥油茶,否则等于没有来西藏。</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金像有关。</p> <p class="ql-block">人们说在大昭寺的屋顶上拍摄布达拉宫的夕阳是理想的地方,以前我是在药王山顶拍摄的,碍于路上的车流如织,布宫的夜景不大美丽。这次在大昭寺屋顶的拍摄也不太理想,有树木和房屋的遮挡,还不如药王山呢。</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金顶太壮观!</p> <p class="ql-block">到拉萨的第二天,我和两位各自独行的女孩被拼车了,三位独行人沉默是金。</p> <p class="ql-block">乘坐孙师傅的吉普车开始穿越川藏线。沿途风光无限好,艰辛危险的路段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出生地在墨竹工卡县,位于318国道旁一个村庄边上,名为强巴敏久林。他出生地甲玛乡,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p> <p class="ql-block">翻过米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要翻越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翻越它之前,人们在一座木桥前停留了较长的时间,据说是“茶马古道木桥”,我没有看到茶马古道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前,松赞干布在征战中,为方便军队之间的联络及屯兵和防御,修筑了具有统治标志的古堡群。</p> <p class="ql-block">与内地的烽火台功能相似。</p> <p class="ql-block">巨型转经筒很少见。</p> <p class="ql-block">翻越色季拉山可以鸟瞰山下的八一镇,现在改做“林芝”了。有一块书写着“尼洋风光”的巨石竖立在哪里。在巨石旁可以看到远处宽阔的尼洋河环绕在林芝城市的边上。</p> <p class="ql-block">到达色季拉山口的时候,大雨倾盆,我无法下车拍照,只好拉近镜头拍下了模糊的海拔高度碑。当然,对面的南迦巴瓦峰被云雾遮挡的丝毫未露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翻过色季拉山,雨停了,山顶成了分雨岭。</p> <p class="ql-block">满山青翠欲滴的松树上被什么人挂满了哈达,称为“鲁朗林海”。我没有看出什么美感。</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夕阳的下山,远处乌云密布的山顶上的冰川也在逐渐的黯淡了。</p> <p class="ql-block">这一夜我们也是在司机的安排下住在了鲁朗县扎西岗村的一户藏民家庭旅馆内,藏族风格的房间和藏族风格的早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饭前我一个人随意的观赏起村落来,小雨轻轻的飘着,清凉爽快。远处的山脉、白云和近处的油菜花田构成了一幅油画,再加上藏民们在家门口点燃松枝,让袅袅青烟代替他们念经,好似仙境一般,我置身在这种神圣的氛围中久久没有动身,任由细雨纷纷!</p> <p class="ql-block">川藏线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长2400多公里,沿途穿越横断山脉和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p> <p class="ql-block">司机催我们快吃早饭,晚了会堵年。</p> <p class="ql-block">在106道班处看到了前面长长的汽车停在路边,一问才知,下了一夜雨,102道班发生了泥石流和塌方,我们也被堵在那里了,时间是:上午十点四十分。</p> <p class="ql-block">着急也没用。照片是刚毕业的医学博士小易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枯燥的等着道路开通的时候,来了一辆人力车,可以住人。车的尾部有一张中国地图,地图上印着“天下第一疯,走遍全中国”。老头儿60多岁,心劲儿颇高,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现在要走到西藏呢,不过,按照时间来算,他再有几天就会进入拉萨了。</p> <p class="ql-block">听说他去云南时倒在路上了,悲!</p> <p class="ql-block">足足的等了八个小时,小超市内的食物卖没了,肚子有些饿了,好在车流向前挪动了,车速逐渐加快,我们开始高兴起来。好在西藏太阳落山的时间比内地晚两个小时左右,开车的视野不受影响。</p> <p class="ql-block">通麦天险的关键还是路况极其差,首先是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上坡下坡的连绵不断,再加上路边就是汹涌的激流“尼洋河”,手潮的司机降低了车速,车队出现拥挤后行车秩序打乱了。</p> <p class="ql-block">大雨过后,路面泥泞湿滑,靠近尼洋河的公路边上没有防护墙,汽车只能挤占对向车道行走,对向的汽车只能等待这一批车队过去后再走,拥堵更厉害了。</p> <p class="ql-block">一边道窄、另一边就是陡峭的河谷,我若在此开车也不敢开快车,慢慢地蹭着走吧。</p> <p class="ql-block">在司机高超的油离刹配合技术和恰到好处的超车手段,我们用了3个小时走完了十四公里的通麦天险,在夜里十二点的时候来到了波密,惊险恐惧的一天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然乌湖的景色一般,由于雪山的雪线上移后稀少的雪十分难看。