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开学第一课”想到的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  新春开学伊始,学校有关部门对教师们进行了教案课件的抽查和“开学第一课”的教案比赛。3月15号,我收到系办发给我的共34位同事的参赛教案,有几位同事附有课件,要求17号给出评价结论并打出得分。这期间周三周四我连续有课,抽时间加班完成,并与系主任和教秘多次沟通,对准备推向院里参与横评并且准备参评职称的同志的材料提出修改意见。对每一个同事的情况都做了简单的书面笔记。最后,给专业组和大英组的十位同事打出了参考分,给三位被抽查的同志写出了中肯的评语(对于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个学期我刚刚到岗时,我们也就大纲啊课件啊说过几句,当时我自己不了解我系情况,比较拘谨,今天我自觉确实有话要说,应主任之邀,和在座的各位座谈一下。我个人还是喜欢线下face-to-face 形式,亲切自然,无障碍交流。我喜欢互相能看到对方facial expression 的交流。需要强调的是,我这里说的是一家之言。通常我跟年轻人在一起还是缺乏confidence的,现在信息瞬息万变,而你们中间大都是fresh out of gra duate school. 但是我这人不虚伪,实事求是地说,我应该算是an experienced teacher 。早年间,省教育学院负责省中学教师培训,我曾经给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班上过一年课,中学是很讲究写教案的。我参加过省统一考试的命题小组,命题小组的工作首先是对当年应试学生所用的教材吃透,对学生做出足够的学情分析。 所以今天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我的观点和想法与在座的分享出来我在许多场合都表达过,我个人比较不赞成单纯追求形式走过场的事情,我到现在也认为,评价一个教师的讲课水平不能只靠教学管理部门在办公室电脑前看看教案和课件,即便这些东西做得无可挑剔,也并非意味着一个教师一定能上好课。无论多么优质的课件,如果我们上课照着课件一条条念,这注定不是含金量高的课。但是,我们反过来看这个问题, 校方有关领导和业内专家没有走到你的教室,给你展现自己教学如何优秀的机会,现在给了你做两节课教案的机会让你展示,你为什么不把自己课堂讲授的闪光点体现出来呢?什么是教案呢?说白了就是这两节课的teaching plan, 是我们上课的一个横断面,一个具体的课堂案例设计。要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你课堂设计的思路是清晰的,说的形象一点,别人看你教案的时候脑子里可以出现你在讲台上的画面,看到一个老师讲这部分的音容笑貌,有一定的代入感,做这份教案不是应付差事。要有框架有填充,有骨头有肉,有务虚有务实。</p><p class="ql-block">我把问题分了三个方面: </p><p class="ql-block">一,教案做得不能过于务虚。学院这次给出的评分标准有一个地方打动了我,就是强调了重点难点要切合教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干什么切记少要空话套话言之无物。无论我们写论文还是申请留学写personal statement,一定要脚踏实地,你说你多优秀,获得过什么奖项,人家关心的不是称号本身,而是你到底在你的群体中是top 3 还是top 5。这里我给各位插一个题外话:我在课堂上提问学生: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is title for his speech? 学生非常smart 地回答:to arouse the interest of the readers. 我说这个回答等于什么也没说,我不给你分,你不看课文对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套用这句话。回来说教案,我们这次教案按照学校的要求,先来了十分钟说课,说课不是讲课,这是给同行领导专家看的,是教学评价的一个环节。纲领性的东西如课程性质、教材、学情、目标、教法等等,实话说,相对比较千篇一律。那么我们的教案部分就是开学一两次课的内容,就应该展示一个教师的个性,独到之处,脚踏实地落到实处。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教案表格里堆积了大量的教学法术语,什么TBLT, POA,ESA,导入输入输出产出啊,各种名目的教学法术语,例如:“通过。。。。教学法导入本单元的任务”“以。。。方法观察学生的产出情况” “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时候看教案的人渴望看到的是:你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展开了具体哪一个话题,学生表现出什么样的热情。但是没有下文了。我开玩笑说这不是task – based, 也不是 student-oriented , 这是methodology – driven。我特别关心的你这两节课到底讲什么内容啊,干脆没有或者特别简单寥寥数语一带而过,这样的教案跟上面学生回答问题一样,假大空等于没说,任何一篇文章的讲解都可以戴上这个帽子而没有实质。我不反对教案中这样的教学法框架,而是不能只搭架子下面不装东西。我们即使写教学法论文也是以大量的案例教学来支撑的, 而不仅仅是图表、箭头、术语等等。教学内容要落到实处,可信度高,对你讲的东西,对学生,对看你教案的人,都有一定的亲和度,而不是飘着。比如:通过所讲课哪些重点词的串联让学生复述文章, 这个环节后面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理解、产出”等教学法理论支撑。 再比如:教学重点是“learn the basic skills of writing/listening”。我个人的建议至少你要说明“by doing what ”,“how on earth in this text?”通过你设计的内容怎样达到你说的目的。比如引导学生在这篇阅读或听力中发现了哪几个key points 从而做到learn the basic skills. 还有我们特别喜欢说“arouse the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我们做的就是根据一课书所设计的教案,怎么可能通过这么具体的问题达到这么高大上的目标呢? 这样的用语用在前面的说课里面尚可。我们这样做要是为了应付一下还好,要是真是这样的教学思路我认为问题更严重。</p><p class="ql-block">二,重点难点和作业。把new words 作为重点难点,我个人认为non-English majors的大英课堂可以商榷,英语专业的学生,无论精读课还是其他课,重点难点应该是更高一级的问题的理解和讨论,难句美句的欣赏翻译,甚至上升到对文章作者思想感情的体悟。 我个人一直给学生灌输的理念是我们学的每一篇文章都不完全是为了学英语,而是在接受information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学英语。