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村居,倡廉润物细无声。”——垛庄镇“廉洁文化进村居”宣讲报告会(二)

朝霞漫天

7月5日,在垛庄镇七月份党员固定学习日上,镇新时代廉洁文化宣讲团成员继续开讲。 <b>本期宣讲《习近平的家风故事》</b>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b>“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b><br>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习近平更是如此。<br> <b>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b><br>习近平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长大。如今,他自己早也是一位父亲,愈加珍视家庭的幸福。在他的办公室里,几张不同年代的温馨家庭生活照,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他用轮椅推着年事已高的父亲,他牵着母亲的手在散步,他同夫人彭丽媛合影,他骑自行车载着年幼的女儿玩耍……<br> <b>他很孝敬父母。</b>家人为父亲举办88岁寿宴时,当时习近平作为一省之长,公务繁忙,实在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深情款款的拜寿信。母亲齐心如今也年过90岁高龄,习近平每当有时间陪她一起吃饭后,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聊天。<br> <b> 他很关爱妻子。</b>妻子彭丽媛作为军旅歌唱家,那时经常要接受任务奔赴外地慰问演出,习<font class="meipian-red">近平总书记总是十</font>分牵挂,只要条件允许,无论多晚,他每天都要跟妻子至少通一次电话。过去每逢除夕,彭丽媛总要参加春晚演出,在外地工作的习近平只要回北京过年,就总是边看节目边包饺子,等她演出结束回家后才煮饺子一起吃。他知道,家庭和睦,益于事业。过去,母亲齐心竭尽全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得他父亲习仲勋能够集中精力工作。现在,妻子彭丽媛对习近平也非常关心体贴。早年夫妇俩聚少离多,一有机会团聚,彭丽媛就想法子变花样给他做可口的饭菜。<br> 孝敬父母、爱护妻儿,习近平对家庭幸福看得如此之重。在他看来,这不是只关系一家一户的普通小事。<b>“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b> 抱着一颗为人民做事情的心,习近平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b>“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b>对于家与国的关系,习近平看得很透彻。“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br>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br> <b>“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b>习近平对家教的重要性深有感触,他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其幼年时的家庭中开始孕育形成。他曾经回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br> 在习近平看来,<b>“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b>正是在这个课堂中,习近平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让他受用一生的教育。习近平曾坦言,“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他曾在给父亲习仲勋的一封拜寿信中详细列举:<b>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b><br> <b>“我是农民的儿子”,</b>这是父亲习仲勋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习仲勋经常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鼓励子女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1978年自己初到广东工作,每天都要到凌晨后才肯休息,当年盛夏冒着酷暑一连跑了23个县。这些无疑都对习近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习近平早年任职地方时,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他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 正是在这样良好家教的耳濡目染中,习近平体会到,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div>  <b>“ 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b>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说道。</div> 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习仲勋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在最后的日子里,习仲勋多次对儿女说:“<b>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b><br> 父辈所传承的家风对习近平影响深远。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b>“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b><br><br> 对自己和妻子,习近平的要求更是严格。1987年,习近平与彭丽媛在厦门结婚,只在宾馆办了一桌酒席,答谢同事好友。当事人回忆,“晚饭后,我们4个人到他家里坐坐,到了才发现,家里没什么准备,彭丽媛临时花5块钱到街上买了一些糖果分给大家吃。”<br>  他们夫妇为女儿取名明泽。<b>“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b>这其中寄托了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体现了这种质朴家风的传承。<br>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家庭中的一个。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注重家风的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b>“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b>习近平曾痛心地说,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他看来,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br> 习近平很清楚,老百姓看党员干部是不是干净,不仅看其自身,更会看他们的家人是不是廉洁自律。当下,有的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这些都令老百姓深恶痛绝。<br><br> <b>“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b>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b>“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干部子弟也要遵纪守法,不要以为是干部子弟就谁都奈何不了了。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做给老百姓看。”</b> 如何培育良好的家风?在习近平看来,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br><br> 在重访兰考时,习近平多次赞扬焦裕禄同志家风好,对子女要求严格。当焦裕禄的后人焦守云提到“家风”时,总书记若有所思,重重地点了点头,重复了三次:<b>“家风!家风!家风!”“不搞特殊”</b>正是焦家上上下下20多口人都牢记在心的四个字。如今,焦裕禄的儿女又把这几个字传给了下一代、下下一代。 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多次提过福建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还在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称赞他“<b>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b>”如今,谷文昌尽管已去世30多年,但谷家“<b>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b>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 <b>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b>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习近平和他的家庭的底色,也已经深深烙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实践中。<br><br> <b>  “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道德操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加强家风建设,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尤其是我们基层干部,天天和群众打交道,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b>”垛庄镇党委书记宋强同志听完了宣讲后,深有感触的说道。

习近平

家风

家庭

彭丽媛

习仲勋

父亲

做人

母亲

焦裕禄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