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的美篇

淡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学生署假社会调查团:福泽东山 医照水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东山访读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问:目前看来,吟唱东山歌册的人群大部分是老年人为主,年轻人的兴趣好像不高,您觉得东山歌册今后需要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更多年龄段的人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谈)现在由于娱乐多样化,文学曲艺形式多种多样,人们选择娱乐方式多了,正像戏剧一样,现在失去了年轻人,政府有关部门也正在改革采取措施吸引年轻人。年轻人对歌册兴趣不高,这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重视保护。现在政府已制定了不少方案,如歌册走进校园,在各乡镇设立歌册传习中心,组织创作者创作接地气的现代歌册等等,以吸引年轻人关注东山歌册。东山歌册被国务院公布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东山县图书馆作为项目的保护单位,对歌册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了理论研究的课题和实践指导方案。值得可喜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东山歌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成果。涌现出四批人:第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传承人,各社区乡村9个传习中心歌手包括学校学生建立一支老中青少生机勃勃的队伍;第二批,歌册文本创作者,出版了很多新歌册,编排很多优秀节目参加全国全省曲艺汇演并获奖;第三批,研究歌册的专家,特别是很多学院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散见于报刊;第四批,歌册的粉丝,很多人从不喜欢到喜欢,并参与创作演唱宣传等具体工作,为传承保护东山歌册添砖加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逢盛世,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正是我辈应有的担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非遗”保护需要社会参与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参与,让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保护,文化才能源远流长,“非遗”才能连绵不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问:东山歌册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研究意义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谈谈您对此的看法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谈)“歌册”发展到今天,自然也应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几百年前的状态,对之要进行丰富和发展,使其既是古老的传统“歌册”,又是今天新的继承发展的“歌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并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承”,就要发展,创新,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东山歌册是以东山方言写成的,但要以文学化的方言来创作,让不懂东山方言的读者也能读懂,不会受方言的隔阂。当然,歌册姓“歌”姓“册”,丢掉“歌”、“册”,就不是东山歌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问:您刚才说东山歌册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请您谈谈这方面的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谈)过去,歌册都是写古代的人与事,歌册新唱本要始终坚持精品创作的目标,精美演唱的定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中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用歌册为英雄模范立传,叙述东山故事,讲好东山故事,弘扬乡贤精神。现在,歌册能自觉地参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东山的时事、好人好事等,取得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新编歌册《道德.楷模》,以勤政廉洁篇、诚实守信篇、见义勇为篇、敬业奉献篇等,来歌颂文明岛上文明人,并通过传承人的吟唱使每位先进人物栩栩如生,事迹更加生动感人,催人奋进。《木麻黄 文昌树》歌颂谷书记书记重视植树造林,对待植树造林就象对待生命一样的新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您觉得党和您身边的人对您创作这部歌册的行为有什么帮助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谈)改革开放后,东山歌册就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保护。体现在申报非遗保护项目上,可以说,没有地方政府的重视,东山歌册成不了非遗保护项目。我创作、出版的歌册,同样受到政府的支持鼓励。我有创作歌册的想法时,就得到歌册保护中心负责人游明元的支持,受到原文体局长林剑国的鼓励,县政府、县宣传部、县政协提供出版经费,传习中心的歌手提出宝贵意见,使所写的歌册顺利出版发行。我的朋友更是关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远在潮州的文友陈宁生也通过微信提供宝贵意见,他来自潮州歌册的故乡,意见更中肯。我的歌册能够成功,成为有影响的作品,就是站在他们的肩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问:最后,可以谈谈您今后在东山歌册这一方面有什么新的计划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谈)用 “非遗”东山歌册去讲述东山乡贤的故事,别致而有风味,可以说这是最东山的故事,又是最东山的题材。 这几年,创作了多部短、中、长篇东山歌册,其特点是特别重视体现本县乡贤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着重表现作品中人物的精气神,力求既有故事情节,又能入情入理,人物又有时代精神,乡贤的故事还能有教育意义。创作出版的十多部东山歌册成了东山坊间的新唱本,传承人手中的教材。多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歌颂的是传统美德、时代正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完成的歌册新唱本《百岁党员法治心》就是我县模范人物近百岁老人林建德的小传记。他是全国道德模范,也是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歌册已列入出版计划(和其他歌册合集出版)。《曲艺》杂志也正在审查中,如觉得好,《曲艺》杂志将刊登。我也完成本县另一个乡贤蔡清溪的传记歌册。蔡清溪是明朝淳安县令,在任上,该县发生大旱灾。按规定,发生这种情况,朝廷要开仓赈灾。可是朝廷迟迟没有下达命令,灾民饿死无数。为了拯救灾民,蔡清溪决定开仓赈灾。在封建社会里,没有朝廷命令开仓是要杀头的。蔡清溪为了拯救灾民,把死亡置之度外,毅然开仓救民。朝廷知道后立即逮捕蔡清溪押送到京城准备砍头。后来蔡清溪得到广大朝臣的救护,才免于杀头。蔡清溪这种精神放到今天也是值得赞扬的。几百年后,我步蔡清溪后尘来了,从淳安,到千岛湖、新安江,乘高铁,朝发下午至。我循着清溪,重温他曾经纵情的山水,曾经行吟的胸怀,曾经淋漓的墨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写出更多让读者可以感知时代温度的作品。这也可以说是我今后的计划吧。因为,新时代呼唤新歌册,新歌册不在远方,它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多情的土地,就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英雄足迹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从听歌册、唱歌册到写歌册,在歌册打转了这么多年,有人问我,歌册对于你是什么?我似乎不清楚。但我知道,在歌册面前,我永远是几十年前唱给一群喜爱歌册的大婶大姐听的黄发垂髫小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大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注:福建医科大学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团“福泽东山 医照水乡”队一行十人六日到东山釆访《东山歌册》,釆访在东山文博中心四楼进行,本文根据7月6日访谈整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