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专题:5.内蒙古(一)

在路上

<p class="ql-block">“国保”专题包括:在中国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项。以及中国国家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等。</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拥有世界遗产类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6家。(不含并入项目)</p> <p class="ql-block">1.大召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属于格鲁派(黄教)。汉名原“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创建,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银佛、龙雕、壁画成为大召寺的“三绝”,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席力图召~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玉泉区石头巷北端,坐北向南,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汉名“延寿寺”。寺庙因四世达赖的老师第一世席力图活佛长期主持此庙得名。建于明朝隆庆和万历年间(公元1567年—1619年),中轴线建筑物是牌楼、山门、过殿、经堂、大殿。两侧还建有钟楼、鼓楼、亭、仓、舍等。召庙东南隅有白石雕砌覆钵式喇嘛塔,高15米,颇为雄壮。清朝康熙皇帝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立于大殿前列。“古佛殿”是席力图召最久的殿堂,建于辽代,已有千年历史,它的前部是经堂,后部是佛殿。 经堂中间的法座是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围世的法座,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是众达赖中唯一的一位蒙古族。墙体的壁画是用纯天然矿物质颜料绘制,已有500多年历史了。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乌素图召~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乡乌素图村西沟口的台地上。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广寿寺、罗汉寺五个寺院组成,乌素图召是其总名称。五座寺院都相距不远,毗邻相连,建筑宏伟壮观,别具特色,是蒙古族工匠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的一座寺庙。乌素图召相继建于明清两代,寺庙建筑揉合蒙、藏、汉艺术于一体。但从建筑形式和构造特点上看,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形成了每座寺庙自身的独特风格。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金刚宝座舍利塔~俗名五塔,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后街。塔建于清雍正年间(公元1727~1732年)。塔为砖石结构,由塔基、金刚座和顶部五座玲珑宝塔组成。五塔后面的墙壁上,嵌有三幅线雕石刻图。中为须弥山分布图,西为六道轮回图,东面的一幅是著名的蒙古天文石刻图,是用八块汉白玉拼砌成的圆形图,直径为1.445米,天文图不仅准确而详细地点载明星辰坐标,还标出28宿第1550余颗可见星,表示了24节气和12生肖12宫等。此图根据钦天监制定的天文图制成,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以少数民族文字标注的天文图石刻。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万部华严经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开阔的平川上,俗称“白塔”。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公元983-1031年),辽代兴建了丰州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整个塔体分为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高55.5米,基座周长56米,呈八角七级,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的第一层南面有塔门,篆书石刻“万部华严经塔”方额,嵌于塔门的门楣上。举目上眺,一二层,直棂窗,一洞一门,盘龙柱相隔,各成画面,菩萨护窗,天王护门,形态逼真,气势宏大。计32尊辽代雕塑,件件都是绝代佳作,艺术珍品。塔内墙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心。将军衙署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清代曾有67位将军在此任职,是管辖绥远城驻防八旗、归化城土默特旗,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和节制宣化和大同绿旗兵事务的机构。衙署建筑风格严谨对称,足按一品封疆大吏规格建成,砖木构制,占地约3万平方米,共有132间房屋。门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匾额,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三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清固伦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62号,是康熙皇帝第六女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亲王敦多布多尔济后居住过的府邸,约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四十五年间(1697-1706)年,是内蒙古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皇家品级建制的府邸。它是研究清代北部边疆地区建筑及其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也是边疆各族人民友好团结、共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历史见证。清和硕恪靖公主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p> <p class="ql-block">8.呼和浩特市天主堂~亦称耶稣圣心堂,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伊斯兰风情街上。天主教堂以圣堂为主要建筑,其建筑风格呈典型的欧式罗马形制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呼和浩特市的佛教、伊斯兰教庙宇寺院建筑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与之和谐相处,构成了呼和浩特市宗教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始建于1922年,教堂坐东朝西,长32米,宽20米,高15米,北侧单塔楼高30米。2013年5月,呼和浩特天主教堂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通道南街东侧。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清真大寺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米,增高66厘米。是呼和浩特市一座比较优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构图和独特风格,值得继承和借鉴。寺内存康熙三十三年勒石《重到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碑》(碑文与《天方典礼》等书著录百字赞有出人)、《康熙圣谕碑》、4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等碑石7通,阿拉伯文手抄本《古兰经》30卷,匾额多方。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王昭君墓~传为汉代王嫱(字昭君)之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区南12公里,大黑河南岸。因呈黛色,俗称青冢。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昭君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属国南匈奴单于呼韩邪来京朝贡并自请为婿,汉元帝以昭君许亲,被单于立为宇胡阏氏(正妻),昭君毅然出塞,为汉匈两族人民和平交往奉献一生。墓冢为人工夯筑,高达33米的大土丘,占地3万平方米,墓两边有昭君出塞和亲文物殿宇和历代碑铭。2006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1.白塔火车站旧址~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街道黑土凹村,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白塔火车站旧址由站房、信号房、其他公用房和碉堡等多座建筑物组成,耳站房、信号房、其他公用房砖木结构,碉堡为混凝土结构,站房上嵌有陈世英书的匾额“白塔车站PAITA”。2019年10月7日 ,白塔火车站旧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2.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坡上,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制造场。据说距今已有五、六十万年之久,即相当于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时代。考古研究人员对早期在大窑村南山发现的2处古代洞穴遗址,以及出土的石器、动物化石等文物,开展了深入仔细的整理、研究与再发掘,获得了重要的考古新发现:70余件人工打制石器。1988年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3.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二环路岱洲营村东。