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乡村童年·鱼趣</i></b></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乡下长大。我家院前是苇沟,屋后有小河,屋子西面是大沟。每到夏季,逮鱼成了像我这样的孩子们必不可少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七八十年代,生活条件比较落后,大人们整天忙着农活,没有时间管我们这些踢死蛤蟆弄死猴的小屁孩,只要饭点按时回家吃饭就行了。记得那时刚四五岁的年龄,既没能力也没力气,帮不上大人的忙。但老早就跟大点的孩子们学会了搬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搬鱼就是用一个罐头瓶子,用绳子拴住,里面放点馒头碎屑,然后把它放到水塘边的水里面,等待小鱼钻进去觅食。看到里面的小鱼数量达到自己的要求以后,就赶紧拉绳子,把罐头瓶子从水塘里拉上来。可惜的是,都是一些小鱼,只好找个脸盆之类的容器,把小鱼放在里面养着。因为太小了,又不知道怎么养,小鱼的结果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慢慢的再大了几岁,就学会了钓鱼。钓鱼的渔具,都是自己做的。找个缝衣针,用老虎钳子夹住,在火上把它烧红,然后再捏成鱼钩的形状。家里有缝衣服的线,随便找点,就可以当作钓鱼的线,能用就行。钓鱼竿就更好办了,有竹竿就用个小竹竿,没有竹竿,就找个小树枝充当钓竿。那时候,还小,再说条件也不允许,没那么多讲究。很快,一个简易的钓钩就制成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钓鱼难吗?感觉钓鱼还真容易。像我们那个年龄的孩子,大人也不问,随你折腾,钓鱼基本上也没人制止。夏天天热时,找个没人打扰的树荫下,开始钓鱼。钓的鱼都不大,虽然年龄小,也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鱼。有鲤鱼、草鱼,还有浪里白条------我叫它风圈,因为它经常在贴着水面的地方顶浪前行。那时候,生活虽然比较艰苦,但人们都比较勤劳。不管水塘大小,每到春天,水塘里面都会放点鱼苗,任其自然生长。到快过年的时候,再起塘逮鱼,为新年添一道美食。由于鱼多,所以,每次钓鱼三两条,都很正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乡下长大的孩子,就没有几个不会游泳的。一到天热的时候,趁大人不注意,就到沟里玩水,也不知道啥叫危险。没有救生圈,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从家里找个相对粗点的木头,当做救生设备,整天泡在水里。只要家里找不到人,到院子西面的大沟,肯定能找到玩水的我。慢慢的,就学会了游泳。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少喝沟里的水,成长都是有代价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会了游泳,也敢下河摸鱼了。当时沟里的水都比较浅,大沟里哪里深哪里浅,我都趟过水,也不怕被淹住,何况也会游泳。记得有一年,大沟里的鱼好多都浮到水面呼气,许多人都下水摸鱼。人多水浑,真应了一句话------浑水摸鱼。有的人被鱼撞到了腿,激动地尖叫;有的人摸住了鱼,高兴地大笑;有的人摸住了鱼又从手里滑跑了,气得直骂。我在其中凑热闹,忽然感觉到,在脚下的淤泥里踩住了一条鱼,激动地大喊,就准备弯腰去摸。邻居有个比我大的小哥,就在我身边,连忙告诉我,你别动,水里鱼太滑,你摸不住,我来帮你摸。我站着不动,让他帮我摸住了脚下的鱼,摸住了之后,他把鱼递到了我手里,我双手紧紧地握住鱼。正高兴的咧嘴笑,鱼“啪”的一声又滑到了水里,我直接愣住了,高兴到悲伤瞬间转变。不一会,那条鱼又被一个比我大的哥哥摸走了,一直被他拿到了岸上。我感觉那条鱼差不多有一斤重,后悔了半天,早知道自己摸了,也不至于在水里因为换手而跑掉。现在想想,即使我自己摸,那条鱼最终还是会跑掉。因为当时年龄实在是太小了,水中鱼的力气比较大,鱼身上有黏液,实在是太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年,因为大旱,下雨很少,家门前的苇沟里,水明显少了很多,快要见了底。苇沟虽然名字叫苇沟,但我从来没见过沟里面长过苇子,可能以前长过苇子,所以叫做苇沟。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叫苇沟。站在岸上就能看到有成群的鱼,在沟底游动,特别是数量还不少的红鲤鱼,更是吸引人。作为爱好逮鱼的人,这种事情哪能少了我。我从家里拿了脸盆和水桶,穿个小裤衩,光着脚,下到满是淤泥的沟里,在沟里用脸盆逮鱼,忙的不亦说乎。记得大概逮的鱼,比巴掌大不了多少,大约有二三十条。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幸福和意外总是转换的那么突然。正赶我劲头十足,准备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一脚踩到了一个碎玻璃瓶子上,感觉脚上猛的一疼。我赶紧从水里上了岸,只见右脚一侧割破了一道大口子,鲜血不停地往外流。可能是受到了惊吓,后面的事情都忘了。只记得,我被送到了离我们有一里多远的陆集医院。在那里,脚上的伤口被缝了几针,住了大概一周的院。一直到前些年,我脚上曾经受伤的地方,每到天热脚上出汗时,还有痒痒的感觉。那次逮鱼,是逮的最多的一次,可惜因为住院没有吃到,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此,我不再下水逮鱼。不下水逮鱼,不代表不逮鱼。不知道家里从哪弄了一张粘网,可能是大哥买的,长度大概有5米,深度有一尺左右。到了雨季,大沟小河水都是满满的。那时没有什么污染,有水就有鱼。屋后小河,也不太宽,但它与全村的沟河都是相通的,最主要的是,从不缺鱼。这里比较僻静,人很少,是一个适合用粘网逮鱼的好地方。每到天快黑时,我就把粘网下到屋后小河里,粘网长度差不多能拦住小河的一半多水面,正适合逮风圈白条这些常在水面、流动性强的杂鱼。晚上下网,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收网,每次都能逮到十几条巴掌大小的小鱼。家人把这些杂鱼,炖成鱼汤,浇上香油,放点葱花,真是人间美味。直到现在,哪怕是下馆子,再也没有喝到过那么鲜美的鱼汤。可能喝的不只是鱼汤,而是汤里儿时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