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猗园,我们在这里回味曾经……。

微不足道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位于上海嘉定区南翔镇, 从明代嘉靖初年建园,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猗园”的名字,取《诗经.卫风.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诗句,以及魏晋时期嵇康《琴赋》中“微风余音,靡靡猗猗”的句子。古猗园与豫园、曲水园、秋霞圃、醉白池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并为之首,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胜地和江南名园之一 。以猗猗绿竹 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民间素有"苏州园林甲天下,沪有南翔古猗园"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武汉的老同学们来沪旅游,“古猗园”,必须的,七十三岁的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进门就是照壁,据说是古猗园一景,但在花团锦簇中却只见几斑而无法全豹,真的有些遗憾。我们这班人轻易不妄议,也许管理方自有道理,想给游客留下一些念想和驰骋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全园主要由四面环水的两块岛地组成。以五座平桥与两岸连通,以一座曲桥使两岛相接。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p> <p class="ql-block">  鸳鸯湖是园中最大的水面,九曲桥将湖分隔成东西两湖。九曲桥拦腰浮于湖面,与东面柳荫桥遥遥相望,桥面中部是一座造型玲珑剔透的湖心亭</p> <p class="ql-block">  淡淡听风,静静观云,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是一座以竹为主的园林,竹以常绿、素雅、清秀之姿,给人以淡雅秀美之情。园内植有佛肚竹、紫竹、龟甲竹、方竹、凤尾竹等数十个名贵竹种,猗猗翠竹挺拔端庄、婀娜多姿,三五成群、夹道相拥,形成了古猗园独具的造园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  微音阁是微音社仅存的具有纪念性质的建筑物。微音社,由嘉定南翔的青年学生于1931年满怀热血发起成立,社名取"人微言轻”之意。</p><p class="ql-block"> 微音阁是园内唯一一处悬挂两块匾额的建筑,分别由胡厥文和朱学范题写。</p> <p class="ql-block">  阁内正中悬挂的《微音阁记》记载了筹建微音阁的过程和微音社"交换知识,联络感情,本互助精神,谋公众幸福”的办社宗旨。</p> <p class="ql-block">  不系舟,其实就是石舫,底部通常用石砌建,俗名旱船。石舫的诸多别称中,最生动的要数“不系舟”了。 语出《庄子.列御寇》:“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仔细体味,园林中的许多建筑是有生命的,也有自己的个性。禅屋是出世的,石舫却是入世的,甚至是玩世的,确切地说是隐逸玩世。杨维祯《书画舫记》云:“天,一大瀛也;地,一大舫也。”并借顾瑛的嘴说:“予知居舫,而不拟闻大道于舫之外。”大意是宁愿在舫这样的凡间做人,而不打算在舫之外的仙境得道。石舫似船,却是屋,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想象和浪漫色彩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不系舟由楼、廊、亭、阁组合,三面临水,舟头有锚凳、舱门、漏窗,两舷设上下花窗,后舱建隔门,左右进出。凭栏可赏戏鹅池全景。门联“十分春水双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系<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代进士廖寿丰所书。</span></p> <p class="ql-block">  全国现有的园林石舫耳熟能详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颐和园清宴舫、圆明园石舫遗迹。但还是</span>以江南园林中为最多。如南京煦同,苏州拙政园、怡园、狮子林、吴江退思园,上海豫园、青浦曲水园;扬州瘦西湖西园曲水、静香书院,杭州曲院风荷和我们眼前的不系舟。</p> <p class="ql-block">  鹤寿轩,这是一座双亭合璧式楼阁,位于荷花池东岸,凭栏西望普同塔,建筑学家齐康院士曾参与设计,西北两侧设吴王靠,两层翘角塑14只仙鹤,上层檐角吊6只花篮。半倚吴王靠上,如入画中。</p> <p class="ql-block">  耸立于荷花池中的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代普同塔</span>,束腰覆式莲花瓣塔檐,镌有双龙戏和云纹石鼓,“普同风荷”为“南翔八景”之一。鹤寿轩形如连体楼阁,西北两侧设吴王靠,两层翘角塑14只仙鹤,上层檐角吊6只花篮。半倚吴王靠上,如入画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代人的青春真的是一种伤痛,我们对际遇无能为力,它们对我们却是残酷不堪。青山依旧,惟鬓染霜,现在我们翻天喜地:翻篇了,终于过去了……因为已经明白,当你回味痛苦时心情一定不快,让过去的过去吧,不管是什么天气,我们都会带上自己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  “梅花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 1937年毁于战火,1962年重建2021年大修。我们眼前的梅花厅为传统歇山屋面,窗格精巧,镶嵌梅花图案,与梅园景致交相呼应。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大修还采取了嘉定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捏作”这一传统技艺对屋顶泥塑进行修复,最大程度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步道的布局曲径通幽,富有情趣,别具一格,依地形起伏而自由变化,路面花纹又因地段而异,与周围景观相配合,材料选用黄石、青石、卵石、青砖、青瓦、缸片、碗片等,图案有植物、动物等,线条简单明快。</p> <p class="ql-block">  “来往荷香里,竹中惟一凉。”五百年前,古猗园园主李宜之写下了这句妙语,言简意赅。亭台楼桥与荷花相映成趣,赏荷意境更显高雅。