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年疫情,限制了远行的脚步。叹息生命在朝着终点一天天流逝。庆幸没有被疫情惊扰的余慰之后,就是焦躁、失落和窒息感。</p><p class="ql-block">接到某旅行社报团稻城亚丁线路,且为我安排了搭档,就不管不顾其他诸多不宜出游的因素啦!</p><p class="ql-block">硬卧车厢空置率超忽想象。环视整节车厢,一间六鋪位都只有1~2人。在物价上涨的趋势下,窃喜只有旅游享超值特价优惠啦。放下几天来为出行准备的忙碌,紧张,独享单间,第一次领略列车这么清静的安宁。</p><p class="ql-block">列车行驶至南昌又上来了一些人,到武昌,硬卧已被塞满了。想起来原来是分派给中途上来的乘客。列车恢复了记忆中的氛围。熙熙攘攘,南腔北调,经过了半天静养的我,疲惫已消,对这种久违熟悉的环境,竟然生出亲切感。</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独自随旅行社出游,成员散落各个车厢,还没接上緣,我感觉很享受这种喧腾热闹,但自我意识没有一丝受扰的快意。</p><p class="ql-block">不牵挂少了我的家的状况。终有一天,我会先她们而去,能在有生之年看着她们的成长成熟,是我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夜半三更,万籁俱寂,只有火车行驶中有节奏的轰鸣,似摇篮曲拂慰着还不太苍老的心灵,我在中铺,悬空震动,享受着摇篮里被轻轻摇的惬意,已无睡意,闭目聆听划过的各种音响,窗外火车交汇的磨擦声,也象交响乐中的一个个音符悦耳,偶然睁开眼,巡视车厢里的动静,发现过道对面的椅子也有人静坐那遐思,好奇的猜想他是否也和我一样在享受着此中无尽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地导是位藏家姑娘。据说是在牛棚里出生的娃。所幸汉族的阿爸坚持让她读书。才让她走出藏区有了美好的人生。汶川大地震时她正在雅安旅游学校读书。是救援人员带领她学校师生两天才徒步走出震区。说起当年震情,心有余悸。至今不敢带九寨沟旅游线路团。充满感恩。热爱导游工作,敬业爱岗。对家乡的爱和知识,让我们一路享受到优质导游服务。正巧汶川地震后,是我退休后第一次随夕阳红旅行社去九寨沟旅游。当时还路经震后的路段,参观了地震展馆。那山上滚落的巨石横阻河床惨烈的路况至今还有印象。这次又是跟这家旅行社出行,与那年旅游相比,感触最深的是导游的专业水平有了长足提升。</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晚上我们入住雅安磨西镇。这是我们入住的民宿。漫步排列有序的标志特色的条条街巷,座座楼房,脑海里即刻呈现出几年前,前往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通往少女峰的景色。当时的陶醉,迷恋,难舍,此刻又在脑海里呈现。</p><p class="ql-block">难以置信,20年前还靠踩牛粪取暖的这片土地上,(地导讲述的一个故事,20年前zhu总li来视察,看到一个放牛娃在一泡散发着热气的牛粪上蹦哒,了解到是为了取暖,难过的落泪,不再视察,返身召集各级领导,制定援藏,建设西藏的大政方针举措)如今呈现出的是以为只有欧洲才有的人文景象。导游告诉我们,这都是政府规划出资建造的。可以想象没有疫情的日子里,这里藏民的生活是很滋润的。</p> <p class="ql-block">晨曦沐浴下的磨西镇更彰显其迎接四方游客的盛妆!</p> <p class="ql-block">甲居藏寨~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延伸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高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千米的山坡,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丛中。甲居是百户人之意,政府为散居的藏民统一规划,建造起一栋栋藏式楼房,象用金线串起撒落在绿树丛林中,建起了有机的联网。以甲居藏寨为代表“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p> <p class="ql-block">麦巴藏寨~参观独特风格的藏家碉房,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了解神秘浓郁的藏家文化,品尝最具代表性的藏家酥油茶。体验藏家生活习俗,感受进一天藏家,做一天藏家人的乐趣。</p><p class="ql-block">这是旅行社推出的介绍。</p><p class="ql-block">我们被邀请去的这家人,一共有51口人。房子很大,同吃同住。不分家。是政府出资建的。二楼一边是供奉佛事的场所,里面有很多雕刻工艺的柱子。还有一部分没雕刻好,是不允许参观的。一边昰吃住睡觉的地方。一大家人打统鋪,另有小房间供小夫妻过夜生活。房子不允许拍照,但在招待我们吃饭时,有人拍了一张,没有被制止,我也跟着拍下了。主人们热情的邀请我们围坐在摆满食物的长桌。首推的是跑山鸡,虫草花,各种菌菇炖萝卜。被介绍萝卜是这道菜里最贵的。因为这里除了产量不高的青稞麦,是种不出其它东西的。还有很多食物,但我感觉吃不惯,勉强塞到不饿,就不想吃了。青稞茶感觉也不好喝。也没记住吃的菜肴名。饭后接待我们的女主人,称呼她卓玛。看样子年龄不到30岁,自我介绍是当地小学的老师。普通话讲的不标准,勉强能听懂,但她亲切,热情的态度 介绍的人文,习俗,历史,倒是让我长知识了。</p><p class="ql-block">当地风俗允许一妻多夫。她嫁进这家人有四兄弟。她嫁给了老大。余下的三兄弟只要没娶媳妇,就都可以和她过夫妻生活。当然是要在她允许的情况下。那就是晚上在门口挂哪个男人的信物就是哪个男人可以进来的。她说明她们也愿意一夫一妻制,可是因为当地男多女少,为了人口比例需要,这也是政府允许这种婚姻状况存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卓玛充满感激之情说起政府帮助藏民脱贫奔小康的经历。当初政府为游牧的藏民规划建集居地,大家都不愿意,退牧还草,限制飼养当地籁以生存的牦牛数量,遭到藏民的强烈反对,但不限制,高海拔稀缺的牧草是无法供养超量的牦牛。这里风景无限,但生存条件却是很差的。旅游业的发展,,才给他们带来生活的改变。卓玛向我们展示了她家传承千年工艺的银器。介绍这些工艺品的功效,感谢汉族游客的到来。真诚的交流,让我们大多数人都心甘情愿的买了她家的银器产品。一方面对她介绍的认可,一方面也包含着为了帮助藏民的心愿。而没有以往旅游被宰购物的的心情。</p><p class="ql-block">此次川西行,除领略了祖国大美疆土自然风光。更感震憾的是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汽车驶过一个山头上看到的“感党恩,爱祖国,奔小康”巨幅画面,深深的感动着我。我为我的祖国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