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喝了很多年的茶,但都没有什么讲究,只是在于一个喝(饮)字,甚至泡茶的方式也只是简单的冲泡,不会根据不同的茶叶采用不同的泡法(手法),更不懂的选取适当的环境、音乐和茶具,一切都是空白,一直徘徊在低水平境界之中。</p> <p class="ql-block"> 近来取出一块2012年初从云南带回来的普洱生茶饮用。刚开始泡时,一直感觉到有一股很冲的霉味,还一直以为是放坏了,泡出来的茶水也很苦涩,虽然而后回甘,但饮用的过程中不么“享受”了。后考虑茶太苦,就减少了茶叶的量,只放入大拇指指甲盖大一点的茶块冲泡,茶水虽然淡了一点,但味道好多了,不但好入口,幽幽的茶香味浮了出来,而且饮用后不会感觉有么“饿”。再反复试了几次,找到了那个“平衡点”后,感觉好多了,霉味也没有那么大了,香气反而提升起来,由此感慨人生的百味:</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适量就好。</b>做任何事,都是适可而止,适量最好,一旦过量了,就变味了。喝茶更是如此,茶叶量的掌握,相当重要,茶太浓,不好入口,感觉差;茶太淡,入口无味,感觉也差。只有浓淡刚刚好,入口才会回味无穷。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对茶的浓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甚至早、晚对茶的浓、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需要随心、随性而调整,不可一概而论。</p> <p class="ql-block"> 做人也是如此,情太烈,难以持久;情太淡,不能入迷。烈与淡,都不能保持情感的长久,只有浓淡相宜,远近相适,时浓时淡,亲疏相间,才能一直保持这份感情久而不生厌,远而不分离。</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对味就好。</b>一直有人给我推荐喝铁观音最好,以前也一起都是喝铁观音,当然是那种低档次的,一般普通的,感觉也还好,偶尔用便宜的紫砂壶泡一下,那感觉就是很上档次了,喝起来也有点那么回事的样子。再喝红茶、白茶和普洱茶,也感觉蛮好的,没有不喜欢喝的茶,就是一直感觉没有达到想象中的那种茶味,应该也是冲泡手法欠缺吧。也许是因为自己“杂食”的性格,并没有衷情于某一种茶叶,而是根据茶味而调整自己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 与人相处,当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调,甚至不同的社会基础,相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就如同红、黑、白、绿等不同的茶品,需要用不同的器皿和茶具泡制,需要掌握不同的温度冲泡技巧,也是很有讲究的,水温过高或过低,泡出来的茶味就不相同了。饭前饭后饮茶,选择的茶叶和冲泡的浓淡也是不相同的。饭前茶太浓,消食快,饥饿感强,食量大,不利于节食;饭后茶太淡,不利于去油腻感。选择的余地很大,就只能求对味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开心就好。</b>记得曾经自己一大家人在外面游玩,大家席地而坐,用野外的泉水泡了一泡家里常喝的岩茶,父亲喝后,感觉特别好喝,说“一百的茶叶泡出一千的感觉”。可见心境不一样,喝茶的感觉就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现在有许多的茶艺表演,一泡茶在茶艺师的调配下,生出许多的含义,有些“工序”繁华而复杂,养眼但不一定好喝;有些“手法”简单而又有韵味,清淡而不做作。喝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管复杂还是简单,我感觉只要喝茶的人开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 当然喝茶还有许许多多的门门道道,甚至形成了茶文化,因此而才有了“茶道”一说,喝茶的礼仪不少于喝酒的规矩,待自己以后慢慢的摸索、品味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生又何曾不是如此?不管浓情烈意,还是清廉寡淡,只要适量、对味、开心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