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19日晚7:30,常州市小学数学实验项目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芮金芳老师的带领下,相聚“研师三人行”直播间,共同学习“研课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以学教评一致性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题研修活动。</p> <p class="ql-block"> 首先,章博进行了专业上的引领。他从课程目标、学段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三个维度指出落实核心素养是贯穿课程标准研制全过程的主线,也是课标文本的灵魂。2022版课程标准从学科立场走向育人立场,真正将核心素养的落实作为课程目标,同时制定了课程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规定学习的内容以及达成度。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标准实现“学教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章博和阳海林老师以“面积”单元教学为例,从课标中关于量感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提出:学习路径分析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策略,清晰的活动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从面积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角度分析,学生对常用的感官量长度、面积、体积的学习和理解,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量的初步认识、量的间接比较、认识国际通用单位并用其描述大小、国际通用单位体系的认识与换算、利用公式求量的大小。</p> <p class="ql-block"> 陈编结合父亲节主题,以项目化学习“爸爸去哪儿了?”——跟着课本游长沙为切入口,用数学化的方式阐述了父亲节的特殊打开方式。</p> <p class="ql-block"> 陈编从度量的本质、方法、工具、运用几个方面对度量进行了数学化的定义,提出:量感的建立应从可感知的出发,进行主动、灵活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来自哈尔滨德强小学的王男男老师以《体积单位——在操作中感知度量单位》为主题,在新课标的角度下,对如何在课堂中安排学习活动任务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进行了阐释。</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共同观摩了来自哈尔滨德强小学的王男男老师执教的《体积单位》一课。王老师从情境导入比较体积的大小,进行了第一个活动设计:知道度量的意义,让学生感受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用第二个活动设计: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体积单位表象。最后回顾总结,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培养了数学思维,发展了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还结合对学生课后进行的调查反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p> <p class="ql-block"> 王圣昌也一贯“有趣的画面”为导入口,就王老师这节课进行了自己的点评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在观看直播的整个过程中,全体成员全程参与,认真学习,及时将反思记录整理。</p> <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致性”以学习目标为起点与核心,先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任务,再设计学习活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围绕目标即学、即评、即教的过程,教学评交织融合。教师在活动中认真收集评价信息,分析评价结果,然后依据评价结果审视目标达成情况。这既是上一轮教学实践的尾声,又是新一轮教学实践的开始。教师根据反馈的学习信息,调整学习目标,形成新评价、新活动。教学评三位一体,循环反复,不断改善教与学,让学习真正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