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汝河,——“狭路相逢勇者胜,”千里跃进大别山

上官云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刘邓大军十八旅五十二团一营营长武效贤回忆,女儿武燕平</span></p><p class="ql-block"> 1947年,因国民党调动大量的部队向我陕北中央地区包围,陕北地区处境十分困难。若是中央遭受重创,我军损失将难以挽回。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这个情况下做出了英明决定——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挺进大别山时的刘伯承、邓小平</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在8月7日正式出征,挺进大别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图</span></p> <p class="ql-block">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要害位置,东靠南京,西近武汉,南临长江。对于这样一块军事上的重要区域,插入我军的十几万人马,毫无疑问会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心腹大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河图</span></p> <p class="ql-block">为了阻止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蒋介石亲自到前线督战。他急令“国军85师和15师的64旅约3万人的军队,日夜兼程赶往汝河南岸。原驻守在汝河南岸的国民党军,为堵截我军,砸毁了汝河所有的船只。</p><p class="ql-block">汝河北岸有国民党主力部队追赶,企图在北岸歼灭我刘、邓大军。敌人企图借汝河一道天然屏障与我军决战,摧毁我进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p><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和中原局、直属队,以及从根据地即将南下支援前线的几万名官兵、民兵和6纵3个旅共计数万人,分两路向汝河前进。面对四面国民党军的封锁包围,我军陷入了困境。</p><p class="ql-block">这时尾追我军的国民党十几个师的先头部队,已同我右路后卫掩护部队6纵16旅46团接火,情况万分危急。前有狼,后有虎,6纵王近山司令员命令:“强渡汝河,决死一战!”</p><p class="ql-block">18旅旅长肖永银,为右路军先锋强渡汝河,消灭南岸敌军。</p><p class="ql-block">17旅旅长李德生,率全旅为左路,掩护纵队炮兵和辎重部队由岳城过汝河。</p><p class="ql-block">16旅旅长尤太忠,率全旅为右路军后卫,掩护中原局、刘邓总指挥部从汝南埠过汝河。</p><p class="ql-block">我们18旅,肖旅长命令:“部队从即时起,急行军,不分白天黑夜,奔赴汝河。”</p><p class="ql-block">具体的战斗部署是:18旅先插到敌人中间去,强行通过后, 16旅接替18旅的大、小雷岗阵地,掩护全军渡河。命令:“52团左翼,53团右翼,54团第二梯队,各团以一至九连的序列,排成四路纵队,杀出前进大道!”</p><p class="ql-block">旅长肖永银率我52团经历了十几天,官兵们一路冲锋拼刺刀,浴血奋战。8月23日,烈日当头,部队赶到汝河北岸柳营渡口。(今河南省正阳县油坊店乡雷岗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今日的汝河</span></p> <p class="ql-block">汝河是淮河的支流,柳营段宽约60米,夏天上游刚下过雨,水流急,水深3-4米,河堤陡峭,人无法徒步渡河!</p><p class="ql-block">由于敌人先我一步到达汝河南岸的大镇汝南埠,并占领了大雷岗村、小雷岗村和汝河南岸沿途的制高点,炸毁了桥梁,焚烧了村庄,火光连天,炮声隆隆,敌侦察机还在天空盘旋,不断地向我们扫射。</p><p class="ql-block">汝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它切断了我军进军大别山的路!</p><p class="ql-block">面对汝河,我们旅立即发起攻击,打过河去,任务是杀出一条血路,掩护中原局和野战部队直属队的非战斗人员以及从根据地南下支前的几万名干部和民兵渡河。 我们要清除国民党军队在汝河南岸的阻击,在汝河上搭浮桥,才能保障大部队安全渡河。冒着敌人的炮火架桥,这绝非轻而易举之事。</p><p class="ql-block">肖旅长带着52团余铺坤团长和我们三个营长观察地形,汝河两岸为浅丘陵地带,地势比较平坦,视野开阔,而南岸的汝南埠地势较高,是一个绝好的制高点,这里河面只有几十米宽,最适宜在这里架桥。</p><p class="ql-block">肖旅长果断地下命令:“趁敌人立足未稳,在最短的时间里送一支部队过河,哪怕是一个排也好,占领制高点,建立一个桥头堡,掩护工兵架桥。”</p><p class="ql-block">肖旅长双眼直视我的双眼,我马上懂得旅长的意图。跟着旅长打仗多年,一直很有默契,他很信任我,重要的任务会交给我,我也从来不给他丢脸。