为缅怀革命先烈,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1963年开始兴建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1980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陵园占地面积214亩,主要建筑设施有悼念大厅、接待室、烈士生平纪念馆及骨灰堂等,建筑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14.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小板申村,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壁画,是全国发现的汉代壁画最多、内容最多、榜题最多的墓葬。主人是东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重要官员,他生前担任的最高官职是护乌桓校尉。这是一个拥有赤节,佩带银印,秩比二千石的高级地方官。庄园图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城北12公里,是汉至唐代的故城遗址。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夯土城墙残高10米,城门、瓮城、角楼及建筑基址保存尚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城南区存南墙和东墙南段,建于战国,盛于西汉,北魏时修缮。北区现存东、西、北墙和西南墙,主要属唐代遗址。中区现存东、北墙,可能为辽、金、元城址。</p> <p class="ql-block">16.岔河口遗址~位于黄河、浑河交汇点北岸的高台上,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王桂窑乡岔河口村,1998年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发掘。经考古专家认定,此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环壕聚落遗址,是当时内蒙古中南部沿黄河两岸一个重要的酋邦部落中心。2019年,岔河口遗址入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7.云中郡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西,土默川腹地,为战国至隋唐时期的遗址。其城垣周长约8公里,呈不规则状,墙体夯筑,东、西、北三面城墙破坏严重,唯南城墙存留较完整。城墙夯土中含有战国至西汉陶片,外层夯土还夹杂北朝遗物。出土有汉魏北朝、战国、秦代的遗存。城中心有一高大土丘,为"钟鼓楼"遗址,曾出土北魏"大代太和八年"鎏金铜佛像一尊。城西墙外有古墓群。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大青山英雄纪念碑~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于1985年10月3日动工兴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南大街西侧,人民公园中心,占地面积约1.35亩。大青山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大青山地区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而兴建的永久性纪念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19.乌兰夫故居~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是上世纪初我国北方地区具有浓厚民俗特点的民居。故居包括正房、东西厢房、碾房、磨房、粮仓房等20余房间。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p> <p class="ql-block">20.广化寺造像~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明万初历年间,由察罕博格达一世活佛主持兴建,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银洞山下扩建该寺殿堂。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扩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廷赐寺名“广化寺”,俗称喇嘛洞召。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1.赤峰清真北大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新华路北段,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八年(1743年)开始改造,乾隆十二年(1747年)完工,仿照当时奉天清真南大寺的风格建造(现沈阳清真南寺),极具中式古典建筑风格,历经270余年风吹雨打经久不衰,保留了原本的古朴风格与穆斯林特色。2013年5月,赤峰清真北大寺被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2.赤峰红山遗址群~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3.魏家窝铺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丘陵台地上,发现于2008年5月。遗址面积大约为93000平方米,距今6000多年。 除了大量房屋遗址外,还出土了陶器、石器、动物骨骼、蚌器等大量遗物。2013年5月,魏家窝铺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4.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2009年考古六大发现之一。2009年4月抢救性发掘面积达5200平方米。遗址堆积深厚,平均深度达8米。遗址中的房址上下叠压,部分房址坐落于城墙上。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另有少量玉器及青铜器等。该遗址是所见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保存极佳的“地面”为研究不同遗迹间的共时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环壕、城墙、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构成的聚落,为探索当时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新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5.缸瓦窑遗址~位于赤峰市西南60公里松山区缸瓦窑村,也称“赤峰窑”。规模很大,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是辽国最大的瓷窑。在该窑址已发现了20多座马蹄窑和1座龙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色陶器。缸瓦窑遗址出土有带“官”字铭文的窑具,证明为辽代官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色陶器。以白瓷为主,器皿有杯、碗、盘、碟、壶和罐;三彩陶器以印花盘为多,黄釉有鸡冠壶和凤首瓶。1996年窑场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p> <p class="ql-block">26.三座店石城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的一座山岗上,俗称洞子山。是夏朝至商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布在洞子山山顶及南坡,海拔730米,西侧是临河断崖,北侧与阴河左岸的山岗相连接,南侧和东侧为沟谷冲积的平川地。2013年5月,三座店石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7.太平庄遗址群~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太平庄自然村村北的山岗上,为夏朝至商朝的文化遗址,是夏家店文化类型遗址在半支箭河流域分布的较为集中、完整的聚落遗址。由六处遗址组成,即庙东山遗址、老爷庙后山遗址、太平庄后山遗址、石砬子遗址、岱王山遗址,它们分布于相互临近的6个山岗上,彼此呼应,又各有特点。2013年5月,太平庄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p> <p class="ql-block">28.夏家店遗址群~位于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北,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夏家店遗址群共发现9处遗存,并以居住址为主,主体、墓葬群、居住址呈三角形构成了夏家店上层祭祀遗址群,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基本相同,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战国时代文化遗存。夏家店遗址群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物证,对探讨草原青铜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祭祀和宗教活动有重大学术意义。2006年5月25日,夏家店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9.尹家店山城遗址~位于赤峰市松山区。是夏至商时期的文化遗址。2013年5月,尹家店山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0.赤峰战国秦汉长城遗址~由通辽市进入赤峰市境内,经敖汉旗、松山区,消失于赤峰市松山区境内。在跨越老哈河后,由敖汉旗进入松山区境内的太平地镇三只虎村村南,总长36.906千米,大致分为三只虎、山水坡、后窑、八家、夏家店5段。另保存敌台2处(位于八家段),障址1处(位于山水坡村东山湾自然村西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31.宝善寺~又名巴拉奇如德庙,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南部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沙日德布斯格山岗上,总占地面积11762万平米,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宝善寺为典型藏式砖木结构建筑,萨布腾拉哈木宫(护法殿)和葛根正殿(活佛殿)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层迭有致,其余建筑分列两厢,相互对称。