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征程——新四军第四师老战士回忆录》

一叶知秋

<p class="ql-block"> 芒砀碧血(下)</p><p class="ql-block"> 叶英</p> <p class="ql-block">五、冲破封锁线</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个跳下路沟之后,向着东南方向奔跑,后边跟着十来个同志,李文阁、徐春阳、杨友合、张世荣、张卫民,还有一营胡教导员等人。我们一口气跑了20多里路,稍稍喘了口气,又继续跑了20多里。黎明时分,在离日本鬼子据点茴村集四五里的地方,跨越了第一道封锁线——永肖公路。这条公路白天经常有日军用汽车来回巡逻,一般小股部队很难通过。通过日军封锁线之后,我们才改用一般行军速度继续前进。天大亮时,西北方向尘土飞扬,离我们四五里的北方出现骑兵部队,但见他们停不多时,即掉头向北驰去。我们分析,这是叛徒刘子仁派出追赶我们的骑兵,他们不敢白天越过日军的封锁线;再说我们隐蔽在纵横交错的“抗日沟”里,他们象海底捞针一样,怎能找到我们呢?刘子仁这个凶狠恶毒的叛徒,妄图将革命干部斩尽杀绝,但他的罪恶企图落空了,骑兵白跑了几十里路,一无所获,悻悻而回。</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越过日军的公路封锁线之后,被刘子仁追捕的危险就基本消除了,但是我们来到日军的眼皮底下,随时可能遭到日伪军的袭击。十来个同志,经过五六十里路的奔跑,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又非常疲劳。12月13日幸好是个大晴天,我们决定轮流站岗观察敌情,大部分同志躺在路沟中休息,不多一会儿,有的同志已响起了鼾声。</p><p class="ql-block"> 冬日昼短,到下午4点多钟时,太阳就快落山了,我们估计日伪军不会出动了,才离开了“抗日沟”,到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去找饭吃。在战斗中,完全忘记了饥饿,两天里,我们只吃了一顿饭。这里是游击区,群众难得见到新四军,因此对我们非常热情,争着给我们做饭,把他们保存的最好的菜和细粮做饭给我们吃。群众看到我们十几个人,虽然穿着军装,但都没带武器,感到十分惊奇。杨友合连长身上还有抗日民主政府发的“派饭票”,拿出来给了供饭的群众。(凭“派饭票”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人民群众可以用它换到公粮和菜金。)我们饱餐了一顿,每人还带了两个馒头,作为夜行军时的干粮。</p><p class="ql-block"> 黄昏时,月光仍象昨夜一样明亮,我们向西南方向行军,前进了60多里路,半夜里到达了豫皖苏边的第二条大河――浍河。浍河南岸不远就是第二道封锁线――永宿公路,月光下,隔河看到黑森森的一大片,那是日寇的据点李口镇。这里距日寇占驻的永城县城只有20多里,永宿公路上每天都有大量日军车来往,我们伏在浍河北岸上,仔细观察了好久,没有发现任何敌情,这才徒涉过了浍河。幸好冬日水浅,徒涉并不困难,我们这支小小的队伍,利用树林隐蔽轻步前进,鸡犬不惊,在离李口镇敌人据点2里左右的一处地方,顺利地越过了永宿公路。前面再没有日寇的封锁线了!越接近以书案店、新兴集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基本地区,我们的心情越加激动,大家忘记了疲劳,加快了脚步,又行进了四五十里,天亮的时候,到达了马村桥。</p><p class="ql-block"> 东方绚丽的朝霞,映红了十几位战友的笑脸,我们从心底里喊出:“我们胜利了!”。</p><p class="ql-block">六、碧血千秋</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14日,我们到达了第六支队第六旅旅部。当时旅部住在涡阳县北的大刘家,旅长饶子健同志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很大鼓励。过了几天,蔡永、李佐周、王枫、梅韩方等同志陆续到达,赖胜红,路丁等同志也从永北返回。旅部给我们突围归队的同志发了棉大衣和各种日用品。我们在执行所暂时休息,互相谈论着胜利突围的经历。大家沉痛悼念突围时壮烈牺牲的战友们,同时更惦念着许多下落不明的同志。旅部派到永、夏、砀地区的侦察员回来报告,在邵山突围中,政治处主任糜云辉、特派员温治平、组织干事盖卓如三同志壮烈牺牲,周大灿同志负重伤,在十七团的医院中被叛徒刘子仁派人用毒药害死了。根据地人民用棺木沉痛的盛殓了烈士的遗体,埋葬在邵山南坡。</p><p class="ql-block"> 团参谋长冯胜同志左臂负了重伤,缠着绷带,他是由永城西部某区抗日民主政府派人用担架抬回旅部来的。冯参谋长向突围归来的十七团同志们叙述了陈迎荣等同志被叛徒杀害和他自己负伤的经过;12日那天,冯参谋长带着十七团三营七连单独到夏邑一带执行战斗任务,没有随营部硭砀山。从邵山越狱突围的三营营长陈迎荣同志,突围后向西奔跑,在13日下午遇到了七连部队。陈营长把刘子仁叛变的情况,告诉了冯参谋长和七连连长吴森仁、政治指导员吴平,大家商量决定把七连带回六旅旅部。在夜间行军时,叛徒刘子仁派人潜入七连,勾结了七连一排长纪朝奉和一排二班的班长。天亮时,七连行军到永城西南的夏桥附近,叛徒纪朝奉突然行动,用轻机枪扫射,从背后射死了陈迎荣、吴平和吴森仁三位同志。随着连发的机枪声,纪朝奉狂喊:“日本鬼子打来了!”不明真相的七连战士们,一时惊惶失措,跟着纪朝奉向北奔跑。冯参谋长听到枪声跳下了“抗日沟”,被叛变的二班班长举枪射击,打中了左臂。七连就这样被叛徒纪朝奉和刘子仁派来的人给带跑了。</p><p class="ql-block"> 听到七位同志先后壮烈牺牲的不幸消息,我们心情十分难过,一个个泪流满面,不少同志放声痛哭起来。</p><p class="ql-block">在六旅旅部休息了两三天,我和作战参谋张卫民等同志奉命重返永(城),萧(县),宿(县)边一带,怀着为死难烈士复仇的满腔怒火,参加了由滕海清旅长指挥的五旅十三、十四两团,讨伐耿、吴、刘叛部的战役。在硭砀山和鱼山②之间,我军对叛部进行了三次激烈战斗。第一次夜袭,消灭了刘子仁的警卫连,刘子仁逃到砀山县城附近,投靠国民党顽固派地方部队。</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我重返涡(阳)北六旅旅部。“皖南事变”发生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八路军第四纵队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六旅编为十二旅。地方部队永城独立团上升为主力,改为十二旅卅五团。蔡永同志和我被分配到卅五团,蔡任团政治委员,我任政治处宣传股长。</p><p class="ql-block"> 新的战斗生活开始了。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反击国民党反动派9个师(包括两个骑兵师)对豫皖苏边区的进攻中,我军克服了重重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①硭砀山:在河南省永城县境内,位于永城县城东北五六十里处,该山周围40余里,是豫皖苏平原上最大的山。</p><p class="ql-block">②“抗日沟”:一般称为路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把公路、大路挖成一人多深,四五尺宽的壕沟,使日军的汽车、坦克不能顺利通行,我军则可以利用路沟作战或隐蔽行军。</p><p class="ql-block">③鱼山:在硭砀山东北方向二三十里处,属砀山县境内,是永、砀两县之间另一座较大的山,东西长十余里,南北宽一二里,呈长条形,象一条大鱼,故名鱼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