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旅长铿锵有力地命令:“1营营长武效贤,不惜一切代价杀出血路,强渡过去,占领南岸高地。52团全力炮火掩护,工兵连架桥。”</p><p class="ql-block">他的话音刚落,我也铿锵有力地回答:是!转身跑步,回到营里。向全营宣布:“强渡汝河,组织‘先峰队’杀到南岸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克勤排旌旗</span></p> <p class="ql-block">1连1排刚被授予“王克勤排”的光荣称号。排长带领全排抢先领战!我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那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战士,他们希望我把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排。我满怀激动地看着这些战士,但我知道渡河是一场特殊战斗,我高声喊着:“全营谁水性好!报名。向王克勤英雄学习,发扬我营三大互助精神,迅速组织先峰队,强渡汝河!抢占汝河南岸的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英雄王克勤</span></p> <p class="ql-block">王克勤,是我营一位解放战士,从一个愚昧的国民党兵,投奔了我们解放军,通过部队的诉苦运动、认清了为谁打仗。部队同志对待“解放战士”亲如兄弟,打仗时干部和老战士冲在“解放战士”前面,以身作责,不怕牺牲。在党和军队同志的教育、帮助下,王克勤很快茁壮成长,参军一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升为班长。</p><p class="ql-block">他用他的亲身经历教育解放战士,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着班里每个战士,战斗中他组织战斗互助小组,自己冲在最前面,退在最后头。以他为典范,部队开展了“三大互助”活动:思想互助,体力互助,战斗互助。在他的影响下,大批“解放战士”成为了真正的“解放军战士”,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股不可低估的战斗力量!</p><p class="ql-block">党中央在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王克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号召全军广泛开展“王克勤运动”。</p><p class="ql-block">我们带着这个持有“三大互助”精神的营,具有集体的凝聚力,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勇猛善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营连以上干部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一月前,排长王克勤在定陶战役中壮烈牺牲,大家还在悲痛中,教导员于永贤呼吁向英雄王克勤排长学习!战士们同声高呼着:“向王克勤排长学习!”三大互助”是激励我营官兵发挥战斗力的准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强渡汝河的重机枪手</span></p> <p class="ql-block">为了分散敌人制高点对河面的控制,以最快的速度,强渡,抢占制高点。由水性好的组成先锋队“决死队”,由我率领强渡汝河。于教导员和副营长蒋均洲带领全营掩护我们渡河。“决死队”队员们每十米左右拉开距离渡河。在山沟沟里长大的我,曾有“飞毛腿”的称号但却是一个“旱鸭子”!</p><p class="ql-block">我们有一条小船,由于是强渡,所有的人轻装,只带短枪,主要的武器就靠这条小船运送。烈日下,敌人的眼睛鼻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不要说敌人把河面看得多清楚了。不等我考虑完,来了四个战士,是不久前我营攻克亳州后参军、在涡河边长大的孩子,水性好,他们对我说:“营长你放心,憋口气、闭上眼,等你喘气的时候,我们就把你拉到河对面了。”就这么简单,大家不加思虑的三人一组一头扎进河里,我被战士们拖着向前,一会儿感觉到我被松开了,向下沉,接着又一个有劲的手把我抓住,拉着我向前。我在水里翻滚、呛咳、呑着浓浓的带血腥味的河水,恨自己不会水!睁开眼睛,水是红的什么都看不见,只是红色……</p><p class="ql-block">第二梯队会游泳的和不会游泳的组成互帮组,不会游水的战士有的索性抱了根木头、有的抓住木扎跳下水,一组一组的互助组拼命向对岸游,全营官兵前仆后继,不顾一切地扑向南岸。南岸敌人机枪猛烈地密集地扫射,天上有飞机向下扫射,还有炮弹轰炸。战友们无法用自己的双手,拉住重伤的战友,只能奋勇向对岸游去。上岸后我们什么都顾不上,向南岸的制高点冲锋,我的“飞毛腿”发挥作用了,我冲在最前面,带领着所有上岸的战士冲向制高点,有打枪的,有拼刺刀的,有扔手雷的,很快消灭了敌人,牢牢掌握了大雷岗、小雷岗的制高点。我们从敌人的据点找来船、门板、木条,战士们很快从汝河南岸向北岸架浮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解放军强渡汝河</span></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大雷岗制高点上,一边率领战士们阻击南来的敌人。