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一段轰动影坛搅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往事,至今记忆犹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独”</b></p><p class="ql-block"> 你急我不急,媒体对《英雄》炒得都快要爆了,张艺谋还是捂着盖着不揭锅。</p><p class="ql-block"> 《英雄》不仅是一部快意恩仇的武侠片,它更是一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商业片。既然是商业片,就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手段。艺谋跟伟平一合计,决定以“独家”——独家媒体、独家报道的形式,对《英雄》逐一揭秘,吊足观众的胃口。</p><p class="ql-block"> “二张”为此选择了北京青年报。一是北青报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受众号召力,二是因为我在北青报文化新闻版担任主编,这让张艺谋和张伟平觉得“三张”各主一方,能够形成强大合力,说白了,还是我跟“二张”没二心,没“私心”,艺谋对全局好把控,甚至我们每一篇有关《英雄》的报道,他都要提前审看,逐条逐句,哪怕一个标点符号。</p><p class="ql-block"> 影片正式上映前,各路媒体对《英雄》新闻的拼抢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很多媒体同行由于在“二张”那儿得不到任何信息,又怕挨领导呲哒,迫不得已竟央求我透露一点消息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北京某报一位女记者情急之下,甚至杜撰了一篇“张伟平说《英雄》”的假新闻,以期倒逼张伟平出来澄清。</p><p class="ql-block"> 伟平听了艺谋的话,压根儿没中招。一筹莫展的女记者干脆呆在我办公室里“赖”着不走,我也深为这个小同行的“无奈”所不忍,求伟平破一回例接受她的采访,但自私地希望制片人不要透露太“裉节儿”的东西,即便如此,女记者也如获至宝,对我百般感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掐”</b></p><p class="ql-block"> 张艺谋和张伟平的“偏心”,引发了媒体的强烈不满。其实,得不到倒也没关系,可偏偏你北青报你老维子拿了“独家”,让我们枉担漏报的罪名,你不“仁”,我不“义”,这“梁子”算是结下了。不知可不可以套用现下的一句网络流行语,叫“败光了人品”。于是乎,在《英雄》千呼万唤始出来后,形成了两种严重对立的声音,其中部分原因不能不说是“积怨太深”所致。</p><p class="ql-block"> 正面观点认为,《英雄》是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完美结合。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英雄》的“色彩、意境极具东方风格”,营造了“美轮美奂的视听奇观”。</p><p class="ql-block"> 反面观点指出,“影片剧情太过于单薄,不足以支撑起90分钟的长片电影,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比较复杂,但对于东方人来说,却又过于简单”;“情节缺少那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觉到人物性格的前后发展变化比较突兀,斧凿痕迹比较深,失去了真实性。给人的感觉是演的不是人,而是神”;“主角给人不够丰满的感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由于在影片中相对的黯然失色,没有达到‘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那种催人泪下的悲剧色彩”。</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北青报内部竟然也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由于我和版面另一位主编李星文轮换值班,星文好玩影视评论,喜欢不带脏字骂人,所以在他主管版面的这一周,几乎全是对《英雄》的负面批评。轮到我负责的时候,彻底颠覆没商量,文章一水儿的都是对《英雄》的正面报道。北青外的一些同行看了,不无幸灾乐祸道:</p><p class="ql-block"> “嘿,瞧啊,他们丫自个儿都掐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火”</b></p><p class="ql-block"> 从不关注票房的张艺谋,忽然对票房有了一份诉求,一份期许,他试探着问张伟平:</p><p class="ql-block"> “能冲上5000万吗?”</p><p class="ql-block"> 张伟平拍着胸脯:“谋(没)问题啦。”</p><p class="ql-block"> 5000万做何解?原来,当时国产片最高票房是冯小刚导演的《大腕》,4200万,《英雄》是冲着超过这个数去的。</p><p class="ql-block"> 等到《英雄》冲上8000万,张艺谋的“野心”也跟着膨胀:“再努把劲,争取上亿。”</p><p class="ql-block"> “亿”是个什么概念?对于国产片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梦。</p><p class="ql-block"> 梦,终于在张艺谋手上变成了现实。《英雄》最终的国内票房为2•5亿,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约合14亿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而《英雄》的音像版权也拍出了前所未有的天价。</p><p class="ql-block"> 据说冯小刚《大腕》的音像版权赚了40万元,张艺谋希望《英雄》也能卖个好价钱:</p><p class="ql-block"> “80万,你觉得有可能吗?”</p><p class="ql-block"> 张伟平胸有成竹:“80个?少了,怎么我也得让它过百。”</p><p class="ql-block"> 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打鼓,怎么才能让《英雄》过“百”呢?“二张”于是想了个招儿——拍卖。</p><p class="ql-block"> 为防止流拍,张伟平私底下找了俩“托儿”:“到时候帮哥们接着点。”</p><p class="ql-block"> 拍卖会选在了中国大饭店宴会厅。当天,张伟平请来了“中国第一拍卖师”刘新惠。人大新闻系毕业的刘大师非常给力,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在颇具煽动性的一段开场白后,他叫出了80万元的底价,只见各路买家竞相举牌,其中198号与555号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竞买价格不断飙升……300万……400万……800万……张伟平的心狂跳不止,一张大脸更笑成了一朵花。当刘新惠手中的木槌重重落下,198号广东伟佳音像制品有限公司、广东飞仕影音有限公司和TCL文化发展有限公司(TCL日后退出),联手以1780万元的价格买走了《英雄》VCD、DVD的大陆境内音像版权,创出了国内音像制品版权交易的最高纪录。</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故事是张伟平讲给我听的——</p><p class="ql-block"> 拿到《英雄》音像版权的广东公司只给新画面打了区区200万元之后,就黑不提白不提了。伟平电话索要,对方坚称不付,还放狠话威胁新画面老板。张伟平也不是吃素的,他说你要玩黑的我接着,你若就是怕赔本儿我替你想招儿,保证你能赚。于是,就有了《英雄》走进钓鱼台国宾馆,张伟平特意请来张艺谋为广东这两家音像公司搞的促销会吆喝捧场。</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张伟平接到这样一个电话:</p><p class="ql-block"> “伟哥,你太牛逼了,《英雄》我卖了2400万,以后咱们还得合作!”</p><p class="ql-block"> 时下,国产影片动辄几个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票房,但不能不说这都得益于张艺谋当年为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以及电影产业化模式夯实了基础。《英雄》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它的公映终结了大陆电影近十年的低靡期,并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艺谋导演为李连杰说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