当然,我们可以直接把段落或者你设定的重点部分放进教案,甚至是一种语法结构等等。比如一篇课文我们连续讲了几个课时以后了,难点重点仍然是new words. 或者background information,甚至还是preview, 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是教案参赛,作业一项就要避免说“Do the exercises on Page…” ,这样其实是掩盖甚至是抹杀了自己的劳动。 当然要掌握一个合理的度,上面我说不能太空洞,那么我们有的同事为了说明重点是new words,直接把一大溜的glossary 放进教案里,或者把一整篇的文章放进去。我记得有一个同事把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情况写进了教案,简单地体现了考题的分值分布,而不是说“总结期末情况”这么概括,而是适时地放了几个期末的具体问题,这样就很好。总之要让人觉得抓住重点,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还不能有凑数之嫌。</p> <p class="ql-block">三,表面文章,我们这里说实实在在的话。既然我们是参赛,上交,总之,拿出去给别人看,那就是既要里子又要面子的事。书写过程中,英语教师的教案全篇都用中文陈述最起码是影响颜值,彰显不出我们英语教师强大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参赛中绝对吃亏。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教案还是要以英语书写为主。那么,在英语书写中要做到尽量严谨,比如我们的Chapter One 后面没有空格甚至大小写都不注意就紧跟着后面的内容。我给每一个提出修改意见的老师都说了这一条, 语言错误太多。包括打字错误和低级的语法错误。我知道大家是时间紧,但是真正参赛的时候,评委会认为你暴露的是a moment of truth. 因为我们不是在speak , 我们提交的是written form. 细节决定成败一点不假。另外,你不能太高看评委,他们不是know-all。 Do not take them for granted. 我亲眼看见过专家级别的人不懂也不屑于弄懂现在盛行的说课,我指的不完全是英语专业,其他专业也一样。我建议大家在上下文中第一次使用abbreviation (abbr.) 缩略语的大写字母时,不论是什么样的语境下,一定要加括号完整表述。一个同事的AIV把我难为坏了。 我看了这么多份教案,现在留在我脑子里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我们主任的,主任下了功夫,我们再三沟通后又进行了修改。系主任,在我心目中Department Dean 是很威严的。作为系主任在百忙之中还要下功夫一遍遍做教案,还在认真修改,我觉得是真正起到了表率作用。还有极个别的年轻同事,我觉得不是水平问题,首先还是要拿出认真的态度,毕竟这是给人看的,我还是这个观点,通过这个窗口展示一下自己的闪光点,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同事们会说你怎么做,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讲第一课书的设计思路。我讲的是Contemporary English 第二册第一课题目是 Another School Year ------What for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讲大学给学生的不仅是training,更重要的是training 过程中的education. 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要读Hamlet. 要听巴赫,要会欣赏painting, 要有人文情怀。这篇文章思想性强,用词犀利,对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我一般不会专门把单词作为一个单项来讲,更不会把一个单词照词典给出的所有意思讲出来,这对学生没有意义, 重点是context. 我布置给学生借助单词词典直接去看课文。不查单词能看懂理解多少,查了生词再看有多少理解不了。</p> <p class="ql-block">1). 在Warm-up 或者Preview中,我首先给他们看了新东方老师一个演讲,主题为“做一流的人,读一流的书”。中心思想与我们的课文如出一辙。(请年轻老师们给我的思路添加上一个教学法框架)</p><p class="ql-block">2). 第一次课堂的重点难点是</p><p class="ql-block">A.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 “Another School Year ”refers to which year for the student attending the ceremony? 这可以引导出该篇文章的出处,背景,作者的身份,必要的学校介绍等等。这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心自问:Another School Year, What for? 可以适时地体现了思政话题,我们课堂上听课的同学经历过多少school year了,来到大学的第一个school year 与以往有什么不同,You come all the way way to our college, what for? (思政内容就在其中了)</p><p class="ql-block">B. 在前若干个自然段中找出相关words and expressions 来说明文章作者发言时的内心感受。Disaster beanpole with hair on top specimen Qualified – Pill –Grinding – Technician (其中为了理解好这个specimen , 我给学生看了China Daily 中冬奥会对一个运动员的采访)</p><p class="ql-block">C. 要求学生给出结论: What is the basic difference between a university and a technical school? How is training related to education?</p><p class="ql-block">3). 在充分讨论文章意境的基础上讲解高频词和重点语法结构,这一部分类似于Language Points ,这一课的语法重点是虚拟语气</p><p class="ql-block"> 4). 作业:将课文的第二段翻译成中文,注意英汉转换中的文字取舍,做加法和做减法,要求把虚拟语气准确地翻出来。学生每人都要交书面手写,不要打字。老师亲自逐字逐句的译文随后跟上,让学生对比老师的比学生的高明在哪里。</p>

教案

学生

我们

教学法

课件

同事

课堂

重点难点

一个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