一边掩护着我营战士们从南岸向北岸连接浮桥。俯望着被血染红的河面,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炮弹溅起了几丈高的血柱劈头盖脸地打过来,搭桥的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了,又冲上新人继续搭桥。敌人的飞机和大炮不断地轰炸着,机枪射出的子弹搅拌着河水,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的战友和负了重伤的战友,顺着河水远远的飘走,有刚刚游到河岸边的战友们又中弹倒在了岸边。我心如刀割,恨不得张开双臂把所有的战士都一下拉到怀里,撕破嗓子对战士们喊着:“打!狠狠地打!追!一个不放过!”</p><p class="ql-block">不一会于教导员、蒋副营长带着全营官兵渡过汝河。我用眼睛扫视着全营,觉得有一点不对劲,一把抓住了于永贤问:“人呢?武器装备呢?”他哭丧着脸对我说:“伤员带不过来”。纵队命令:“所有的重型武器,无法过浮桥,一律丢在北岸。我们也是忍着痛、流着泪把我们的重武器留在北岸了。”我听着心里不是滋味,吼叫着:“把敌人全部消灭!”</p><p class="ql-block">柳营渡口,肖旅长带领着部队,一面指挥掩护我52团2营、3营快速渡河作战,一面组织18旅和16旅的工兵同志们并肩架桥!虽然汝河南岸的大雷岗制高点已经在我1营手中,但敌人的飞机、大炮不停地轰炸着浮桥。国民党的85师和15师约三万人的阻击部队正向汝河南岸赶过来,我营坚守大雷岗、小雷岗,一边阻击南边敌人的援军,激烈的枪声就在前面两个村子打响了,村庄在燃烧,只见无数的人影在闪动,跳跃,冲杀,拼刺刀,敌人也顽固地抵抗我们的进攻。</p><p class="ql-block">带领着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刘、邓首长和指挥部,马上就到渡口!随后大部队几万人马也将到。后面还有国民党主力部队的追兵。</p><p class="ql-block">桥,就成为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的一条生命线。</p><p class="ql-block">架桥!炸桥!炸坏再架桥,直到黄昏才托起浮桥,工兵们还没有来得及喘气,又来了敌人的飞机,丢下炸弹,浮桥又被炸坍了。</p><p class="ql-block">再架!夜幕降临,敌机飞走,下游一侧的转弯处,水面堆集起牺牲的战士。一座浮桥横跨在汝河暗红的水面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汝河上架起俘桥</span></p> <p class="ql-block">52团第一个踏着浮桥全部过河,迅速投入了南岸的阻击战。</p><p class="ql-block">夜深了,战斗仍然十分激烈地进行着。到处是枪声、杀声、喊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到处是敌人的死尸、伤兵、丢下的武器、弹药、车炮,四处乱跑着敌人的马匹。</p><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一条长5公里、宽4公里的通道!</p><p class="ql-block">我站在汝河的南岸制高点,借着映红了整个夜空的火光!看着我们的队伍从柳营渡口浮桥上浩浩荡荡地渡过汝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伯承司令员鼓励战士们:勇者胜!</span></p> <p class="ql-block">这时,纵队政委杜义德、李达参谋长陪同刘、邓首长,来到柳营渡口的18旅临时指挥所。肖旅长向首长们报告战情:我52团占领了南岸制高点大、小雷岗。工兵架完浮桥。全旅其他各团集结待命。李达参谋长介绍了战况:我军前方还有敌85军挡住前行的路,后三十余里有国民党58、48等三个整编师追击,情况严重!屋子里一时气氛凝固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刘伯承司令员坚毅地说:“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他那充满了英雄豪气的声音,打破了一时宁静的指挥所,顿时给所有人带来了巨大的力量。豪气一声“勇者胜”,传遍整个汝河两岸的我军阵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解放军跨过汝河俘桥</span></p> <p class="ql-block">我18旅奋勇地阻击从南岸过来的国民党增援部队,扫除一切阻挡我军前进的敌人。17旅也打开了汝河东的渡河,大部队从桥上、水上加快渡河速度,杀出去。16旅奋力地阻击着后面追来的国民党部队,为大部队渡河争取时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刘邓首长来到我们营</span></p> <p class="ql-block">刘邓首长走出指挥所,指着河对面的制高点,问:“哪个部队在对面守卫?”肖旅长回答:“是我们52团1营,王克勤同志生前的所在营。”刘邓首长来到我营,我们激动地向首长敬礼。肖旅长指着我向首长介绍:“1营营长武效贤,是王克勤英雄身前的教导员。” 刘伯承司令员上前紧紧握住我的手说:“我说过,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 邓小平政委嘉奖我们营:“开路先锋营”。面对嘉奖,我望着兴奋的战士们,想起刚才全营统计,原700多人少了一多半!