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如流水的温柔漫过心灵的港湾,启程于2021国培计划,引一股清流行走在蝉鸣的夏日里,时而颔首低吟,时而慷慨高歌,时而默思静想。因为国培,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宜城,相遇在新时代幼教发展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一、专家介绍</p> <p class="ql-block">【田素娥个人简介】现就职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正高级教师。曾专任从事园长岗位19年,现兼任学院附属园园长4年。从教以来,曾先后获得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第三批专家,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专家,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专家,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先后独立主持完成四项江苏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出版个人专著一部。是江苏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核心成员,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课程核心成员,江苏省高校青蓝教学团队骨干成员。曾先后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学前教育研究》三篇。主持和参与教材教参编写5本。辅导幼儿园青年教师及院校学生参加省市教学基本功竞赛47人次获一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万增奎个人简介】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博士,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理事,南京市社区心理学专委会主任,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社区心理学常务理事、江苏省工业心理学理事,中国漂浮心理疗法常务理事,南京市新型重点智库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心理健康与道德心理学研究。2011年赴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联合分校桥港大学学习交流,2012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心理学系做访问学者一年(2012-2013年),江苏省首批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资助对象。个人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教育部、省市级重点课题等8项。个人曾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十百千层次人选,曾获得朱敬文奖、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术成就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p> <p class="ql-block">二、回顾反思</p> <p class="ql-block"> 7月4日,田素娥教授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一日活动》、《一线视角:基于游戏精神的园本实践与探索》讲座中,围绕“如何实现幼儿园高质量一日活动”、“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基础和来源”、“如何看待活动中的幼儿园课程与游戏”以及“在幼儿园课程与游戏中怎样支持幼儿深度学习”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她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真知灼见。田教授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精神出发,结合生动的视频案例,向大家介绍生活既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也是课程的进程,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树立“师幼共同生活”的理念和“游戏精神”,带着“游戏精神”创设一日活动。她还指出,幼儿园的游戏应是“自然性游戏”与“教育性游戏”结合。课程与游戏并非对立,也非附庸,而是基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和平共处”,相互融合、同生共长。田教授的讲座主题明确,内容具体、针对性强,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7月5日,万增奎教授在《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积极心理资源开发》、《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与调适》的讲座中,围绕“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与调适”几个方面,结合生动的案例向大家阐述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家庭教养的心理环境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在幼儿面前,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都躲不过他们的眼睛,大人是孩子的镜子,我们要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念教育,带着觉知去教育,静下来,慢下来做教育;其次,正确认识压力,积极面对工作,乐观向上,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合理调节情绪,克服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转移调控。第三,品味生活,合理调节生活节奏,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健康心理,学会自我调适,缓解压力。</p> <p class="ql-block"> 在讲座的间隙,万教授播放着治愈心灵的音乐,带着大家游戏互动,学员们一起玩着“拥抱自己操”、“一枪打四鸟”、“小雨绵绵”等妙趣横生的心理游戏。顿时,课堂气氛高涨,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体验着做有温度、幸福幼教人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两位专家独到的见解引领着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许多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豁然开朗,许多根深蒂固的陈旧认识受到洗礼。四天的学习,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与专家对话,认真聆听、勤于笔记、研写日志,每一位学员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的机会,我们收获是沉甸甸的,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不负这场盛夏里——最美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三、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编 辑:江 玲</p><p class="ql-block">初 审:江 玲</p><p class="ql-block">编 审:葛 颖</p><p class="ql-block">编审日期:2022年7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