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渡前世今生

潼关成洁

<p class="ql-block">本文节选自张喜龙《流经潼关的黄河》第三节</p><p class="ql-block">《潼关古渡前世今生》暨照片 成洁填加</p><p class="ql-block">张老师原文</p><p class="ql-block">近年建成的古渡口景区,古色古香,集水上游览、湿地观光、餐饮住宿、拓展训练、文化娱乐、研学探古等于一体,颇具吸引力。</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乘坐快艇体验在黄河上飞驰的惊险和刺激,也可以乘坐大型游轮品味黄河两岸的秀美风光;可以漫步黄河边关注红柳林的婀娜,也可以通过廊道欣赏芦苇荡的茂盛,看百鸟翔集,听众禽欢唱;还可以在景区特意住上几天,探究黄河的历史、文化和湿地的自然植被,挨家挨户品尝这里的风味美食,也可以带上家人、领着朋友,到附近的景区走一走,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古渡口景区基本上建在黄河风陵渡的原址上。风陵,相传为女娲的陵墓,在明清潼关城东门外的黄河北岸,因为女娲为风姓,所以称其陵为风陵,风陵附近的渡口就称为风陵渡。风陵渡是黄河上有名的渡口,水运繁忙,是连接秦晋的水上交通要道。风陵晓渡是潼关八景之一,明朝诗人林云翰,清初诗人淡文远、潘耀祖都对其进行过生动地描绘和深情地歌颂。林云翰的“傍圻人喧争急渡,开头棹疾逆回流。满川草积寒光映,隔屿波摇曙色浮”写出了风陵渡拂晓时紧张的水运情景;淡文远的“秦晋漫云南北限,此陵自古达潼城”写出了风陵渡的历史和作用;潘耀祖的“彩帆漫羡晨争渡,晚看渔灯照客船”则描绘了风陵渡早晨的繁忙和夜晚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风陵渡历史悠久。专家根据新发现的“封陵津印”研究认为,风陵渡“早在战国、秦时业已存在”。西汉时,风陵渡是“横渠、渭水、黄河三流水运的枢纽”,西汉在此设船司空,专管水运、船库。清代在此设风陵司。据《续潼关县志》记载,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风陵渡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清代乾隆年间,风陵渡达到鼎盛时期,据志书记载,“每逢晴日,大小舟船往来于河上,有客船、货船、游舟,星罗棋布,飘忽无定,煞是繁华壮观。”民国二十二年(1933),陇海铁路通车到潼关,河南船只大量来潼谋生,集结风陵渡。1937年日寇侵占晋南后,航运停滞。抗战胜利后,航运业逐渐恢复,到1949年,潼关有船102只。潼关解放后,成立了船委会。1950年3月,与山西联合成立了“潼关渡口管理委员会”。1952年7月,秦晋两省有关13个单位,成立了“潼关渡口水陆货运联合委员会”。1955年秦晋两省在风陵渡联合成立“潼风运输处”,有船100只,后又添两艘拖轮,有船工1500多名,全运输处有职工3000多人,这样庞大的运输机构在风陵渡历史上前所未有。后来,因黄河铁路大桥通车,航运业务逐渐萎缩。1984年9月在风陵渡成立了潼关县黄河航运公司。1994年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后,航运公司被撤销,从此,“风陵古渡”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潼关隔河眺望风陵渡</p> <p class="ql-block">在潼关的历史上,风陵渡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西逃西安。10月19日,从风陵渡过河到达潼关。据说,慈禧西逃的队伍有万人之多,慈禧过河后,渡船在大河中往返了8天8夜方才全部渡完。这是风陵渡有史以来最奢侈的一次摆渡。</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太原与阎锡山进行会谈。周副主席一行先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9月3日途经潼关,乘船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同年11月,又从风陵渡渡过黄河经潼关、西安返回延安。</p> <p class="ql-block">在风陵渡的历史上,曾被水上人称为“七大妖”之首的人物康海信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河的故事值得一提。据知情人回忆,康海信生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五月,少年家境贫寒,青年时期曾在河南老家当过长工和船工,接着在冯玉祥的部队当兵,在镇嵩军刘镇华的部队当过连长。后来流落到潼关,当过多年船工。天长日久,跻身船主帮首,在潼关黄河岸上独占鳌头,呼风唤雨,颇具影响力,被称为“七大妖”之首。</p> <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29日潼关解放,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兵团泰岳60万大军正在黄河风陵渡口等待越过黄河,由潼关乘坐陇海铁路火车进军大西北和增援大西南。大军渡河前,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找船首商谈,欲利用大木船横渡黄河。但那些被称为“大妖”“小妖”“金刚”“天降”的一伙船帮主,个个忧心忡忡,都不敢出头露面,而康海信这位“大妖”,却挺身而出,愿见杨司令。经过杨司令耐心动员,康海信带头作出帮助解放军渡河的承诺,并动员“大妖”“小妖”共同参与。康海信深得杨得志司令员信任,被任命为“渡河总指挥”。在康海信的指挥下,共动用木船66艘,从6月2日至7月底,60万华北兵团泰岳大军驳船横渡黄河。船帮主、船工们日夜不停地摆渡,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渡河任务,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是风陵渡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摆渡……</p><p class="ql-block">本文节选张喜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