几个连、排干部,白天带我渡河的四位战士,没回来!我的喉咙哽住了……全营高呼“狭路相逢,勇者胜!”首长们也和我们一起高呼:“勇者胜!”</p><p class="ql-block">临走时纵队政委杜义德向我交代任务,要求我们1营坚守大雷岗到夜间12:00,待16旅46团参谋长赖光勋来接管,再撤出阵地,向息县方向追赶主力。</p><p class="ql-block">我营是18旅最精锐的部队,全营配置了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走在路上都响当当的。各个兄弟部队都特别羡慕我们。现在除了渡河时带过来的武器,我们啥也没了!还牺牲了一大半人。</p><p class="ql-block">夜暮,枪声渐渐地疏远稀少,站在这片战火燃烧的土地上,环视四周村子,火还未熄灭,路上都是敌人的尸体和丢下的枪支、弹药、汽车、大炮。</p><p class="ql-block">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重家当都留在汝河北岸了,打仗沒重武器不行!我急忙和于教导员商量,他轻轻地说:“旅长叫我们换防后赶部队,重家伙拿不动啊!” 嘿,我指着到处乱窜的马和驴,我俩笑了。干!他率领全营在这里坚守制高点,我带着战士去搜罗武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营长和王克勤班</span></p> <p class="ql-block">我习惯地喊着:“王克勤!”,一排的战士齐声喊:“到!”“跟上我,捡武器去!是骡子是马是车全部都拉上,能拖多少武器就拖多少,捡好的拿!”不大一会儿,大家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人会开汽车,大炮实在拉不动,只得眼巴巴地将它们留下。</p><p class="ql-block">马、骡子被捆满了武器,由轻伤员牵着走。于教导员推着装满武器的车走在队伍前面,我左右挂着短枪和战士们拉着缴获的重武器在后面压队。临走时我还是舍不得那些大炮、汽车。跑去问赖参谋长:“你们团有人会开汽车吗?把那些大炮都拉上。”赖参谋长急匆匆地说:“敌人就在我们后面,马上就到,你们赶紧撤!”。</p><p class="ql-block">东方破晓,我们赶上了于教导员的老部队。大家看见我们赶着驴子,牵着马,拉着平板车,装满了武器,都非常眼馋。凭他们是我们教导员的老战友,我就慷慨地答应给他们一部分武器。这下坏了!消息传得很快。一下来了许多人,肖旅长和李参谋长也来了。李参谋长咯咯地笑着说:“很好,缴获的武器部队正需要呢。” 我一听知道这些宝贝我们怕是留不下来了!平时打完仗,我们缴获敌人的武器上交一些也留下来一部分,缴获的好武器掖着藏着想尽办法多留下来一点。今天我们全营赤条条地站在这里,没有办法将武器掖着藏着。我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向于教导员吹胡子瞪眼发脾气,他也很聪明配合着我嚷嚷着,想转移视线!</p><p class="ql-block">李参谋长看见我和于永贤汗流浃背光着膀子,手里卷着衣服,腰上扣了几把短枪,一唱一和,收住了笑容,严肃地说:“你俩像啥样!唱双簧!”当他看到我和于永贤的肩膀上一道道拉车磨出来的血痕,刚到嘴边的话收住了。肖旅长笑眯眯地说:“你俩一个鼻孔出气,穿一条裤子都嫌肥,不要演戏了,快把衣服穿起来,我给你们一个重要任务。”</p><p class="ql-block">肖旅长命令:“一营留在刘、邓首长身边,保护中原野战军的首长们。”我营官兵群情激奋、沸腾了!战争年代我们能见到我们中原野战军的首长,就像见到了爹和娘,就够激动的啦!现在让我营警卫我们的司令员刘伯承和邓小平政委啊!怎能不让这些刚刚经历了浴血奋战并失去了许多战友的战士们兴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行军中的刘伯承司令员</span></p> <p class="ql-block">接着肖旅长又说:“警卫营保卫首长,不需要这么多重武器,分给其他的部队吧。”算拉平了!我们营警卫着首长们的安全,刘伯承司令、邓小平政委就这么近地走在我们身边,走在队伍中间。</p><p class="ql-block">我心里惦念着那些在汝河受伤的战友。时间,仿佛就停留在昨天!战友们端着机关枪扫射敌人,掩护着我们。那四个涡河边长大的战士带着我渡河,紧紧抓住我的手臂不放,在血染的汝河水中战士们奋力地游向对岸,上岸的人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和敌人拼刺,震耳欲聋的杀声、枪声、炮声,在满目疮痍的战场上回荡着,我仿佛听到战士们喊着:营长!我们回来了!勇者胜!我们回来了!勇者胜!</p> <p class="ql-block">18旅52团1营党委成员: 左起:营长武效贤,副营长蒋均洲,教导员于永贤。(武效贤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蒋均洲牺牲,于永贤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我流着泪,跨着大步,向大别山前进!勇者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武燕平</p><p class="ql-block">整理:朱锦富</p><p class="ql-block"> 2022.7.6</p>

汝河

战士

王克勤

旅长

敌人

我们

制高点

我营

部队

刘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