房高脊,灰瓦,长檐明柱,采用藏、汉结合式建筑样式。2006年6月,宝善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2.宝山辽代契丹贵族墓地~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东沙布尔台乡宝山村西。墓园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3400平方米,围墙系夯土构筑,东、南墙各辟一门,门外有瓮城,南门设门房。墓园内有墓10余座,由南往北排列3排,中部有祭殿基址。1994年、1996年发掘2座砖石结构墓,墓内有彩绘壁画和题记。壁画内容有“高逸图”、“降真图”、“颂经图”和众多盛装女子图等,用笔简练流畅。其中有题记说明墓主名勤德,为“大少君”之子,卒于契丹天赞二年(公元923年),是迄今已知时代最早的契丹贵族墓。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3.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白音温都苏小沙日宅特嘎查,该墓葬群地处低矮山丘环抱地带。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属于典型的晚期,这一时期的墓葬特点为多角形墓比较流行,也有为数较多的长方形小墓,有个别圆形墓。这时期以墓棺敛葬和在尸床上铺设木板作为葬具比较流行,少见木质小帐和石棺。同时期还流行火葬,用小石棺盛置骨灰,并常刻梵语经文,体现出了佛教的因素。2013年5月,该墓葬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4.耶律祺家族墓~座落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朝克图山东部。1993年7月,在对耶律羽之墓地发掘期间,发现该墓地存在被盗迹象,随即抽调人员抢救清理该墓葬。墓地背靠高山,面向东南,缓坡中部有一道隆起的小山脊,两侧围有低矮的石墙,北墙长67米、宽1.7米、残高0.5米,南墙长22米、宽1.7米、残高0.8米。在2万多平方米的墓地范围内密布植被,易于发现的大、中型墓葬有5座,还有1座遗迹不清。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5.耶律羽之家族墓~辽代皇族大墓,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罕苏木乡古日板呼舒村北朝克图山南麓。耶律羽之(890—941),契丹人,官任辽东丹国东京太傅兼左相,封东平郡开国公,谥“文惠公”。墓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有墓20余座。1992年、1993年发掘。耶律羽之墓系砖石结构,全长32.5米。门庭内用巨石板叠压填封,厚达8米。主室为穹窿顶,用绿琉璃砖砌筑,2具琉璃砖夫妇尸床上各罩有柏木制小帐,以铁钉悬挂帷幔。小帐彩绘艳丽的十人乐队,乐师皆男性,身着袍服,手持乐器。石门和甬道分别彩绘武士立像和云、鹤。出土有金银器、铜器、陶瓷器、玉器、纺织品、车马器和墓志等300余件遗物。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6.查干浩特城址~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境内,是蒙古林丹汗都城。查干浩特城址由东白城、白城、西白城、阿巴嘎山祭祀址及白城附近村落遗址等组成,总面积69万平方米,出土有绿、黄色琉璃龙鳞纹残砖、绿釉筒瓦、高足杯、银锭等文物。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37.金界壕遗址阿鲁科尔沁旗段~金界壕(金长城)是金代为防御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蒙古、室韦等民族南下而修建的防御体系。它始建于金天辅至明昌(公元1117年-1195年)年间,共进行5次大规模修建。2001年,金界壕全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38.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因其独特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知识体系,在食物与生计安全、重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社会价值与文化以及杰出的生态价值、景观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和全球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39.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处,境内分布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和“旱作农业发源地”的兴隆沟遗址。2001年至2003年在兴隆沟发掘的碳化粟(谷子)和黍粒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专家们由此推断,西辽河上游地区是这两种谷物的起源和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从而证明敖汉旗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2012年8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暨“世界旱作农业发源地”,成为我国6个、全球18个农业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40.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3千米丘陵西缘,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前10000—前7000)先民聚落遗址,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兴隆洼遗址聚落内的房址成排分布,外围环绕椭园型壕沟,是较完整的原始村落。兴隆洼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为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被誉为“华夏第一村”。1996年11月20日,兴隆洼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18日,兴隆洼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41.兴隆沟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分为三个地点,分别属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2001年至2003年三次发掘总面积4000平方米。遗存的遗迹有古代房址、居室墓、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动物骨骼、自然石块等。2012年5月,发现一尊距今53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精美陶塑人像,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一件史前陶塑人像。2013年5月,兴隆沟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2.赵宝沟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西北约2公里的缓坡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址。赵宝沟遗址面积约9万平方米,已发现的房址和灰坑有140余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呈梯形,是一处发现规模较大的赵宝沟文化聚落遗址之一。2006年5月25日,赵宝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3.草帽山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北1公里的草帽山后梁上,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13年5月,草帽山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4.城子山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多与玛尼罕乡交界处,为青铜时代遗址,年代距今4000年至3500年。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祭坛数量最多的祭祀遗址。 城子山遗址规模宏大、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是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心性祭祀遗址,是辽西地区出现早期国家的实证。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5.大甸子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镇大甸子村北1公里的二级台地上,面积为7万平方米,属于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大甸子遗址发现于1974年,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它是一处由具有土筑城墙、环壕的聚落遗址和墓地组成的大型低台地型遗址。遗址内发现有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竖向错缝城墙垒砌法。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等遗物,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金属贝币。199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6.辽代降圣州城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的孟克河左岸一级台地上,五十家村之西侧。现在城垣为长方形,南北约250米,东西宽225米,残高2米左右,其外又有围城墙,边长约600米,但因耕作平整,只见灰土带。城内外有多处建筑基址,1974年农田大会战时均被夷为平地。2013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7.