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和湖畔感受孝道文化

lyq

<p class="ql-block"> lyq 15645979</p> <p class="ql-block">秀美的人和湖。</p> <p class="ql-block">人和湖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在照母山森林公园的新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边,眺望对岸的照母山,眼前一片苍翠欲滴,倒映在湖中,水波泛起秀色,人和湖碧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光彩夺目,瑰丽无比,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欣赏美景,此时,一缕缕孝道之风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向人和湖走去,老远便可看见一古朴典雅的牌坊巍然耸立。</p> <p class="ql-block">牌坊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之一,在过去是为了表彰功勋、科弟、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而今,此处的牌坊是为了彰显孝道而立,是一座忠孝牌坊。</p><p class="ql-block">牌坊两侧的楹联“似锦繁华映亭阁,接天林木揽星辰”描绘了照母山花草林木茂盛,亭台楼阁碧瓦朱檐,风光如画。</p><p class="ql-block">中间的两根楹柱上有楹联:“慈母縈怀故国忧心,忠孝两全状元传世”和“高风垂范名园颂美,古今一脉照母留芳”。</p><p class="ql-block">这副楹联向人们讲述着千年前的一个感人故事,劝导来者以孝为先:</p><p class="ql-block">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恭州洛碛(今重庆渝北区洛碛镇)出了一个恩科状元,姓冯,名时行,以忤当道,当为云安(今重庆云阳县)尉,绍兴七年(1137年)奉召入京,任左朝奉仪郎(皇帝身边的咨询官),第二年(1138年),呈上《请分兵以镇荆襄疏》,力主支持岳飞抗金,遭奸臣秦桧陷害,贬至黎州(今四川汉源)作地方官。</p><p class="ql-block">冯时行带着母亲和妻子赶去赴任,途经一个叫做大竹林的地方时,其母染病。时行见山上山下翠绿成荫,便在山上结庐而居,欲待母病愈后再去黎州赴任。那知其母病重,竟卧床不起,三月已过,病仍无好转,时行焦急万分,而母亲和妻子深知时行王命在身,不能久留,劝其离此赴任。时行百感交集,既不忍心母子离别,更被她们的深明大义感动,便将结庐而成的山庄取名为照母山庄。其母不久后去世,其妻在山庄后院墓地守护三年。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宋高宗恩准状元郎回乡守孝。时行回家三年,日夜照母守孝,并著书立说,表达其忧国忧民之情,不忘老母养育之恩,照母山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照母山的览星塔。</p> <p class="ql-block">而今,照母山已成为重庆的名山之一。其与孝道相关的孝母泉、照母山庄也已成为了照母山森林公园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孝母泉。</p> <p class="ql-block">照母山庄。</p> <p class="ql-block">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冯守孝毕,被宋高宗再次召见,擢右朝请大夫,提点成都府刑獄,经划边事,卓有功勋。</p><p class="ql-block">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冯逝世于雅州(今雅安),时年63岁,后被追为“古城侯”。</p><p class="ql-block">乾道五年(1169年),雅州民众曾斥钱七十万,为冯时行立祠庙。《古城侯庙碑》载,“大众斥七十万钱,缚尾二十五盈,中为堂,塑侯像,挟以两庑,民岁时歌舞其下,水旱厉疾,必祷侯。”可见冯时行深孚众望之状。</p><p class="ql-block">冯初葬于雅州古城,后迁葬巴县鱼嘴沱(今重庆江北区鱼嘴镇)。</p><p class="ql-block">常言道,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恭州状元冯时行晚年做到了忠孝两全,因而千年来受到人们的膜拜与传诵,正如楹联所言“忠孝两全状元传世”。</p> <p class="ql-block">这个状元是重庆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踏上忠孝牌坊脚下的十二级台阶,便可见秀美的人和湖。</p><p class="ql-block">十二出自“朋友”、“恋人”、“家人”的汉语笔画,因为“朋友”、“恋人”、“家人”的笔画均是十二画,所以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寓意“难忘”。忠孝牌坊脚下的十二级台阶在无声地告诉人们:永远不要忘了朋友、恋人、家人,要永远尊老爱幼,永远忠于他们。</p><p class="ql-block">湖边的汉白玉栏杆洁白无暇。</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栏杆。</p> <p class="ql-block">它与绿水青山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望柱和栏板浑然一体,庄重肃然,望柱柱头雕刻的云纹飞逸飘然,给人以神怡之感。</p><p class="ql-block">洁白的栏杆沿湖延伸,每隔两跨,栏板表面的雕刻图案便出现变化,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寓意深刻,原来,这些浮雕在向人们讲述着《二十四孝》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为元代人郭居敬编撰,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流传甚广。《二十四孝》以时代远近为序,从公元前两千多年的第一个故事,即虞舜的“孝感动天”,到距今近千年的第二十四个故事,即黄庭坚的“涤亲溺器”,时间跨度达三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孝感动天。</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中的第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虞舜,瞽叟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p><p class="ql-block">舜,也叫大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深爱舜的继母及其异母弟象,他们合而陷舜,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敬,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帮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尧帝听说了舜的事迹,又见他德才兼备,便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把自己的两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最后甚至把天下禅让给了舜。</p> <p class="ql-block">涤亲溺器。</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宋黄庭坚,号山谷,元祐中为太史。性至孝,身体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职。</p><p class="ql-block">有诗为颂:</p><p class="ql-block">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p><p class="ql-block">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p><p class="ql-block">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评价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说他的文章瑰伟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p><p class="ql-block">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沒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两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试问:当今世上有多少显赫之人可如此为之?</p><p class="ql-block">上述两个孝道故事的主人翁,一个是五帝之一的“远古圣王”舜帝,一个为中华文坛上的大家黄庭坚,均是著名的历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舜帝,又名大舜。</p> <p class="ql-block">黄庭坚。</p> <p class="ql-block">其实,《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大都是民间的普通人,比如“扼虎救父”,讲的就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是一个小女孩。</p><p class="ql-block">晋朝杨香,顺阳(今河南浙川县东南)人,杨丰之女,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长大,因此对父亲很孝顺,关心备至,体贴如微。这个故事讲的是杨香十四岁时发生的事:</p><p class="ql-block">杨香,年十四,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此免于害。</p><p class="ql-block">十四岁弱女为救父赤手空拳置老虎于死地,可歌可泣,正所谓“虎衔父去真危急,女与虎斗不顾身,倾刻之间能解脱,奇闻奇事最惊人。”</p> <p class="ql-block">扼虎救父,</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九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幼儿直观地理解这个故事,画家用其画笔诠释了这个流传千古的孝道故事。</p> <p class="ql-block">画家笔下的“扼虎救父”。</p> <p class="ql-block">隽刻着颂扬至孝状元冯时行楹联的忠孝牌坊高耸入云,雕刻着《二十四孝》图案的洁白栏杆静静地立于湖畔,人们伫立在这里,感受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孝文化。此时,我不由想起汉字“孝”的演变过程:</p><p class="ql-block">“孝”字最早出现在三千三百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下半部的“匕”取消了,就成了“孝”字。</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孝”字。</p> <p class="ql-block">“孝”字最基本的寓意就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就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p><p class="ql-block">孝道夲身的意思就是善待父母,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做人、立身以及处世的基本要求,其基本内涵在华夏大地上亘古不变,孝文化之河如黄河与长江,从古至今不息地流淌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7日于重庆两江新区恒大华府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