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 参观学习于都长征第一渡 、潭 头 村 和 博兰园

湘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今天离退处党委组织部分老同志,前往于都长征第一渡、新农村建设点潭头村、兰花小镇“博兰园”参观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同志在健康状况容许情况下走出去看看,既有益身体健康,也能够亲临现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忘最初的誓言,不忘当初的梦想。到实地感受革命老区月新日异的变化,耳闻目睹老区追赶发达地区的步伐。在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亲自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学校离退休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引领退休老同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感情上贴近、生活上照顾”老同志,落实在日常工作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7月6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参观第一站:于都长征第一渡口</b><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长征精神”的起源地。据讲解员介绍,1934年10月16日,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从17日开始,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这次革命传统教育,聆听讲解员带着劳动人民深厚感情介绍,结合以前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年于都人民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穷凶极恶追杀红军,为什么那么毅然决然地送郎当红军、送子当红军,将家里的门板甚至寿材拿来架桥让红军渡江,心甘情愿拿出自己家里剩余的一点点粮食给红军带上长征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救自己于水深火热的苦难日子,解放全中国过上幸福生活。于都人民不怕牺牲英勇无畏支援革命精神,永放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我们要遵照习主席的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坚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都老百姓支援红军的感人故事,无不让老同志感触深刻,获益匪浅。长征第一渡口虽然年年参观,不忘初心革命传统教育永不过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参观第二站:于都潭头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村700多年的江西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古时曾是于都县政府所在地,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悠悠古村再度热闹起来。潭头村外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村里亭台水榭,白墙黛瓦,既有百年古建,又有崭新楼房,墙上绘着喜庆的农民画,江南水乡气息扑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5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老区人民的牵挂,来到潭头村考察,同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一家和当地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再加把劲,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潭头村民风淳朴,闻名遐迩。 两姓共有祠堂,实属罕见,可在潭头村就有。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有750多户人家,以刘、孙、李、张等姓为主,但大家都不分姓氏,亲如一家,很少有不和谐的事件发生。据了解,孙刘两姓祠堂为明朝中期所建,距今约有550年。孙刘两姓先祖共建祠堂,成为潭头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也昭示了村民们敬祖睦邻重孝道的优良传统。每年春节,孙刘两姓村民都会集聚在祠堂共商来年的发展。在村中池塘边,还有一座凉亭,名叫“孜和亭”。问及缘由,是因为“孜”字代表孙刘两姓,是村民和睦相处的见证和延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图是赣南师范大学退休老同志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孙观发家中,听他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来他家时的情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潭头村中心位置的一座雕塑,上面一句话特别醒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潭头村实现小康的密码,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扬。</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参观第三站:鑫悦兰花小镇“博兰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兰</b><span style="font-size:20px;">花小镇又叫禾丰小镇,因盛产兰花而得名。兰花小镇里有博兰园,占地11000平方米,分为兰花艺术沙龙、兰花直播间、兰花小院、兰花趣味科普园、智慧农业体验区等7个主体功能区。园中有:春兰、四季兰、蕙兰、建兰、墨兰、春兰剑、蝴蝶兰、国兰、石斛兰、刀兰、兜兰等近300个稀有名贵兰花品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入博兰园,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人造景观,不是天然,胜似天然。流水呈瀑布状态,以三叠形式落入池里,激起微波粼粼。丹顶鹤缓步在浅水边觅食,天鹅悠闲浮游在水中,各种名贵兰花依傍着景观而生。一簇簇兰花风姿绰约,嫣然灿烂地笑着,张扬着美丽,散发出让⼈沉醉的清⾹。阿娜多姿碧叶长,纵使无人亦自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兰花与人和谐相处之地。人工营造的环境四季如春,舒适宜人,既适合兰花生长,也适合人们游玩。进入博兰园,仿佛又从夏天回到了春天,只有温润的舒适,没有了夏天的燥热,不需多久便心旷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无忧无虑地欣赏吧,这里的各种珍品兰花,四季竞相辉映,此花方谢那花开。凡是摄影爱好者会自然而然按下快门,留下美好的人生瞬间。</span></p>

潭头

兰花

红军

博兰园

老同志

乡村

习近平

老区

两姓

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