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祠堂今安在

美友20194427

<p class="ql-block"> 株洲祠堂今安在</p><p class="ql-block">“宗祠”对于现代人来说比较陌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与株洲老街──殷家祠堂为邻,居株董路8号,祠堂为10号。</p><p class="ql-block">祠堂倚庆云山尾,约四、五十亩面积。东眺京广铁路,近面株董路,左邻芦淞桥,紧挨麻蝈塘,右临鸟树下(地名),此处有一古井,曰“宾家井”,那时无自来水,常在此处取水饮用。</p><p class="ql-block">祠堂建于清朝,为砖木结构,青砖黑瓦,飞檐雕梁。稍拾台阶,进入楼阁,内一天井,十根木柱支撑着滴水屋檐,步入走廊前殿直奔戏台,墙前镂空雕花轩窗,玉栏朱楣掩映,古朴典雅。</p><p class="ql-block">祠堂周围砌有砖墙,围墙内树木葱茏,奇花异卉,争芳斗妍。左旁有一口水塘,水源于麻蝈塘,夏日芙蓉泣露,蛙声蝉鸣悦耳,儿时垂钓捕蛙、攀枝捉蝉,实为江南水乡之景。余所涉祠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出入便捷,此乃一处也。</p><p class="ql-block">祠堂解放初为株洲镇公所所在地。1951年改为县级市,市政府仍驻于此。六十年代初,祠堂后殿改建为水泥砖木结构三层楼房,辟为市公安局驻地。1968年为南区革委会驻地,即后改为南区政府,1997年区划调整组成芦淞区制。后芦淞区政府搬迁被拆,建现摩登摩天大楼。</p><p class="ql-block">祠堂是传统宗法社会与儒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个家族往往在一方兴盛后,通常会建立自己的宗祠,一代一代的人期望生前光宗耀祖,死后叶落归根、供祀灵位,祠堂也因此成为族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使宗教产生无形的内聚力,同时选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族长来处理族内事务。</p><p class="ql-block">2011年8月3日,我与彭水明在云龙示范区龙头铺镇采风,发现一座老祠堂,祠堂周围都是拆字,要修学林路。祠堂占地约1800多平方米,气势宏大,结构精巧,用料考究,墙面颜色采用朱红和鹅黄搭配,具有典型的皇家建筑风格。因年代久远,祠堂无碑可考,大门上原有的匾额也不知踪影,只留下一个方洞。当地少数老人依稀记得,古祠堂叫“言子祠”。经走访村民、查阅书籍《言氏六修家乘》已及赴湖南省档案馆调档,初步推断该祠堂为“先贤言子祠”。当时遗憾的是,匾额缺失,没有确切的物件佐证。</p><p class="ql-block">先贤言子祠又称湖湘南祠,据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600多年历史。曾供奉孔子七十二贤人中唯一的“南人”言偃的牌位,“言子”就是古时对言偃的尊称,因此,该祠堂文物价值较高。曾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说。</p><p class="ql-block">祠堂长深130米,宽40米。墙顶防火墙曰蜈蚣墙(蜈蚣开钳)。入门前戏台,有三进,祠堂内有2棵松柏树。解放后为公社粮仓,1958年在内办合作社、农业中学、小学、加工厂(翻过砂)、榨油坊,甚至为乡公所斗地主之场所。</p><p class="ql-block">庆幸的是经过十一年周折,“先贤言子祠”碑于2017年8月17日被追回。</p><p class="ql-block">后本人多次参与言子祠修复考究,受言氏文化研究会邀请,最近一次是2018年5月8日,随同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副市长杨胜跃一行调研。</p><p class="ql-block">祠堂是中国封建社会强大的宗法制度和宗族势力的体现。“家祠”是为不出“五服”的直系亲属祭祀祖先的场所;“支祠”为同一支脉繁衍的后代祭祀祖先和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宗祠”为整个宗族祭祖、议事、嘉奖族中贤人、惩治族中不肖子孙的场所。这就是封建社会四种权利──“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之一的“族”权。</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谈及:从前祠堂里“打屁股”、“沉塘”、“活埋”等残酷的肉刑和死刑……女人和穷人不能进祠堂吃肉……。笔者认为祠堂也是地方自治,代表国家专政机器行使鞭长莫及之能事,不是说国有国法、族有族规吗。</p><p class="ql-block">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年代以后,竟愚昧到视文化为异端,视艺术为邪恶,视宗祠庙宇为毒瘤的地步,都以近似疯狂的行为去毁灭自己和自己祖先的劳动成果;这种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扭曲与断裂,使得祠堂走到了尽头,“百代蒸尝”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p><p class="ql-block">株洲域内祠堂分布(资料源于1982年区划分制)</p><p class="ql-block">南 区(芦淞区)——殷家祠堂(解放初期镇公所)、易家祠堂(南湖塘学校)、李家祠堂(栗树山学校)以下祠堂字省略</p><p class="ql-block">田 心── 吴</p><p class="ql-block">铜塘湾──刘</p><p class="ql-block">清水塘──陈</p><p class="ql-block">清 水——李、刘、熊</p><p class="ql-block">荷花乡──李、冯、周</p><p class="ql-block">龙头铺──周、凌</p><p class="ql-block">云 田──杨</p><p class="ql-block">蝶 屏──凌、毛、蕫</p><p class="ql-block">明 照──言</p><p class="ql-block">曲 尺──吴、陈</p><p class="ql-block">建 宁──易、王</p><p class="ql-block">白 关──袁、刘</p><p class="ql-block">荷塘铺──晏、漆</p><p class="ql-block">群 丰──袁、黄、包</p><p class="ql-block">马家河──罗、黄、梁</p><p class="ql-block">雷打石──冯、李</p><p class="ql-block">伞 铺──张、陈</p><p class="ql-block">三 门──吴</p><p class="ql-block">古岳峰──姜、蒋、肖、唐</p><p class="ql-block">王十万──刘</p><p class="ql-block">黄 龙──汪、尹、李</p><p class="ql-block">淦 田──王、周、曾、蔡、刘、彭</p><p class="ql-block">八 斗──赖</p><p class="ql-block">长 冲──李</p><p class="ql-block">洲 坪──田、陈</p><p class="ql-block">漂沙井──喻、袁</p><p class="ql-block">鸿 仙──杨</p><p class="ql-block">园艺场──刘、仇、龙</p><p class="ql-block">祠堂,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家族的象征中心。</p><p class="ql-block">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p><p class="ql-block">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7年9月27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1年8月3日采风在言子祠,戴草帽为笔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残垣断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