池中多为大株型荷花,高大健壮,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内有不少与荷有关的建筑、石桥、湖池、诗词,如荷风竹露亭、风荷桥、莲漪湖以及清代进士廖寿丰“十分春水双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的对联,荷风送香,荷花颔首,荷池泛起微波,此情此景,触动了诗人的心弦,或许也会触动你的心弦。</p> <p class="ql-block">  总有那么一份回忆, 交织着时光, 缭绕着青春, 沉淀着月韵的如水满庭, 云淡风轻,回味我们的曾经年轻…</p> <p class="ql-block">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内有花香仙苑、曲溪鹤影、猗园和幽篁烟月等景区,形成悠悠的绿竹、幽静的曲水、典雅的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优美的花石小路等园艺特色,具有古朴、意雅、清淡、洗练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  你累了,风景醒着;错过了太阳,还有繁星,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安静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内的逸野堂堂前栽盘槐一对,右立奇峰异石,左为假山水池,堂后植桂,中秋赏月,庭中桂香,疑身在广寒宫中。堂内悬挂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题“华岩墨海”匾额,表明建筑其堂是反映当时一些士大夫和和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沉溺于悠闲雅逸,欣赏风花雪月,以隐逸为高的思想情</p><p class="ql-block"> 逸野堂建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原是园中主厅,是园主招待宾客和休息之处,因以楠木为柱,又称之为"楠木厅"。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览全园之胜,俗称"四面厅"。</p> <p class="ql-block">  这里以逸野堂为中心公园老区,北有曲廊、幽赏亭,南有鸢飞鱼跃轩、小松冈和南厅。逸野堂四周分别有五老峰、古盘槐、小云兜和桂花林。多有古建筑,集厅、堂、廊、亭、山、水于一体,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加之百年厅堂千年经幢,可称之为古典园林缩影,也集中体现了古代园主隐逸为高、寄情山水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美好和美好才能成知己,多留点空间给快乐,才会余味袅袅,余音绵绵,余韵悠悠。</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竹枝山上有一方亭,名为缺角亭,故意残缺东北一角,以示东北沦陷,其余三角均塑高举拳头,表示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抗日革命意志。游人瞻仰此亭,便联想国耻,更激发爱国之情,颇有教育意义。还有些建筑物具有地方历史性的纪念象征,戏鹅池西堤上的白鹤亭,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是根据古代“白鹤南翔”传说而建此亭,南翔地名亦由此而来。游览白鹤亭,使人浮想联翩,增加探古幽情。</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怒火。南翔镇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决定在古漪园内建一座纪念亭以誌国耻。一九三三年四月,当地爱国志士朱寿明等六十多人发起集资,各界士积极响应。建成独缺东北角另三只角高举拳头的方。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可辱的钢铁意志——坚决收复失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眺望,你却在沉思,但愿你过后飘着春风,温暖便会扩散,慢慢的铺满整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  园内有些建筑物具有地方历史性的纪念象征,戏鹅池西堤上的白鹤亭,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是根据古代“白鹤南翔”传说而建此亭,南翔地名亦由此而来。游览白鹤亭,使人浮想联翩,增加探古幽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留下美丽,感受幸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幸福而微笑,而是因为笑了才觉得幸福。</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的风格与苏州拙政园相仿,素有“苏州园林甲天下,沪有南翔古猗园”的美誉。园内堂前屋后、石旁路边、临水驳岸以及粉墙边角等处,常常点缀着三五丛竹,猗猗翠竹或挺拔端庄、或婀娜多姿、或夹道相拥,显得高雅而脱俗。</p> <p class="ql-block">  心年轻,岁月则不会老。</p> <p class="ql-block">  浅望幸福,把一切无法遗忘的交给时间去淡忘,把一切不能够卸下的交给风儿去抚慰。</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世界上,走的最急的,总是最美的风景;痛得最深的,总是沧桑老去的心。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一样喜欢含泪微笑,但是微笑,总可以让心里装满阳光。</p> <p class="ql-block">  古猗园,再见了!我们在这里感悟了文明,享受了文化。当年因为家庭成分,我们少学了文化;还是因为家庭基因,我们坚守了文明底线。文化与文明,一字之差,此时此刻,不禁想起当年与我们乘同一列车赴疆的华师一附中知青易中天在网上流传的那句话:文化是告诉你屎有1000种吃法,而文明则告诉你屎不能吃。屎有多少种吃法关我p事,但我们知晓屎不能吃!因为我们还记得他说过:退休后,不去攀比,不去比较,大半辈子都过去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存在就是最好,伸长了你的腿脚也占不了一两米地方。知足而乐就是当下,减少和压制自己的欲望。步入老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没有什么事情特别稀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