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金中部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澳洲南海岸城市爱斯佩兰斯(Esperance) ,抬头向北,进入西澳黄金中部区(Golden Outback)。近四小时的车程,到达西澳中南部的历史名城,海顿(Hyden)。这里有着著名的旅游“打卡地”,波浪岩(Wave Rock)。</b></p> <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西澳的“波浪岩”,是一整块大岩石的一边。经岁月风霜的雕凿,形成酷似波浪形状,又色彩艳丽如黃金……波浪岩的照片早已传遍全世界,带着“不可思议”的疑惑,今天终于站在它的前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海顿”近下午四点,营房住地距景点只有一百米之遥。营地老板娘热情地告诉我们,赶紧乘着夕阳高照去拍摄大波浪,晚了色彩就变了。</p><p class="ql-block">还好这热心的提醒,让我抓到精彩的夕照波浪岩,最后十分钟。</p> <p class="ql-block">“大波浪”长约110米,约高15米,大概有三四层楼房的高度。不是直的,弧形波浪壁的中间和中间顶部都有点凹进去。前面还有很多树,这造成落日的阳光会在波浪壁上进行有限的移动。我从左边开始拍了几张,漫步到右边,波浪壁上已经树影婆娑,不能照全景了。</p><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个摄影方面的趣闻:1963/1964年度,大波浪岩的照片,在钮约举行的国际柯达彩色摄影大奖赛获胜,从而“大波浪”一举成为全球注目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旅游资料上的腑视照片。面对大岩石右侧下点点房屋即是我们的营地。</p><p class="ql-block">大波浪奇特型状成形于风化和水的长期侵蚀。Long long ago 1.5亿年前,这里曾是主河道流经的地方,数万年前,主河流又从这里消失了,留下这个大波浪来证实“所叙属实”……多么奇妙的童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讲叙“童话”的标牌。</p><p class="ql-block">标牌还补充说明:等你登顶“大波浪”,不远处仍能见到水潭处处,从而补充证明,这里曾经是“滄海”……</p><p class="ql-block">另外一个有趣的说明,大波浪顶上边缘处,有一条低矮的人工修筑石霸。一条摄影人很讨厌的破相矮墙,一开始,我一直以为是防止游客跌落的安全墙,回来看了介绍才知道,这竟曾是一个始筑于1951年,成形于六十年代,成功将雨水积引到海顿市水库,供应海顿市民的引水工程。</p> <p class="ql-block">大波浪的左侧边缘。小心一点,可以走上去。</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刻意避让,顶上刹风景的小矮石墙会穿棚。</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同去的旅友,登顶准备看日出,顺便留下这个“造型”。</p> <p class="ql-block">在此景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荃释,表达着自己在“大波浪”前的联想。看看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位穿着工作服的年轻游客,看着他们联想波浪的“行为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大波浪”附近,背阳处岩石上的苔藓花。</p> <p class="ql-block">大波浪边侧,至今仍然有雨水,泉水在流淌。</p> <p class="ql-block">大波浪与我们营地就只分隔了这个停车埸。</p> <p class="ql-block">房车租的停车位在厕所旁边,一个小木房一分为四,四个门,四个厕所加淋浴,要使用的话只要加每晚五块钱。热水腾腾,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大波浪”旁不到一公里的盐湖。</p> <p class="ql-block">波浪岩景点朝北约18公里,有一个存有澳洲原住民文化的山洞,穆卡的洞穴(Mulka’s Cave )。这是一个原住民版本的“罗蜜欧与朱丽叶”故事:一个女人爱上了一个不应该爰的男人,生下了身材高大却又生着斗鸡眼的穆卡。穆卡被迫独居在此洞穴中。被群体排斥,性格孤僻,却又生性残忍。他食小孩,最后又将前来规劝的母亲杀害了……延续三万年的原住民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律和族规,穆卡是个族内众人皆责,㤥人听闻的异类。