宁昌路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是辽代至元代时期的城址。现存方城遗址一座,城垣夯筑,方圆1公里,墙残高2米。在城内的中轴线上偏北耸立着砖砌佛塔一座,名“万寿白塔”。出土有一批元代柱础、石狮子、飞马石雕、石螭首、龙凤纹琉璃瓦等,另有部分银器及一枚“至大元宝”金币,系孤品。2013年5月,宁昌路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8.武安州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境内,是辽、金、元时期的古城遗址。武安州城有三重城垣,一重略呈方形,边长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边长约650米;第三重城垣略呈方形,边长约270米,出土辽、金、元代的瓦当陶节、围棋子、象棋子等遗物。2013年5月,武安州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9.荟福寺~俗称东大庙,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内。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名荟福寺。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以后殿最为完整,面阔、进深各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像壁画俱存。殿前侧建有覆钵式塔2座,高4.5米。此庙落成后不久,为迎接康熙帝巡幸巴林草原,特在庙北营建行宫1座,帝曾于康熙五十年至此,今行宫旧址尚存。2013年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0.金界壕遗址巴林右旗段~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由东北走向西南。东北由巴林左旗入境,向西南入林西县境内,穿越常兴村、乌兰少冷嘎查、巴根吐村、骆驼井子村、琥硕芒哈嘎查(毕吐)、荣生村、海日其格(海青)村共7个嘎查村,总长约54公里。由于遗址分布范围广、常年风水侵蚀等自然因素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活动等人为因素,已经对金界壕遗址本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各种建设的不断开展,金界壕遗址的保护形势愈加严峻。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51.辽陵及奉陵邑怀州城~是辽王朝兴筑的第二座奉陵邑,城址在今赤峰市巴林右旗岗岗庙村。辽太宗耶律德光于946年(会同九年)率兵征讨后晋,兵临后晋国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城下,后晋皇帝石重贵及其母投降请罪;第二年正月耶律德光进入汴京城,改国号为大辽,年号为大同,在班师回国途中,突犯重病,4月死于栾城(今河北栾城县)。耶律德光的遗体被运回契丹本土安葬,9月被葬在祖州城西约25公里的风山,名为怀陵;同时在陵墓西南方兴筑了怀州城,为奉祀和守卫穆宗的陵墓。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2.辽陵及奉陵邑庆州城~是辽王朝兴筑的最后一座奉陵邑,城址在今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庆陵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三帝及其后妃陵的总称,庆州城也就成为奉祀和守护这3座陵墓的奉陵邑。庆州白塔,又名释迦如来舍利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高约74米,建于1049年(重熙十八年)。1988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3.辽祖陵及奉陵邑祖州城~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代的帝陵可以确定的有祖陵和庆陵两处。祖陵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州城址西北2公里的山谷中。奉陵邑祖州城分内外两城,周围约2公里,残垣高约6米。外城的四个城门遗址尚存,东门和北门可以见到瓮城的遗迹。内城有几处高大的台基,西北角现存有一座石房子。内城的南门有直通外城南门的大街,宽40多米,两旁尚保存有明显的建筑遗迹。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4.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是中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开国皇都上京的遗址。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为辽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0余年,至元代辽上京逐渐废弃,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草原都城之一,遗存有皇城残墙、雕花柱础及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2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皇城为宫殿衙署所在,为皇亲国戚达官贵族住地;汉城是汉及其他少数民族集居区,作坊遍布。辽上京在辽国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辽上京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5.真寂之寺石窟~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境内。俗称召庙,辽代早期佛教圣地。石窟开凿在桃石山陡崖上,分南中北3窟,中窟规模最大,又称涅槃洞,深5米,阔6.5米,高3米,中有释迦牟尼石雕卧像,身长3.7米,薄衣赤脚,瞑目,髻螺。头脚旁立菩萨各1尊,15名弟子肃立身旁,均作哀悼之状。壁面凿刻小佛像110尊,俗称千佛像。南、北窟均阔5米,有天王、释迦牟尼、普贤、文殊菩萨像等,保存完好。真寂之寺为我国已知仅存的一座辽代石窟寺,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6.富河沟门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富河镇富河沟门村北的向阳陡坡上,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是“富河文化”的命名地。面积约 6万平方米。1962年首次考古发掘,当地人现称之为“考古山”。2013年5月,富河沟门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7.辽韩匡嗣家族墓地~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镇的白音罕山上。地表散布着许多辽代砖、瓦、石灰、覆盆形石柱遗迹以及一些陶瓷片等到遗物。韩匡嗣家族在辽代是一个特殊的家族,它的兴衰是辽朝兴衰的一个缩影。韩氏家族是在辽朝第一家赐姓耶律的汉官家族,为辽朝帝族、后族之后的又一显贵族系,是中原汉人贵族契丹化进而推动契丹社会封建化的主要力量。它的演化发展过程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缩影,更是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体现。从民族团结、草原帝国政体的演变的角度去认识、研究它,意义非常重要。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8.金界壕遗址巴林左旗段~巴林左旗境内金界壕东起与阿鲁科尔沁旗相交,界壕穿越乌兰达坝苏木、富河镇、白音乌拉镇境内,到达巴林右旗,全长81.7千米。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59.福会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南王爷府镇大庙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全盛时期住寺喇嘛曾达450多人,原为喀喇沁王的召庙,是清代喀喇沁旗大喇嘛寺庙之一。福会寺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6 136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式布局,砖瓦木石结构屋体。现存各式古建筑15幢,大雄宝殿内有两米见方的雕龙佛龛,两条仓龙顺左右两侧立拄盘旋而上,龙头对视,栩栩如生,护卫龛中佛,此龛国内罕见。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0.龙泉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北3公里狮子崖下,始建于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寺庙布局以山势三进三阶形式而建,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山门居前院墙正中,近方型,高六米,五脊顶,四檐角翘起。东西配殿前各立高3.2米螭首龟跌石碑一座,东为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松州狮子崖龙泉寺住持慈光普济大师然公道行碑”,碑文清晰。西为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所立喀喇沁右翼亲王,旗主再次重修的“龙泉寺记”碑。殿前立有香龛,寺后东侧山坡上有石窟一处,高阔各2米,深1.5米,内有石佛2尊。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1.灵悦寺~坐落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取得神灵保佑,诸事吉祥,起名灵悦寺。占地四十余亩,建有经堂佛殿100余间,兴盛时住庙喇嘛达500余人,是大型寺院之一。灵悦寺建筑风格与中原相仿,门殿3间为山门,通道两侧立有泥塑佛像四尊,钟、鼓二楼各列两旁,前殿之后建有嘛呢亭,嘛呢亭内设有“转经”,轮壁刻有“唵嘛呢叭咪哞”梵文六字真言。大殿宏伟壮观,内有大小佛像百余尊。每年正月和六月,全寺喇嘛聚此诵经成为定制藏经殿藏有各种经卷二百余部。2006年05月25日,灵悦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62.喀喇沁亲王府~坐落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是清朝贡亲王的府邸和家庙,是蒙古族政治家贡桑诺尔布的故居,已被辟为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喀喇沁亲王府,府邸原占地面积300余亩,房屋490余间,两层院落,主体建筑分大堂、二堂、仪门、大厅和承庆楼。