</p> <p class="ql-block">看到海拔4475米的“安久拉山”,雪线也上移了,下着小雨,我匆忙地照了几张,没有停留。</p> <p class="ql-block">条318国道称为景观大道名实相符,沿途的景色确实很美,尤其居住在高山顶的藏民,生活在那里也是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位于八宿县内的怒江天堑和业拉山上的天路72拐,充分展示了五十年代十八军筑路的艰辛和英雄壮举。至今在怒江的石崖上还留有“怒江两岸出英雄”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我偷拍了几张怒江大桥照片,司机说:军人看到要没收相机的。</p> <p class="ql-block">看到怒江大桥的架设位置让我赞叹当年设计者的眼光是如此的独到:既有美感又突出了天堑的险要!</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拐弯处壮观的的石头堆可能是人们对建筑318国道英雄们的祭奠和赞美吧。</p> <p class="ql-block">当 时部队进藏的最佳路线就是沿着千年来人们踏出来的茶马古道行进。这些英雄儿女放弃了眼前的安逸和幸福,毅然踏上了一条充满艰险和危难的伟大征 程。</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72道拐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72道拐的壮丽,更能感受到修筑这条路的先辈们的大无畏精神。而今它拥有中国最美大道之称。“怒江72拐”海拔1450米,长约12公里,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给我留下了永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感谢业拉山,当我们拍照的时候,大晴天的竟然赐给了我们一道彩虹,久久不动,让我们拍照了一个够。</p> <p class="ql-block">过了72道拐就是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主峰,峰顶上的石头阵有巧夺天工之美。</p> <p class="ql-block">过了业拉山之后,盘山公路的下面,看到了邦达县城。</p> <p class="ql-block">突然,司机说:小吴来了,他已经是第三次由成都穿越到拉萨了,只要赞助不搭车,是 川藏线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徒步穿越者。</p> <p class="ql-block">我们停下车与他交谈起来,当我问他需要什么资助的时候,小吴说:这次穿越的资助费用已经完成了。感动得我久久说不出话来,马上掏出我所有的食物给了小吴。</p> <p class="ql-block">与小吴道别后登上了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山顶上光秃秃的,只有一座移动公司的转接站屹立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翻越了东达山接着是3911米的觉巴山,山不高,可是下降的之字形盘山路的垂直距离非常惊险,我们的越野车已经贴着悬崖边拐弯了,那些大货车的车头下面已经是悬崖了,真是另一种胳膊肘弯的惊险和壮观。</p> <p class="ql-block">居住在大山中山顶处的藏民在公路边架设了一些泉水管子,水喷射有5米元,说是强过纯净的矿泉水。</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的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川藏线上的汽车兵,他们经年累月地驾驶着卡车穿越在公路上,历经无数次的塌方和泥石流等天灾,完成了一次次的运输任务,实在感人!</p> <p class="ql-block">翻过海拔4150米的宗拉山又见到了浑浊江水的金沙江,江对岸就是四川了,桥的中间是西藏和四川的分界线。桥两边的检查站各司其职,我们休息了一会儿来到了理塘。</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晚上我们住在了巴塘,藏式旅馆的住宿条件较好。</p> <p class="ql-block">早醒来,我去拍摄照片,走了几个街区看到四川藏区藏族人居住的现状大大改观,楼房很多,稀少的木板房也有,说是等着搬进新居呢。</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饭,我们由巴塘出发继续穿越,一路上景色比较单调。</p> <p class="ql-block">在驰过海子四布的海子山(海拔4700米)的时候,看到了远处的雪山、冰川和姊妹湖,蓝天之下的姊妹湖映衬着蓝天的颜色,两个湖面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过海子山就是方圆3000平方公里的理塘毛垭大草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草原虽然海拔甚高,但地形却相对平缓,成为了一处有名的高山牧场。此时,蓝天白云、骄阳高悬、牦牛成群,好一派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时,司机停下车,让我下车坐到前面去,我才知道要尝试高原上的318国道驾驶吉普车的体会了。我已经有约8年没有驾驶过手动档了,更没有长距离的开过吉普车,还好,经过十几分钟的熟悉档位过程,我熟练地驾驶了一个多小时,过了一把自驾瘾。