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诸葛亮笔下的南阳 (二)

符牛翁

<h1></h1><h1></h1><h3>一般来说,在军事家笔下的南阳就是“南阳城”。<br><br></h3><h3>下面以军事家、历史学家毛主席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和军事家诸葛亮的《出师表》,来看看这两篇文章中的南阳是"南阳城"还是“南阳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主席《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手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岳飞《出师表》笔迹</h3> 以下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摘选<br><br><div>1948年11月5日电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b>弃城</b>南逃,我军当即<b>占领南阳</b>。<b>南阳</b>为<b>古宛县</b>,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b>此城</b>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b>此地</b>起兵,……。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br><br><div> 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br><br></div><div>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br><br></div><div>……,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现向襄阳逃窜。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br><br></div><div>……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br><br>文章第一段:“……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弃城南逃,总不能占领的是南阳郡吧?,毛主席这不是明明白白地说南阳就是“南阳城”吗?再往下看,文中所有的“南阳”表示的都是“南阳城”,而不是表示的南阳行政区划“南阳郡”。<br><br></div><div>文中其它的地名如:信阳、徐州、汉口、开封、新乡、安阳,灵宝,阌乡,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襄阳、徐州、葫芦岛等表示的都是“城”,即事件的发生地,而不是表示的行政区划。</div><div><br></div><div>显然,从整篇文章来看,毛主席对南阳的历史是做了一番考证,他笔下的南阳就是“南阳城”</div></div> 再看看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中的南阳<br><br><div>《前出师表》记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br><br></div><div>《后出师表》记载“……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br><br></div><div>诸葛亮笔下的前、后《出师表》都有一个南阳,两个南阳的含义应该一致,要么都是南阳郡,要么都是南阳城,并且文中其它的地名也应该与此对应,要么是郡,要么是城(或者是一个事件发生地)。<br><br></div><div>就在“困于南阳”这句话后边,诸葛亮还连续提到了乌巢、祁连、黎阳、北山、潼关等好几个地方。这些地名难道和南阳一样都是“郡”名吗?那我们就看看:<br><br></div><div>乌巢,在今河南延津原阳一带,乌巢当时属于陈留郡。<br><br></div><div>祁连,据胡三省考证可能是指邺城附近的祁山,邺当时属于魏郡。<br><br></div><div>黎阳,黎阳当时属于魏郡。<br><br></div><div>北山,事不详。有学者认为可能指曹操率军出斜谷,至阳平北山,北山可能属于汉中郡。<br><br></div><div>潼关,潼关当时属于弘农郡。<br><br></div><div>如果按“襄阳说”的逻辑,诸葛亮“只写郡名不写县名”,那么,这段话就应该是“然困于南阳,险于陈留,危于魏郡,逼于魏郡,几败汉中,殆死弘农”啊?怎么只用了一个泛指37个县的南阳郡,而后边一个郡名也不用,全用了比县名还具体的地名啊?这究竟是诸葛亮行文不慎,还是“襄阳说”凭空臆想?这里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诸葛亮笔下的南阳就是“南阳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