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汉中市留坝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川陕苏区、鄂豫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八路军三五九旅曾在此开展过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址。</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30,我随党支部组织的老干部党员,走进了红色教育基地汉中市留坝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一路风景秀美,我用相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红二十五军长征过江口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第二十五军旧址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旧址院内场景</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留坝县江口镇整编后主官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在陈列馆留言</p> <p class="ql-block">在入党誓词前庄严宣誓</p> <p class="ql-block">红军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实拍红军指战员铜像</p> <p class="ql-block">留下美丽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红军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见证历史足迹、听讲解,深深懂得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通过重温党的战斗历程,入党誓词宣誓,进一步增强了执行党的决议的自党性,自觉传承红色精神很有必要。在今后要切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质。</p> <p class="ql-block">到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很多,随手拍当时场景。</p> <p class="ql-block">政委用过的办公桌和睡过的床</p> <p class="ql-block">留下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里共建单位很多,随拍一组。</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老领导们在此合影</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p> <p class="ql-block">签上我们的名单,留下美好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简介</p> <p class="ql-block">背景</p> <p class="ql-block">后记</p> <p class="ql-block">院内场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入党宣誓词</p> <p class="ql-block">留影</p> <p class="ql-block">红军用过的箱子</p> <p class="ql-block">首长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剿,红四方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11月,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等率领下,从河南省罗山县段家湾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1935年7月下旬经太白到达陕西留坝境内的桑园坝。由于当时天色已晚,部队只好驻扎在桑园坝的“半边街”村修整。 </p><p class="ql-block"> 徐海东有个习惯,每到一处宿营地,都要看望伤员,了解民情。这天夜里,探望完伤员之后,他不顾长途行军的劳累,又深入当地百姓家中了解民情,宣讲革命道理。由于受国民党当局的反动宣传,半边街上的大部分群众不了解红军,很是戒备,家家都关门闭户,夜里,整条街都显得冷冷清清。徐海东带着警卫员和几个战士,看见谁家有亮就轻轻的敲门,走家串户与群众拉家常,宣传红军的性质,红军的政策和纪律,叫大家安心,还强调红军是讲道理的军队,老少无欺,为穷苦人民办好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p><p class="ql-block"> 在一位老大娘家门口,开门的大娘一见门外是几个不认识的军人,慌忙想把门关上,红军战士看出了大娘的紧张和顾虑,笑嘻嘻地“大娘长大娘短”叫个不停,老大娘见这些战士很和气,就让他们进了屋。大娘手腕上带着一只祖传的银镯子,生怕被红军看见,一双手紧张地窝在袖筒里,乘着红军不注意,慌乱地从腕上脱下,塞进衣服包。面对大娘家四面透风的墙壁,徐海东紧握着老人的手说“看见你们居住在这么简陋的房子里,我很心酸,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军队……您放心,共产党一定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红军离开后,老大娘才发现,刚才因为着急,那只银手镯竟没藏好,自己掉了出来,就端端地晾在床角。想到红军首长如此平易近人,那些小战士们又那么亲切可爱,秋毫无犯。老人不住地呐呐自语“盼到希望啦,盼到希望啦……” </p><p class="ql-block"> 有户人家平时就胆小,听到红军来的消息,慌得连家门都没顾上锁便跑到山上躲避。半夜,见没什么动静,一家人才返回家中,将家中所有物件翻了一遍,发现米、面、葱、蒜,坛坛罐罐什么都没有少一件,惟独存放在面盆里的10来个糖饼不见了,而在面盆的底部,却赫然发现了2块银元。银元下还压了一张纸条:“红军路过贵地,吃了您家饼子若干,今留下白洋2元,敬希查收,此致敬礼!”下面署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家中人看到这种情景,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不住地感叹“自古到今,哪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啊!” </p><p class="ql-block"> 7月的夏夜,半边街上的乡亲们却毫无睡意,他们奔走相告,红军是好人,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是穷苦人的救星和希望!