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告白】户口三迁

晓月

【心语告白】户口三迁 <p class="ql-block">  “叮咚,叮咚!”随着一阵清脆的门铃声,顺丰快递工作人员双手将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邮件送到了我手里。这,是我老俩口特托大姨侄从家乡湖南攸县的公安部门办妥的“户口迁移证”(图1)。至此,经过整整3年的等候,让我们家三代六口最终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深圳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p> <p class="ql-block">  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图2)。然而,对于我个人来说,一路走来的“户口三迁”,确实囊括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节点。</p> <p class="ql-block">  攸县原大桥乡(公社)桐山村(大队),即大桥崇阁冲,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直到30岁之前,我仍属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户口,虽然进入校园、站立讲台已达11年之久,但一直挣的是劳动工分,领的是低微津贴,吃的是农村口粮。</p><p class="ql-block"> 1985年9月10日是全国第一个教师节。此前,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拿出专项指标,即从民办教师中择优录用一万名公办教师。继而,经过严格的综合考核和文化考试,当时大桥学区的民办教师,有我和安山村易雪文,明月村宁盛开、宁志春等人幸运地同批录用,其中唯有本人最年轻。从此,我的身份由“农业户口”迁移到了“非农户口”(图3),吃上了“皇粮”,跻身了国家干部行列。同时,每月凭“粮食证”可到所在国有粮店购买大米31斤,到学区教育办财务室签字首次领取了月工资47.5元。</p> <p class="ql-block">  1988年8月,我又有幸被人推荐、选调到攸县县委宣传部,专职从事新闻报道。次年,我将独生女儿从老家明月村小转到县城东北街小学就读(图4)。尔后,承蒙组织上的关心,助我将在乡村任教的妻子调动、安排到县文化部门工作。从此,我们全家三口成为了县城户口。继而,本人在宣传部期间由新闻组长提拔为分管副部长,享受正科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新世纪,新千年,从湖南大学毕业后的独生女儿毅然决然地辞别了父母,只身南下深圳。经过近20年的摸爬滚打,她终于在这座特大的海滨城市结婚成家(图5),生育二孩,且购买了房产,添置了私车。</p> <p class="ql-block">  感恩这座包容的城市,深圳市府出台了“父母投靠子女”、“入深户老人福利待遇”的相关政策,退休后的我老两口通过整整3年的轮候,经过公安部门的审核,获得了“准予迁入”的资格(图6)。由于我俩年事偏高,加之两地相距遥远,便依法出具了一份书面“委托书”,在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姨侄易柳军,愉快地接受了嘱托,全权代表我俩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了“户口迁移”的相关手续。因而,出现了本文开篇的这一情景。</p> <p class="ql-block">  为了以示纪念,鄙人特拟无韵诗一首:昔日内地耆年者,今朝深圳新市民。此刻心情若何如,惟寄音乐《喜洋洋》。</p> (注:图5来自网络,谨向原创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