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认领的巨款你会归还吗

老正

<p class="ql-block"><b>出淤泥而不染</b></p> <p class="ql-block">  <b>如果有一笔巨款,以目前的收入水平,足以改变你今后的生活,在既无人知晓也无人认领,当然也不会承担任何法律风险的情况下,你会设法归还吗?</b></p><p class="ql-block"><b> 可以肯定,很多人会陷入纠结:人生在世,处处都离不开银子。缺少银子的生活,注定是困苦而无趣的生活。为了五斗米,每天日出而作、日落不息,何况是面对一笔没有任何风险的巨款,有几人能免俗呢?然而,这个世界虽然有许多不顾廉耻之辈,却自古不乏高义之士。</b></p><p class="ql-block"><b> 说到这里,自然想起了东莞历史上的两个名人,一个是村民袁友信,另一个是县令李恺。两人事迹虽异,其义则同。</b></p> <p class="ql-block"><b>  袁友信生活在明初,读过一些书,以经营路边茶亭为生,生活颇为不易。即便如此,面对旅客不慎遗落在茶亭的三百两银子,无一丝贪念,边经营茶亭边苦等失主,三年后终将银子悉数奉还。失主感其高义,将银两全数相赠。袁虽贫,却分文不取。后人弘其美德,名茶亭为 “还金亭”,撰有匾文和楹联颂扬其事。还金亭虽已历五百年风雨,但经后世反复维修,现仍立于东莞温塘社区路旁。</b></p> <p class="ql-block"><b>  李恺生活在比较腐败的明嘉靖年间。嘉靖十七年,临时负责通商贸易的番禺县令李恺,针对日益混乱的通商秩序,结合以往政策和实际,经批准,对外商采取了不封船、不抽税、不拉差、不骚扰,按自报货物数量检验的办法,极大方便了外贸。外商众筹黄金百两为谢,被其多次严辞拒绝。感动之余,外商用被拒收的黄金在东莞莞城区建牌坊和却金亭,彰其美德。  </b></p> <p class="ql-block"><b>  三百两银子和百两黄金值多少人民币,谁都可以算一算,不要说对于明代艰难谋生的村民和收入微薄的县官,就是对于现在的普通人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要做到丝毫不动心,一个字:难!</b></p><p class="ql-block"><b> 五百年时光如水,淘去了东莞的无涯过客,却留下了袁友信和李恺的美名,留下了还金亭和却金亭碑供后人景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