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7月4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全班幼儿</p><p class="ql-block">观察名称:幼儿园哪里有冰箱?</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蜜雪冰城,土土、蛋蛋和航航准备做冰沙,但是捣鼓了半个小时,冰沙最终也没有做成功,原因是冰块怎么也从瓶子里取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 于是,在区域后的点评环节,我又一次针对蜜雪冰城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和孩子们展开了一次讨论,这一次交流在上一次基础上又有了更加明确的目的和方向。</p> <p class="ql-block"> 交流结束后,好多小朋友都意犹未尽,纷纷跑到我这里来,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再次和老师倾诉。</p>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哪里会有冰箱呢?我们先来一轮猜测,让孩子们觉得可能有冰箱的地方,用简单的符号画出来,然后全班小朋友进行投票,看看大家心目中哪里最适合有冰箱?</p> <p class="ql-block"> 一轮投票结束后,发现医务室,食堂和园长妈妈办公室的票数最高,大家都觉得这三个地方都会有冰箱,真是这样吗?我准备带孩子们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于是,利用户外活动时间,我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开始寻找冰箱之旅,第一站去了医务室,萱萱等几个胆子大的孩子愿意主动进去和保健医阿姨询问,让孩子们喜出望外,没想到有的小朋友猜对了!大家也知道为何医务室会有冰箱,原来,医务室的冰箱可以用来存放用来紧急冷敷的冰块等物品,而且也和保健医阿姨商量好,同意将我们的模具冻在这里,真是一举两得呀!</p> <p class="ql-block">找到冰箱后,孩子们特别的高兴!</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在食堂,由于炊事员叔叔阿姨马上就要做饭了,不方便小朋友进入食堂,所以我们在外面询问了食堂的阿姨,得到的答案是,食堂有大冰柜,也方便我们来冻冰块!看来我们真是收获满满呀!</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由于园长妈妈外出,没能去园长妈妈办公室看看,这个还是有些遗憾的,不过等下次有机会的时候再带孩子们去。已经有两个地方有了冰箱,所以下一步我们的冻冰行动即将开始!</p> 教师的思考 <p class="ql-block"> 课程就是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小事中延伸出来的,还记得徐老师曾经说过:“教育要慢下来,教育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是花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实践,以此来不断的修复和内化自己的理论”。自从蜜雪冰城开设了冰沙制作这个活动后,很多孩子从家里陆陆续续都带来了很多的冰块,但是由于盛冰块的容器都不一样,所以冰块的大小,形状和体积都有很大的区别,孩子在之前制作冰沙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包括这一次土土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无法将冰从容器中取出来,在孩子们一次次的反思交流中,终于意识到做冰沙的困难是在冻冰的容器上,包括冰的形状上。</p><p class="ql-block"> 《指南》中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提到“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交流中,萱萱提出可以用刨冰机盛冰的容器来冻冰块,它的大小和体积刚好能放到刨冰机里,在这一问题解决后,孩子们又提到了可以在幼儿园冻冰块就更方便了,但幼儿园哪里有冰箱呢?孩子们通过大胆的猜测,认为医务室、食堂和园长妈妈的办公室有冰箱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于是我便带着孩子通过实地的参观、询问来了解这几个地方到底有没冰箱?只有亲身经历的过程,才是最好的实践认知。</p><p class="ql-block"> 《指南》社会领域社会适应性提到“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制作冰沙虽然是区域中个别小朋友参与的,但我们后续的活动都会尽量照顾到所有的小朋友,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并且给孩子们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自己询问,自己沟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