大家都不害怕了,个个都激动万分。在一户村民家中,徐海东亲切地与家中老大爷叙谈,他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钢铁红军,敌人之所以打不烂、摧不垮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有党的领导,有千百万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作后盾。我们这支队伍就象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到哪里都会很快烧起来。”接着,他笃定地望着前方,坚定地说“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靠躲避不是办法。”听了他的宣传后,一位从四川逃难过来的七旬老人,把两个儿子从家中叫到徐海东跟前,老人拉着徐将军的手声泪俱下地说:“在逃亡途中,他们的母亲和俩个妹妹都惨死了,我现在把他们交给你,让他们参加红军,盼望你们早日打胜仗,我们才有安宁的日子。”徐海东握紧老人的手说:“老人家,我收下了!红军是穷苦大众的队伍,有你们的支持,我们定会打胜仗,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在老人的带动下,当晚,半边街上的200多名青壮年纷纷报名参军,加入到徐海东的队伍中,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报名参军的动人场面。 </p><p class="ql-block"> 徐海东所到之处,展现出共产党人严明的纪律,秋毫无犯的作风,他们用实际行动粉碎了国民党军诬蔑红军的种种谣言,赢得群众的拥护与爱戴。老百姓对红军的深切感情,就如民谣里唱的那样“来了徐司令,水清山也清。早晨出太阳,晚上月光明。穷人见红军,笑眼望知亲。穷人见穷人,喜眉笑盈盈。吃饭添香味,走路像腾云。” </p> <p class="ql-block">旧址外侧的风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回返,路遇张良庙,张良庙是由张良的10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1700年,原址已无从考察。庙台子张良庙是明、清建筑,6大院,有房舍150余间,占地14200平方米,为陕西大型祠庙之一。</p><p class="ql-block">青砖砌成为山门紧邻公路,上方横刻“汉张留侯祠”5个朱红大字,大门左右刻着一副对联:“博浪一声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上联指他在博浪沙派人刺杀秦始皇一事,下联指他在圮桥求教黄石公一事。</p><p class="ql-block">庙门右侧竖一石碑,上旋“紫柏山汉张良留侯辟谷处”。</p><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便踏上一木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圮桥为黄石公捡鞋穿鞋一事。桥上有栏杆和靠椅,桥下流水潺潺。</p><p class="ql-block">越过木桥,便是高大的保安观,入门后,左右有钟、鼓楼,中央为“灵霄殿”,但见八角飞檐,琉璃瓦饰顶,彩绘拱斗屋檐,颇为壮观。殿侧分列“三清殿”、“三官殿”、“三法殿”等配殿。</p><p class="ql-block">从殿侧北面经过庭,便进入大殿所在院落。大殿雄伟庄严,上悬“明哲风高”、“帝王之师”匾,殿门有对联:“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大殿前有拜殿,左右厢房对称而立。院内清幽、古雅。殿堂门楣遍布称颂的匾额,如“急流勇退”、“机谏得宜”、“智勇深沉”等。殿堂立柱饰有众多对联,如:“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p><p class="ql-block">从大殿右侧过西面的“方丈院”,便是“南花园”。园内有水池,池中立有六角“辟谷亭”,靠北为“五云楼”。</p><p class="ql-block">大殿左侧向东为“北花园”。园中古树林立、鲜花放香,园内西北有一六角亭,名曰“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山为师之意。亭内嵌有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作的《怀山歌》石碑一方。这是明代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员吉所立。当年他因不满朝廷争权夺利,辞官返蜀,途经此地,感怀作诗。后来文人志士来此,多有和诗留于后世。花园四周为游廊,廊壁布满彩画和碑石。</p> <p class="ql-block">规定时间为1小时游览,当<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到这里,看见里面烟雾缭绕,我就不想进了,我是见庙绕着走的人,站在这里不想动了,恰巧来了一群人,里面带队是导游,讲的娓娓动听,于是随人流进入了张良庙,正碰后面上来的我们党支部最年轻的63岁的兄弟,于是我们俩支部最年轻的党员,游览了整个庙里。借此感兄弟!</span></p> <p class="ql-block">大殿左侧向东为“北花园”。园中古树林立、鲜花放香,园内西北有一六角亭,名曰“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山为师之意。亭内嵌有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作的《怀山歌》石碑一方。这是明代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员吉所立。当年他因不满朝廷争权夺利,辞官返蜀,途经此地,感怀作诗。后来文人志士来此,多有和诗留于后世。花园四周为游廊,廊壁布满彩画和碑石。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张良庙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是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夏天到这里游览,置身于山林中,特别凉爽。</p> <p class="ql-block">在张良庙旁边,有个标志性的石碑,上书英雄神仙四个大字,这是对张良一生很形象的概述,英雄指的是他年少时就勇敢无畏,敢于去刺杀秦始皇,神仙写的是他的晚年生活,隐居山林,逍遥自在。</p> <p class="ql-block">据说,黄石授书据《史记 留侯世家》所载张良生平中说:秦末,韩国贵族少年张良行游沂水大桥(今江苏省邳县南),偶遇一位身着粗布褐色衣服的古怪老人。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坠落桥下,并傲慢地要求张良下去将鞋给我拾上来并穿上。