先后有十二代喀喇沁蒙古王爷在喀喇沁亲王府袭政。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蒙古族文化不可缺少的见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3.和硕端静公主墓~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公里沟北坡地上,墓向正南。陵墓占地10余亩,四周是约3米高的石围墙。康熙三十年(1692年),康熙皇帝把他的五公主和硕端静公主嫁于喀喇沁旗郡王噶勒藏为福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二十六日申时,和硕端静公主去世。这座清公主墓在1949年春遭到人为的破坏,拆除建筑,挖毁灵堂,扒掉围墙,将整个墓地辟为耕地,现只存一石牌坊,一对石雕华表和那统御赐碑。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4.架子山遗址群~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北,是由架子山、大山前、城子顶等组成的大型聚落遗址群。架子山遗址群分布在兴隆山、尖山、王勃脊山、东架子山、西架子山、张凤岭等山上。在30平方公里范同内分布有33个典型遗址,其内涵主体是繁荣发展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距今约为4000—3500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5.马架子遗址~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的文化遗址,是研究兴隆洼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存。马架子遗址遗址总面积56.05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1982年被发现,1991年、1999年三次对该遗址进行复查,采集石器7件,手制素面夹沙黄褐、黑褐陶片,有口沿、器底,泥质陶片和铁器、瓷片等。2013年5月,马架子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6.耶律琮墓~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乡宫营子村西南的鸽子洞地带。这一优美的自然形势,正符合古代风水理论的要求,这块绝好的陵墓佳地,葬的是辽代出身皇族,位居“外三公之首”,为“帝王之师”辽景宗时期的位极人臣,声名显赫的人物━━耶律琮。2013年5月,耶律琮墓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7.金界壕遗址克什克腾旗段~克什克腾旗境内的金界壕有两条,即西线和南线,总长度约260千米。西线东接林西县金界壕止点,经克什克腾旗同兴镇、巴彦查干苏木、达日罕乌拉苏木进入正蓝旗境内,长约149千米,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线北接林西县金界壕止点,进入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二八地村,南行经万合永镇、芝瑞镇边墙沟与翁牛特旗界,金界壕遗存约111千米,大体为由北向南走向。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68.侵华日军木石匣工事旧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同兴镇义成永村四立本组,是由15座碉堡、2座掩体、2座坚井工事、1座洞库、1座房址和1条反坦克锥分布线组成,呈绵延1.5公里的环状分布带。碉堡、掩体、坚井工事、洞库、房址以本体中心为基准点,两侧向外延伸200米为保护范围;以长550米的反坦克锥中间线为基准点,两侧向外延伸40米为保护范围。2019年10月,侵华日军木石匣工事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69.应昌路故城遗址~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西南约2公里处。元至元七年(1270)修筑,名为应昌府,二十二年(1285),改应昌路。由于世为鲁王及鲁国大长公主等居地,故被称为鲁王城。在元代,它与大宁路、全宁路同为塞北三大历史名城。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0.克什克腾石阵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原称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p> <p class="ql-block">阿斯哈图石林发育类型很多,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还有的像“秀女望月”、“比萨斜塔”。当地百姓看得久了,看出名堂,于是石林中便有了成吉思汗拴马柱、神剑石、南天门、神女石、姐妹石等名称。</p> <p class="ql-block">71.梵宗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西北4公里处,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3年后毁损于洪灾。清乾隆八年(1743年)又重建,乾隆帝赐名为“梵宗寺”,并亲自用蒙满汉藏四种文字题写匾文。整个建筑群由山门(天王殿)、正殿、东西配殿、后殿(丈八佛殿)、关帝殿、经卷殿等组成,现存115间,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殿宇皆为青砖瓦木架结构,屋脊特色各异,人物、游龙、飞凤、禽鸟、花卉等雕刻绘画,形态逼真。寺院西侧约200米处,有27米高的菩提塔,每年前来参加佛事活动的信教群众达10万人次。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2.张应瑞家族墓地~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葬有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人和后人。墓地现存“张氏先莹碑”,正面阴刻楷书汉字39行3000余字,背面阴刻与汉文相同内容蒙文,为元代蒙汉文合璧碑中的珍品。另存文吏石雕2尊、武士及麒麟石雕各2尊、石虎3尊、石羊4尊。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3.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境内,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白音长汗遗址在1988—1991年进行发掘,揭出千斤营子类型、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五种遗存。其中以兴隆洼文化为主,有两个彼此紧邻的围壕,各自环围了20余座半地穴式房址和一些坑穴。两围壕以西的坡顶处尚有一些墓葬,多半也属于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遗址直接影响着该地区时代略晚的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丰富了赤峰地区史前文明的发展谱系及脉络。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4.大井古铜矿遗址~位于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中兴村大井自然村北1公里处,为青铜时代的遗址,年代距今2900年至2700年。大井古铜矿遗址,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遗址文化性质单纯,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集采矿、冶炼、铸造等全工序的古铜矿遗址。2001年0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5.饶州故城址~位于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西樱桃沟村民委员会黄土坑村,是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分东、西两城,东城大西城小。城址西南方100米处,有石庙1座,当地人称“白庙子”。石庙雕工细腻、花纹工整、造型精美。城址西北方小山顶上,有明显的石墙遗迹。发掘出土有瓷片、陶片、壶、瓶、碗、盘、瓷牛头、马俑、铡刀、镐、铲、铁矛、箭簇等物品。此外,还出土一件亚腰铁权,但无铭文。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6.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和大明镇境内的老哈河北岸,为辽代五京之一,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也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元、明各代沿用。辽中京遗址周长15余千米,城址由外城、内城和皇城3重组成,遗址内存3座砖塔,即大塔(大明塔)、小塔(金代小塔)、半截塔(莲花塔)。大明塔原名应为大宁塔(尚有清乾隆《题大宁塔诗》存世,大明属谐音误读)。辽中京遗址地表遗迹多是辽代建筑,基本保存了辽中京城市建筑的原貌,是研究契丹民族史的重要遗址之一。1961年3月4日,辽中京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7.法轮寺~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 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8.黑城城址~位于赤峰市宁城县甸子镇西南部老哈河北岸的冲击平原上,是一座始建于战国时期,汉、辽、金、元、明各代沿用的土筑古城。黑城城址共有大、中、小3个城:小城因修筑外罗城和黑城时被用做城墙;中心城东西815米,南北486米;大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800米,南北长800米。黑城城址对研究中国汉代及辽、金、元、明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发展,有极高的科研价值。2006年5月25日,黑城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79.南山根遗址~位于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南山根村,是周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遗址于1958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调查一批青铜器的出土情况时被发现,对于研究周时期的工艺发展水平具有巨大意义,也是我国考古学者在工艺领域的重大发现。