</p> <p class="ql-block">鲜花真真的插在牛糞上了。</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理塘的大门口我交了车。理塘海拔高度4014米,素有世界高城之称,这里是七世和十世达赖的转世之处。</p> <p class="ql-block">理塘海拔高度4014米,素有世界高城之称,这里是七世和十世达赖的转世之处。</p> <p class="ql-block">高城城郊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康区的第一大藏传佛教格鲁教派寺院——长青春科尔寺。</p> <p class="ql-block">长青春科尔寺又称理塘寺,于1580年 由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创建,是康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其宏伟的建筑与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康区之最,被视为“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 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可见该寺早已声名远扬,名震康巴。(长青春科尔为藏语译音,“长青”意为弥勒佛(即未来佛)“春科尔”意为法轮,“长 青春科尔”意为弥勒佛法轮)。</p> <p class="ql-block">寺庙建筑依山而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大殿佛舍位于寺庙中央和高处,体势巍峨,拾级而上,给人以极目云天,绝尘归神之感。</p> <p class="ql-block">殿内珍藏有各种类型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佛教经典、三世达赖用过的马鞍、明清时代的壁画等珍贵文物,该寺每年藏历正月十五的酥油塑花会,喻为“康区一绝”。</p> <p class="ql-block">金顶红宫内还设立了一、二世香根活佛的灵塔;三世达赖、五世达赖的足印是寺庙的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主动跟我转,离开前要钱,我犹豫后还是给他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理塘登上了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山上都是景点儿被藏民圈起来了,我们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天路十八弯</p> <p class="ql-block">在拍摄“天路十八弯”的时候下起了小雨,伴随着高度的降低,雨越下越大,冰雹也下起来了,很快的视距只有五米左右。突然雨雾、冰雹中冲出了几位川藏线骑行者,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感动得我久久没有平息,我赞美他们!</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称为“摄影家的天堂”,相比那些骑行者,随后的路程已经没有了惊喜,大桥、草原、彩虹和雪山飞逝而过,号称“摄影家的天堂”的新都桥吸引了我们住在了这里,转了转之后发现天堂搬家了!</p> <p class="ql-block">他们有的进军途中出师未捷洒热血,有的疾病缠身壮志未酬别高原,历经种种艰险筑成川藏公路。</p> <p class="ql-block">住宿的旅店尚可。</p> <p class="ql-block">离开新都桥登上海拔4298米的塞外屏障折多山,山下面就是著名的康定城了,我们没有停留,仅在车上拍摄了著名的贡嘎山。</p> <p class="ql-block">贡嘎山。</p> <p class="ql-block">折多山</p> <p class="ql-block">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大渡河铁索桥还是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又称泸定桥,跨越大渡河。</p> <p class="ql-block">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仅我国国内独有,因在悬崖绝壁之间建修跨过急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铁索桥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桥净跨100 米,净宽2.8 米,桥面距枯水位 14.5 米。</p> <p class="ql-block">看老太太攥紧铁链不敢看奔腾的大渡河,可知河水的咆哮声够吓人的。</p> <p class="ql-block">全桥共用铁索链13 根,其中9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4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p> <p class="ql-block">一波波的塌方和泥石流增加了川藏线的魅力,全凭着我们的胆量支撑才走完了六天五夜的川藏线。</p><p class="ql-block">目睹盘山公路的壮丽景色,我们更应铭记筑路军人的奉献,以及他们给世界屋脊带来的万里春色和吉祥霞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