老人看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还能谦恭地跪下为其穿鞋,便赞其胸志。老人含笑而去“五日后清晨到此与我相会。”五天后老人授书给张良。张良认真研读此书,后来果真做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军师,辅刘邦灭了楚项,统一了天下。</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在绿色大自然中吸氧不感觉累</p> <p class="ql-block">登上庙顶,群山碧翠,极目远眺就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上的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山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p> <p class="ql-block">黄石授书据《史记 留侯世家》所载张良生平中说:秦末,韩国贵族少年张良行游沂水大桥(今江苏省邳县南),偶遇一位身着粗布褐色衣服的古怪老人。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坠落桥下,并傲慢地要求张良下去将鞋给我拾上来并穿上。老人看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还能谦恭地跪下为其穿鞋,便赞其胸志。老人含笑而去“五日后清晨到此与我相会。”五天后老人授书给张良。张良认真研读此书,后来果真做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军师,辅刘邦灭了楚项,统一了天下。</p> <p class="ql-block">从北花园西南出去,地势升高,登上层层石阶,可见阶旁的摩崖石刻,石刻上留有明代赵文渊、清代林则徐,以及后来冯玉祥、杨虎城将军的诗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授书楼外远景</p> <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就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上的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山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如图授书楼内壁画。</p> <p class="ql-block">授书楼外近景</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张良庙里的石鱼。这是利用崖壁上的岩石雕刻出来的,是一尊仿汉代石雕,质朴雄浑。这尊石雕的名字叫“跃来金鱼”,抚摸它可以带来好运,有这样的说法:“摸摸鱼头,吃穿不愁;摸摸鱼背,荣华富贵;从头摸到尾,一生不后悔。”所以来张良庙的游客都会从鱼头摸到鱼尾。</p> <p class="ql-block">良庙拐竹林里的仿汉代青石牛。传说这牛是老子李耳的坐骑,即青牛。青牛驮载着经书,到了这里,突然刮起大风,经书掉在地上,变成了竹笋,竹笋慢慢长成了竹子,形成大片竹林。青牛便变成了石牛,常年在此守护绿竹。</p> <p class="ql-block">四个角度随拍石牛</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这片竹林的竹子和别的地方的竹子长得不一样,春天出笋,竹笋变竹子时,竹节会出现“先弯后直”的奇特景观。偶尔可见到,相邻而立的两竹,似情侣相互缠绕,令人叹为观止。这种竹子叫拐拐竹,也叫“张良竹”,拐拐竹的成因至今还是一个谜,尚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1908年的张良庙内的庭院,从另一个角度看“拜石亭”。拜石亭,取典于黄石公圯桥授书的故事。“拜石亭”位于张良庙北花园西南角,宝塔盔顶,筒瓦垂脊,修篁环抱,优美清新。</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随拍</p> <p class="ql-block">张良庙里的娑罗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娑罗树又叫七叶树,叶柄由7片树叶组成,五月开花,九月落果,果子可食用也可药用。相传此树为张良隐居紫柏山时所植。</p> <p class="ql-block">从北花园西南出去,地势升高,游客登上层层石阶,可见阶旁的摩崖石刻,石刻上留有明代赵文渊、清代林则徐,以及后来冯玉祥、杨虎城将军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柴关岭,在民国时期又见证了一次秦岭公路的传奇!李白曾经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岭的险峻,曾经被誉为“天下之大阻”。古时人们用“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的诗句形容险峻。</p><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柴关岭,还以为是个景点,原来柴关岭正是汉中留坝与宝鸡凤县的交界。穿过一个城门洞,便到了宝鸡凤县的境内了!今天从这路过,风景优美,满目翠绿。</p><p class="ql-block">古道修筑之难。民国时期开始修建的川陕公路,最大的难题无疑也是穿越秦岭。修通之日,也被誉为中国公路史上的传奇事件之一。</p><p class="ql-block">1936年(民国25年),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公路泰斗”的赵祖康在修通川陕公路柴关岭段时,题写下“柴关岭”三个大字。这块石碑至今还耸立在柴关岭留坝一侧。</p> <p class="ql-block">如今天堑变通途,我们去的时候,走的是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到达汉中留坝,我座在车内实拍此时此情。</p> <p class="ql-block">一条龙脉,横亘在中国的版图上,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我们的秦岭,也是中国最伟大的山,张良庙,就坐落在秦岭南麓的紫柏山麓,一代名相,在功成名就后,洒脱身退,在这里度过了逍遥快乐的晚年时光。</p><p class="ql-block">夏天的风,轻轻拂过汉中大地,怀着对一代名相的钦佩之情,我离开了汉中的留坝。心里想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计较个人得失,像革命前辈那样去生活。这秦岭深处还藏着多少个战斗故事,还有多少个历史英雄人物。有机会我会继续去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