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于永正老师一直在强调读书,思考和写作,纵观他的成长经历,这三者缺一不可。教师这个职业,不阅读,吃老本,会越吃越少,就那么点东西,天天倒腾来倒腾去,别说学生腻,自己早就职业倦怠了。有新东西输入,人就会有新想法,创新一次,挑战成功,即使并不完美,也会让人激动,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之路,起源安知不是那个歪歪斜斜的板凳。再不完美的板凳,都是一次对自我的超跃。我们不要成名成家,总希望人生愉快些吧!职业生涯是人生的大部分,职业成就、职业自信需要不断的超越昨天的自己。朱熹讲:“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书读得多了思想丰富,知识更新速度快,言语有味,不同类型的知识,不同风格的语言积蓄,旁征博引,总有一款能打动人,能有更多的话题和学生他人沟通。也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p><p class="ql-block">读书拓展的是宽度,而思考挖掘的则是深度,量的积累多了,就会产生质的飞跃,闭门造车,空想社会主义者,注定都是失败的,巨人的肩膀,确实有力量。曾有个年轻读者给杨绛写信,抱怨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回信里,杨绛先生回复他: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想太多似乎已经成了时代通病。事还没做呢,先怕担责:遇到困哪怎么办?付出那么多失败了怎么办?到时候别人又会怎么看?于是想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书读得多了,办法也就多了,总不至于绞尽脑汁头脑中仍空空如也;书读得多了,简单的归纳思考,有一个道理很浅显:上坡的路都不好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书读得多了,现时的路不通了,还能打开精神通道,有人说:人生如有不如意,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官途坎坷,却成为了中国文人永远无法逾越的天花板,诗词文书画俱佳,又不乏人间烟火气。会生活,擅美食,全民偶像,永远的网红,东坡肉依然还在,大众的诗句不说了,“人生难得几清明”“诗酒趁年华”这样小众的诗句还很流行,对着这样一个有经历、有故事、有才气、有情趣的人,不由得想起这样一句话:你有故事,我有酒。来吧,来一次精神的畅游。</p><p class="ql-block">有些人不是不读书,不是不思考,但是疏于码字,以至于虽然说起来滔滔不绝,提起笔来,却如举千钧,千言万语梗在喉头不知如何说起,万语千言堆在腹中,不知怎样表达才能更好。从说到写,思考就是必备品格了。写、就得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就得讲究结构层次的严谨,就得讲究主题中心的鲜明和突出。就得写得有点现实意义。其实只要抄起笔来,坚持写,边写边思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写着写着,你的笔虽非干将莫邪这样的绝世好剑,确也是一件得心应手的武器,挥洒自如,写点东西,不说容易,并不困难,只要言之有物,再平实的语言,也会有可贵之处值得欣赏。至于其他,老杜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积累到了,功夫足了,自然而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