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提琴

酸石榴

<p class="ql-block">《好看视频》里有一个教吹口琴的公号《口琴老郭》。我从小就爱吹口琴,所以常常看他的视频,欣赏他的演奏,並从中学习一些吹奏技巧。</p><p class="ql-block">那天郭先生在视频里说,他有一个珍藏了40多年的“百灵牌”小提琴,陪伴他年轻时的许多年。现在这琴依然在,还能拉…。边说他还用这那琴拉了一曲李叔同的《送别》,琴声悠悠,优美动听。</p><p class="ql-block">拉完了。他说,这把琴是他的“宝贝”,他将永久珍藏起来。</p> <p class="ql-block">他的这一曲“送别”,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逝水微澜。恰好我也有这样一把小提琴,也是“百灵牌”,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买的,迄今为止,也己经快半个世纪了。</p><p class="ql-block">今天,到衣柜顶上去取电扇,看见了那只小提琴合子。便顺手一起取下来。</p><p class="ql-block">琴合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我用湿布轻轻擦掉灰,打开了合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把上海乐器厂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的“百灵牌”小提琴。虽然又起码4、5年没有打开过了,但琴倒是没见有什么大的变化,不裂无脱胶没变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应该还是好的。</span>用指关节敲敲琴背,回声清脆响亮;拨动琴弦,依然悦耳动听。只是琴弓上的马尾,已经发脆了:轻轻一拉就断了,马尾屑屑成了一截一截的短毛,丝丝缕缕地洒遍在琴合里…。</p><p class="ql-block">睹旧物如见故人。</p><p class="ql-block">是呀,自从80年代初到研究所工作以后,我就很少再拉这把琴了,估计今后也不太会再拉它了。前几年整理旧物时,曾经想,反正不拉了,丢了吧…?但毕竟是陪伴自己许多年,并且给自己在最艰难的时候带来过许多快乐的旧物,“敝帚自珍”,一时下不了决心。迟疑再三,还是舍不得丢,于是这琴又保存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琴合里,当年的松香、琴弦和调弦器还在。尤其是还放着当年购买时的发票。看这张快半个世纪纪前发票,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发票上的字却依然清晰可见。购买日期是:1974年2月18日,价格:29元4角。于是,那一天的情景一下子就从脑海跳了出来,似电影一般,栩栩如生,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50多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工作分配在四川南部一个连电灯、自来水也没有、离云南很近的偏辟小县城。1974年春节,工作了好些年的我回上海探亲。到了上海,除了看望年迈的老母亲,也还总想买点四川买不到的东西,如衣服、食品、糖果等带走,尽管上海的物资供应也紧张。上世纪70年代,那是物质极其缺乏的年代,关乎生存的粮油糖盐都要凭票供应,家具、门锁,包括脸盆、马桶都要由居委会核实並凭户口簿登记排队才能买到。</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说春节后中百一店可能要“放”一批小提琴,心里非常高兴。我十分渴望买一把,玩乐器一直是我多年的兴趣爱好。但是消息毕竟只是消息,不知道是真是假。</p><p class="ql-block">春节刚过,我就几乎每两天就到西藏中路的中百一店去等开门,但是每次都扑了空,柜台上贴着一张“小提琴无货”的告示。问售货员,总是说:“现在没货”。问:什么时候有货?回答的也总是三个字:“不知道”。我去了许多次,与这一男一女的两位售货员反复的一问一答与,他们两位于我,己经是“面熟陌生”了。我想我这张面孔,他们也应该熟悉了。</p><p class="ql-block">眼看“探亲假”快到期了,再过几天就要回四川去了,我的心越来越急切…。那天,也就是1974年2月17日,我照例去了中百一店,柜台上的告示仍在,但我还是问了问售货员。那位男售货员说:“今天没货,你明天来看看吧…。”</p><p class="ql-block">“明天来看看?”这话我一听,觉得回答与以前的不一样,顿时感觉,会不会是话里有话,包含了暗示?我又走向那位女售货员,想问个明白。那女的说:“让你明天来你就来呗,早点,跑快点…”。我得到这么明显的暗示,似乎觉得有门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提早了一个多小时就去商店门口等开门。门口己经有不少人守在那了,想必他们也得到了与我相同的信息。营业时间一到,栅栏门还刚刚升到半人高,大家都猫着腰钻了进去,像百米冲刺一样,直奔四楼…。钻栅栏门时我虽然不是最快的,但爬楼梯我还是飞快的,把好些人甩在身后,冲在前头,等冲到四楼文化用品柜台前领号时,我是第12号。那天一共出售了50把琴,排队的却大约有200多人。不到一个小时吧,50把琴就销售告罄…。</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一把小提琴。那天我太开心了!</p><p class="ql-block">得到琴,我就猛学起来。回到四川,我在机修车间找了些废料做了一个谱架和琴肩托,千方百计地寻觅琴谱和拉琴技巧,无师自学起来…。那时候劲儿可大呢,下巴颏的茧老厚,皮肤的颜色也变了;再加上拉琴的不适的时间和琴声嘶咽,还引来不少邻居甚至家人的投诉和意见…。但是无论怎样,也赶不走我的孤芳自赏。一有空暇,就拉琴;一拉琴,我的心就充满了阳光,就忘记了艰苦、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累、忘记了饿。那琴声对我来说,何止是悠扬动听,简直是一壶甘甜可口的美酒!</p><p class="ql-block">大家对29.4元的价格一定也好奇吧?怎么那么便宜?现在的话,这还不够一碗“味千拉面”…。是的,那时候大家的工资都低,手里钱都少,这琴花了我一半多的工资。我的月薪是51.5元,除工资外没有任何收入,一分钱也没有。但就这数目,在当地也属于“高薪阶层”了。</p><p class="ql-block">不过,那时的物价也确实低。在此之前,我在寄售商店里曾经买过一把二手的红木二胡,真资格的蟒蛇皮,15元。现在这样一把红木二胡值多少钱?估计至少得7-8百吧?</p> <p class="ql-block">我的小提琴的故事讲完了。遗憾的是我那琴拉不了了。这里用电萨管模仿的小提琴曲吹几句,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为了纪念我逝去的青春,为了感谢与我同甘共苦度过岁月的旧物!</p><p class="ql-block">电萨管我今年三月才开学,吹得不好,请大家包函!</p> <p class="ql-block">《回家》,中音萨克斯音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