2013年5月,南山根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80.小黑石沟墓群~位于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是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遗址。自1985 年以来共对小黑石沟遗址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在遗址中发现,房屋、墓葬、灰坑,以及金器、青铜器、石器、陶器、骨角器、蚌器等文物。其中,青铜器的价值最高。出土文物包括贵族使用的礼器、车马具、武器、工具装饰品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北方长城地带草原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81.开鲁佛塔~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城开鲁镇东南隅,又称开鲁白塔,是藏传佛教覆钵式佛塔。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97年)。开鲁县佛塔,通高17.7米,砖砌成。外表涂以白灰。全塔由基台、塔座、覆钵、相轮十三天、塔刹等五部分组成。2001年开鲁县元代佛塔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82.达尔罕亲王府~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孝庄园旅游景区内,为“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出生地,现今中国最大的亲王府。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首领宰桑之女。1613年2月初八出生于该王府。一生历经三朝,辅佐顺治、康熙两位皇帝,为大清王朝的鼎定和“康乾盛世”的开基,立下不朽功勋,被后世誉之为“清代国母”。</p> <p class="ql-block">83.哈民遗址~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遗址距今约5500-5000年,已探明遗址面积17万平方米,出土遗物之丰富,保存完好,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一处大型史前环壕聚落遗址。哈民遗址发掘总面积8200余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址81座、灰坑61座、墓葬14座、环壕2条,出土石器、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等文物近2000余件,出土碳化的黍、粟、大籽蒿、大麻等植物种子80多万粒,人骨205例。被考古学家命名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2019年10月,哈民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84.僧格林沁王府~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驻地甘旗卡镇北约7公里哈不哈村西北500米处。又名博王府,原名科尔沁郡王府。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咸丰五年(1855年),本旗第十任札萨克郡王僧格林沁因功晋升亲王,赐“博多勒嘎台”,遂称博王府。正方形院落,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现存正殿、库房、后仓等建筑。正殿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2006年5月,僧格林沁王府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85.吐尔基山墓~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东南麓的山坡上。该墓为石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及左右耳室组成。墓道为长斜坡墓道,长48米,两壁石墙残高约10 米。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银器、金器、漆器、木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该墓的发现,是近年来辽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在研究辽代的社会风格、风俗习惯、服饰、艺术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5月,吐尔基山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86.韩州城遗址~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浩坦苏木五家子嘎查1000米处。该城方圆数十公里,为平原沙丘,地势开阔,塘泥河自北经东西城墙向西南流去,成为该城的天然护城河。城墙为夯土板筑,城址东西距离985米,南北距离700米。城有四门,有瓮城保护。全城共建马面23座。城内建筑遗址三处,为官署遗迹。韩州乃辽代重镇,系辽圣宗耶律隆绪并三河、榆州所置,隶属东京道。它曾三迁治所,此遗址为最初的治所,距今约有千年历史。2014年7月21日,韩州城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87.兴源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中心街与兴源路交汇口。清顺治六年(1649年),始建兴源寺,建成后顺治皇帝赐“兴源寺”蒙、汉、藏三体匾额。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建筑均在一条中轴线上,由山门殿、正大殿、后殿组成,共有四进院落。兴源寺大经堂,改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大经堂一层是典型藏传佛教建筑“九九八十一间”殿形制。2006年5月25日,库伦三大寺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88.象教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中心街与兴源路交汇口。清康熙九年(1670年),于兴源寺之东起建“象教寺”。总占地面积13861平方米,总体布局分为南侧广场、西路佛殿、印务处和东北隅的掌印扎萨克达喇嘛寓所院落。象教寺虽置山门却不对外,需经兴源寺山门折转进入,山门之前为广场,其南有照壁,自山门起,中轴线原状依次布列有山门、弥勒殿、无量寿佛殿、印务处(西侧附建有客厅)共四进。象教寺玉柱堂门楣上镶嵌的四十幅戏曲彩绘,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这些彩绘采取虚实相间的手法,既有明显的舞台痕迹,又随时根据内容跳出舞台限制,显得不拘一格,灵活多变。2006年5月25日,库伦三大寺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89.福缘寺~位于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中心街与兴源路交汇口。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锡勒图库伦第十二任札萨克达喇嘛阿旺札木杨呼图克图主持建造“福缘寺”,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上一连四重殿宇。即山门、大经殿、供佛殿和老爷庙等。库伦旗是清代内蒙古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是蒙古族崇尚的宗教“圣地”。库伦三大寺是内蒙古现存较为完整的一组融蒙、藏、汉风格为一体的格鲁派召庙建筑群,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2006年5月25日,库伦三大寺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0.寿因寺大殿~位于通辽市库伦旗水泉乡南部。该寺俗称“迈德尔格根庙”,又称“那顺之都吉勒呼里特”,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1920年。寿因寺现存大殿为汉藏结合风格建筑,二层三顶式。正面前出3间抱厦,4根石雕明柱支擎第一、二层建筑。前檐斗拱作木雕虎头、象头。屋顶前部为卷栅式,中部、后部为单檐歇山式。大殿内有彩绘,并且供奉佛像。大殿门前西南墙内侧,绘有十八层地狱轮回图。2013年,寿因寺大殿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1.奈林稿辽墓群~位于通辽市库伦旗先进苏木(原奈林稿苏木)前勿力布格村。辽墓群呈带状分布,东西走向长约 7.5公里,西南以新开河为界,宽3.5公里,占地约26.25平方公里。为辽代中晚期古墓葬群,葬于公元983年到公元1101年间。尽管这4座墓葬均已被盗,甚至有的已被盗过多次,但还是出土了令世人震惊的大型辽代壁画和较为丰富的随葬器物。2014年7月21日,奈林稿辽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2.灵安州遗址~位于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黑城子村村北,是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出土有‘灵安州刺史印’一方及大量建筑物件,以及瓷器、陶器、铁器等。因“灵安州刺史印”的出土,断定此城为灵安州。据推断,此城属辽上京道管辖。此印的发现,填补了《辽史》《金史》及《宋史》对灵安州失载的空白。从城中遗物和城外遗迹推断,此城建于辽代,金元沿用。2013年5月,灵安州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3.奈曼旗蒙古王府~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建于清同治二年。原分东、西两院,东院为卫队驻地,现已不存;西院为王爷府第,门前有大石狮一对,现存建筑为回廊式四合院布局,具有清末悬山滚龙脊、雕梁画栋、红柱回廊等特点,鲜明反映出封建王公的等级尊严,是内蒙古境内唯一保存较好的王府,现已修复为王府博物馆。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4.奈曼土城子遗址~位于通辽市奈曼旗,是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古城遗址。奈曼土城子遗址近四方形,周长1419米。城墙残高4至5米底,宽15至20米,东门,高达3米多,底宽5米。