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儿时的“金庸迷”,20多年前在苏州太湖之滨的吴县挂职,为消磨晚上闲暇,遍阅老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天龙八部》中太湖仙岛之上的七十二峰尤为神往,遂立志一年内泛舟太湖,访遍群峰,探寻小说中的王鏊宰相之后——王语嫣的绿野仙踪。</p> <p class="ql-block"> “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唤作缥缈峰,位于湖中西山岛上。对面东山岛上亦有一峰与缥缈峰遥相呼应,唤作莫厘峰。峰下有个千年古村,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因背山面湖,村内六条街巷皆直接通往太湖,故名陆巷村。</p> <p class="ql-block"> 当年每到周末,就乘渔船入湖登岛。当时就在此停船登上东山,因北方山名曰寒谷,故名“寒谷渡”,乃太湖大桥未建之前东山岛与岸上交通之主要渡口,渡口候船处悬挂的“风帆隐现”大匾,与柱上的“落霞渔捕晚,斜阳桔林秋”交相呼应。相传南宋年间,湖边渔民为捕鱼方便,遂在渡边结庐而居,越聚越多,便成市集,渐渐形成了今天的古村规模。</p> <p class="ql-block"> 当时主要目的是爬山,加之村内景区正在建设还未开放,故未进村一游。此次岛上拜访老友,午饭前尚有余时,便相偕故地重游,以补当年错过之憾。</p> <p class="ql-block"> 村内如江南水乡其他古村一般,水网密布。青石板铺就的巷道纵横,两侧青砖黛瓦的房屋鳞次栉比,虽源于南宋,保留下来的大多是明清时所建,文保建筑面积多达一万多平方米,完好程度和面积,在江南也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 和大部分开发成景区的古村落不同的是,村内经营户都是原住民,景观也不加修饰,家家户户的小猫小狗随意串门,处处透出江南水乡不经意的精致,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狭窄的街巷树立着几座牌坊,但都不甚高大巍峨,而且借民居的围墙为柱,没有其他地方牌坊的盛气凌人,显得简朴而亲民,给静谧的古村增添了几分亲切感。</p> <p class="ql-block"> 三座牌坊的大小不同,牌匾所书也不同。分“会元”、“解元”、“探花”三种。记录着明朝宰相王鏊从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从小渔村一步一步走到京城的科举之路。老友对牌坊故事娓娓道来,不禁让我们频频驻足,细察一番。</p> <p class="ql-block"> 皇帝御赐所建的牌坊如此简单,如此低调,全国各地闻所未闻,更未所见。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尚且如此如此谦和,看得出,江南锦绣地,诗书传家久,礼仪待人的乡风民俗深入人心,蔚然成风。</p> <p class="ql-block"> 村里历代名人辈出,也留下了一批官员的故居旧宅,规模大小和所任官职相匹配,但毫无例外都有一个官厅,在厅中高悬一块名家或自书的牌匾,以明堂号。这座宅子的主人就是一个知府的明德楼。</p> <p class="ql-block"> 遂高堂,是王鏊胞弟王佺的故居,其兄致信有“输与伊人一着高”之句,遂将宅第命名为“遂高堂”。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古村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建之一。</p> <p class="ql-block"> 规模最大庭院的主人肯定就是官职最高,在明朝之前的南宋,村里就出了一位丞相叫叶梦的,他的旧居叫“宝俭堂”,又名“梦园”,它以小巧精雅著称,保持了苏州旧时官僚府邸宅园相连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园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了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桥,形成了明净开朗的园中主景。全园主次分明,富有变化,园内有景,园外有山,建筑多而不见拥挤,山池小而不觉局促,是苏州园林以小胜多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王鏊在村中的故居门脸不大,和街上的牌坊一样朴实无华,号为“惠和堂”。可占地8000多平方米,乃村里甚至苏州最大的一所庭院建筑。几百年来几经兴毁,目下所见,乃标准的古代官宦宅第建筑,其五进深,纵轴三路,房间众多,各类设置齐全,但无甚名贵家具和珍贵古玩,符合王鏊的身份,却毫无豪奢之气。</p> <p class="ql-block"> 说起来,这座相府还和唐寅有关。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发生地华府,即以惠和堂为原型布置。其实唐寅、文征明乃是王鏊学生,故事完全是戏说,剧中飞扬跋扈的华丞相和博学谦和的王宰相不可同日而语矣!</p> <p class="ql-block"> 王鏊为官清廉,爱憎分明,入阁正值宦官刘瑾弄权,他屡屡保护正直官员无果,遂心灰意冷,辞官归隐老家陆巷,终身不再出仕。唐寅深知其人,赠他对联一幅:“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特别是“山中宰相”一词,暗喻其不沽名钓誉,真退真隐高洁之节。</p> <p class="ql-block"> 明代官员的俸禄一定很高,退休后修了这么一座大宅子,晚年还在市区学士街新建了相当规模的“怡老园”搬过去养老,花销之大,现代官员只能望园兴叹了!</p> <p class="ql-block"> 宅子的东南角修了一个大花园,亭台水榭、四时花草一应俱全,颇具苏州园林神韵。池中遍植荷花,想必是主人托物言志,自喻“出淤泥而不染”也!</p> <p class="ql-block"> 园内和村里村外、莫厘峰山坡上一样,还栽了很多枇杷和桔子,桔树上结满了果子,可惜还没有成熟。著名的电影《桔子熟了》,可就是在这山上和府里实景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 想起陆机《文赋》中的一句话:“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与一瞬”。其实,蜚声明史,于今却流水无闻的王鏊,在太湖的莫厘峰下,却始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有了他,那些斑斓词章、人格垂范,穿越了文史的跌宕和时节的阴晴,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才变的如此清晰,十分鲜活。有了他,这大湖仙岛、寒谷古渡,传承着江南的文脉和文士的气节,流淌在东山人的血液里,让人沉思,令人慨叹!</p> <p class="ql-block"> “ 一个不足千人的岛上小村,居然出了两位宰相和一大批高官,可算得上人杰地灵了,苏州当地人都称陆巷为宰相村!”老友对家乡的夸耀,赢得了我们会心一笑。</p> <p class="ql-block"> 可惜,我当年的遍访七十二峰的宏伟计划,随着金庸老先生的仙逝和工作离开苏州,到今天才完成三分之一左右,今生恐怕没有机会实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