城内出土战国、秦汉时代的陶片、货币、兵器、建筑构件等,是汉代新安平县治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95.金界壕扎鲁特旗段~位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由科右前旗进入扎鲁特旗东北部的乌兰哈达苏木境内,沿乌布混都郭勒河北岸向西南方延伸,经巴雅尔胡硕镇,至格日朝鲁苏木毕其格图嘎查伸入阿鲁科尔沁境内,全长110公里,界壕宽4-5米,深0.5-1米,壕内侧筑土墙,基宽3-4米,高0.5-1.5米;墙上加筑马面、副壕、副墙。2001年6月金界壕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金界壕是金朝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抵御以蒙古族为首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骚扰而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界壕采用掘土为壕,堆土为墙,依势而建,多重屏障的建构方式以及边堡与界壕相倚而立的防御布局。</p> <p class="ql-block">96.金界壕遗址扎鲁特旗都日布乐吉区段~2001年6月金界壕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97.金界壕遗址扎鲁特旗浩布勒图区段~2001年6月金界壕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98.金界壕遗址扎鲁特旗乌兰哈达区段~2001年6月金界壕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99.金界壕遗址扎鲁特旗都日本格区段~2001年6月金界壕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00.南宝力皋吐古墓地~位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嘎查。墓地处在南宝力皋吐嘎查西北的沙土高岗上,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汇地带。属新石器时代和汉魏时期墓地。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是400余座墓葬,基本属于距今5000~4800年时段。墓地的范围远在发掘区之外,规模如此宏大,为新石器时代墓地所罕见。汉魏时期的墓葬被认为可能属于鲜卑遗存。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1.豫州城遗址及墓地~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别日木图嘎查东北三公里处。城址呈长方形,总面积145000多平方米,为辽代横帐(即皇族)陈王的私城,著名的头下军州城址之一。该城当时隶属辽代上京道临潢府管辖,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区。2013年,豫州城遗址及墓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2.内蒙古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的西南麓,地跨内蒙古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规划面积位居全国之首,达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下辖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扎兰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阿尔山自然保护区,是内蒙古东部旅游的精华之地。景区旅游资源富集,集原始性、神奇性、多样性于一身,拥有原始森林、火山遗迹、温泉矿泉、高山湿地、河流湖泊、峡谷奇峰、冰雪运动、民俗文化、边境口岸等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103.成吉思汗庙~坐落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罕山之巅,由蒙古族耐勒尔设计,1940年5月5日动工修建,1944年10月10日竣工。该庙坐北朝南,正面呈“山”字型;融汉、蒙、藏三个民族建筑风格。正殿当中有16根粗大的红漆明柱,四周绘有反映成吉思汗业绩的图案,中央为2.8米高的成吉思汗铜像;两偏殿陈列有元代的兵器,服装,瓷器等复制品,山门到正殿有宽10米、长158米用花岗岩砌成的81级台阶。2006年成吉思汗庙被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4.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五一北路东侧,建筑面积679平方米,始建于1935年,原为伪满洲国陆军兴安军官学校礼堂。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于此成立,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5.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北路14号。旧址坐北朝南,为砖瓦结构二层起脊楼房。占地面积2356平方米,建筑面积1881.08平方米,高11.7米。始建于1934年,当时为伪兴安南省、伪兴安总省办公楼。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6.乌兰浩特市烈士陵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乌兰浩特市森林公园内。该陵园是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在乌兰浩特地区的烈士特别是乌兰浩特籍的烈士而建的。陵园于1948年开始建设,1949年10月1日落成,是自治区政府批准修建的最早的烈士陵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107.阿尔山车站~位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隶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城车务段管辖,是白阿铁路上的三等站。阿尔山站建于1937年,站售票厅与候车室一体面积约20平方米,是一幢东洋风格的低檐尖顶二层日式建筑,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8.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始建于1935–1945年,由花炮台阵地、五岔沟机场、南兴安隧道、碉堡、阿尔山车站等组成。阿尔山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中苏蒙边境地带修筑的17处要塞之一,也是这条被日军自喻为“东方马其诺防线”要塞群中唯一的中蒙边境要塞。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9.吐列毛杜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是金代遗址,是沟通内蒙古高原与松嫩平原的交通要道。吐列毛杜古城遗址,即金代乌古敌烈统军司,后改称招讨司。吐列毛杜古城分东西两座。西城呈长方形,周长为2382米,有角楼、马面、水井遗迹,出土陶瓷片、铜钱及铁器等文物。东城为长方形,周长1410米,是金代界壕防御体系。2013年5月,吐列毛杜古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10.金界壕遗址科右中旗段~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有两条金界壕,第一条是从呼伦贝尔市的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起始走向锡林郭勒盟境内的第一条界壕分支出来的第二条线,第二条是从科右前旗阿力德尔下段的归流河右岸分支出来的第三条线。2001年,金界壕全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11.金界壕遗址科右中旗地宫化段~2001年,金界壕全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12.金界壕遗址科右中旗东巴彦乌兰段~2001年,金界壕全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13.金界壕遗址科右中旗西毛盖吐段~2001年,金界壕全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14.金界壕遗址科右中旗赛罕花1号边堡~2001年,金界壕全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15.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素有“东亚之窗”、“欧亚大陆桥”之称。城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东依大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中俄边境旅游区由国门景区和套娃景区组成。</p> <p class="ql-block">116.哈克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是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文化遗存命名为哈克文化。1985年被发现,出土玉器、骨器、陶器、石镞等细石器文物2000多件。哈克遗址的发现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论提供实证。2010年7月2日,哈克遗址博物馆开馆。2013年5月,哈克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17.呼伦贝尔团结墓地遗址~位于呼伦贝尔市以东20公里的哈克镇团结村西。从团结墓地的墓制和文化内涵来分析,均与伊敏河墓地相同,因此,我们推断呼伦贝尔团结墓地的年代应与伊敏河鲜卑墓地相近或略早,上限约当东汉中晚期。这一发现对拓跋鲜卑的研究增添了实物资料。2013年团结墓地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18.谢尔塔拉墓地~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谢尔塔拉东部,东北约15公里、南距海拉尔河约2公里的台地上。该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公元9—10世纪,是研究晚唐五代时期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室韦民族的社会、经济、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该墓地是“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谢尔塔拉墓地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19.扎赉诺尔鲜卑古墓群~位于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以南7500米处的达兰鄂罗木河(圈河)东岸坡地上,是1959年我国首次发现的拓跋鲜卑古墓群。墓葬遍布整个坡地,坡地高20余米,长500余米。古墓约有300余座,墓葬均为竖穴,内放木质葬具,墓埋有的1~2米,有的不到1米。从1959年发现以来,到1984年出土文物450余件,1985年后又出土一大批文物 ,有陶器、铜器、铁器、骨器、木器、金饰、珠饰、贝壳等。2006年5月,扎赉诺尔墓群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120.蘑菇山北遗址~位于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鲜卑古墓群南500多米,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蘑菇山北遗址共分为3个地点。2013年5月,蘑菇山北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21.中东铁路第一站-满洲里,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22.中东铁路满洲里车站水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23.中东铁路满洲里石头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24.中东铁路满洲里木刻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25.中东铁路满洲里技工学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26.中东铁路满洲里沙俄监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27.黑山头古城~又名哈萨尔古城,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西北10公里的根河、得尔布尔河注入额尔古纳河入口处的东部沼泽台地上,是金、元时期的遗址,距今已经有700多年。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28.金界壕遗址额尔古纳市段~额尔古纳市境内金界壕东起于根河南岸,距上库力乡所在地西南方约3公里处。向西经拉布大林、黑山头镇等地延伸至四卡,折向南入陈巴尔虎旗境内,在本市总长度为120公里左右。界壕内外已发现大小城堡11座,最近的距界壕仅30余米,最远的约20公里,最大的周长为366米,最小的周长140米,另有3个“大钱城”。2001年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29.牙克石市中东铁路百年段长办公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30.牙克石市中东铁路百年机车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31.牙克石市中东铁路隧道坐标点石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32.牙克石市中东铁路兴安岭螺旋展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33.牙克石市中东铁路兴安岭铁路隧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34.牙克石市中东铁路蒸汽机车水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35.牙克石市中东铁路博克图沙俄护路军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136.牙克石市中东铁路博克图宪兵队旧址</p> <p class="ql-block">137.牙克石市中东铁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38.牙克石市中东铁路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139.扎兰屯市中东铁路吊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0.扎兰屯市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1.扎兰屯市中东铁路六国饭店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2.扎兰屯市中东铁路沙俄仓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3.扎兰屯市中东铁路沙俄马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4.扎兰屯市中东铁路沙俄小学黄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5.扎兰屯市中东铁路沙俄小学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6.扎兰屯市中东铁路车站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7.扎兰屯市中东铁路车站水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8.扎兰屯市中东铁路卫生所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49.扎兰屯市中东铁路国际旅馆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50.扎兰屯市中东铁路沙俄管理人员住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51.扎兰屯市中东铁路五号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52.嘎仙洞遗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千米山谷之中,地处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是建立北魏王朝鲜卑族的祖先石室旧墟,是拓跋氏的发祥地之一。嘎仙洞遗址在一道高达百余米的花岗岩峭壁上,离平地25米,洞口略呈三角形。嘎仙洞遗址发现了石刻祝文,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木器、铜器、铁器、玉器等。嘎仙洞遗址摩崖祝文铭刻的发现,对鲜卑民族起源、中国疆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1988年1月13日,嘎仙洞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3.日本关东军毒气试验场遗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巴彦汗,是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置的最大的毒气试验场。巴彦汗日本毒气实验场遗址建于1940年,土筑遗构约有千余处,分布在近11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是控诉侵华日军侵略罪证的有力证据。这些工事主要有堑壕、交通壕、汽车和坦克掩蔽部、单兵坑、指挥所、大小牲畜及小动物坑等20余种。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4.巴彦乌拉古城遗址~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辉苏木巴彦乌拉嘎查的草原上。1975年,黑龙江文物工作队在此地普查时首次发现该遗址,古城遗址分内外两城,大致为方形。古城遗址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为研究蒙古汗国直至元代早期北方草原的政治、经济、军事、建筑、 历史文化以及呼伦贝尔地区的历史地理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6年,巴彦乌拉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5.辉河水坝遗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埋藏于辉河右岸第2级阶地,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6000年左右。遗址文化层为灰黑色细沙层,最厚可达1米。遗存有罕见的人类居住遗迹、墓葬、篝火遗迹和由大量动物骨骼堆积的灰坑等,以及许多陶片和大量的石制品。2013年5月,辉河水坝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56.金界壕遗址阿荣旗段~阿荣旗境内金长城自兴安镇江湾起,止于向阳峪镇音河东岸,全长101.5公里,沿线经过兴安镇、六合镇、那吉屯农场、新发乡、向阳峪镇。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57.抗联英雄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建设社区东部,2005年9月,中共阿荣旗委、旗人民政府为纪念抗联英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原东山烈士陵园修建抗联英雄园。抗联英雄园占地40万平方米,建有以抗联英雄在阿荣旗战斗事迹为主题的“抗日烽火”、“七勇士”、“兴安密林”等16座雕塑,以及英雄亭、民族亭、缅怀亭、报国亭、精忠亭和勿忘亭6个亭。</p> <p class="ql-block">158.金界壕遗址莫力达瓦旗段~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北,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公元1123年)年间,至金章宗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前后竣工,历时70余年。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59.浩特陶海城址~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为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因其保存基本完好,是辽代契丹人控扼北方的一处军政重镇,对研究当时的军事历史有重要的价值。2013年5月3日,浩特陶海城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