</p><p class="ql-block">穆卡的故事至今在土族人社区仍视为恶魔异端,一个不愿多被揭开的瘡口……</p> <p class="ql-block">旅友们在听解洞穴名称的来历和穆卡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低头弯腰屈膝才能进入“穆卡的洞穴”。穴顶有岩画——孤独的穆卡心理的叙述。后面出口可通往岩顶。</p> <p class="ql-block">洞穴周围都是大石头,这个洞穴实际上是巨大岩石相互的运动作用过程中留下的空隙,而这个空隙对穆卡来说已经足够大而且隐僻,是一个被整个社区鄙视并抛弃者的最后生存地点。</p> <p class="ql-block">穆卡的手印。</p><p class="ql-block">介绍上说,穆卡身材高大,他的手印要比其他人的手印的位置高一些。</p> <p class="ql-block">孤独心灵的外在“艺术”表露……</p> <p class="ql-block">洞穴周围的植物与岩石。尽管山火肆虐留下的悽凉,只是十年之内的事情,但是,这里是“穆卡的洞穴”,那个与环境相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不遠处有座整块岩体的山,要不是我鬼使神差地“误入岐途”,本应该是通过一片小树林去看一个天然泉眼的。但是当踏在这么宏大整体的一块岩石山坡上,你会让自己后悔吗?这是多么大的一块整石的山坡啊!</p> <p class="ql-block">地上,点点滴滴,长在岩石表面的花啊,草啊,苔藓啊……就是不敢用小红花去联想“穆卡”。</p> <p class="ql-block">波浪石在海顿,海顿因为波浪石而出名。但其实海顿还是有自己的故事,或者说海顿还是一直有“仁人志士”努力在说自己故事。</p><p class="ql-block">第一个面包房,第一个发电站,第一个修车行……如今都被海顿人用“装饰艺术”叙述的方式。按放在市中心(二三条马路的交叉点)小超市的外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这次“西澳游”中特别艰苦的一天,从海顿出发,一路斜插向北。目的地:佩耐斯芳达(Paynes Find)。手机导航因为没有信号(或者断断续续)。七百多公里路程。我们在地图上比划,恢复到没有手机导航的年代,一站一站的看路标指引,通过西澳名城佈罗克顿(Brockton),约克(York),若桑(Northam),黄加山(Wangan Hills),戴尔沃里纽(Daleallinu),终于比预期的八个多小时早了一些抵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为了赶路,我们放弃了参观西澳历史名城约克和网上推存的名胜:“狗的坟場”</p><p class="ql-block">目的地处于一个矿区。莫屈森金矿区(Murchison Goldfields )。这里曾经挖出金矿来。还有一些叫不出大名的地理奇观景点……</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佩耐斯芬达住宿在路边房宿(Roadhouse),这种通常为卡车司机提供服务的简宜营地。我们没有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是一个铁皮做的,象征原住民哨兵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一条能够通往登高望远小山的路。Outlook 瞭望点。</p> <p class="ql-block">在瞭望点上,遠处的“矿”,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几个在95号公路上连续相间的镇,都属在这个莫屈森矿区。它们是,佩纳斯芬特,马格纳特山(Mont Magnet),酷(Cue)和米克桑拿(Meekatharra)再加上马格纳特山东面的沙石镇(Sandstone)。</p><p class="ql-block">印象很深的是马格局讷特山,镇上的游客服务中心。因为去沙石镇,二次停留在这个服务中心。我们都被告知,西澳因为出矿,所以政府很有钱。这个服务中心是沙漠中游客精致的一个休息地,非旦免费提供咖啡热茶,还提供舒适的坐椅,唯一的一位中年妇女工作人员,还不厌其烦的把自己手机的“流量热点”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在中午沙漠的炎日下难得的阴凉处,酣坐了二三个小时。在我们酣坐的中午,游客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还在举行当地艺术爰好者的美术讲座。</p><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属于政府,而我们这些华人游客以前都怕政府机构的“官僚”。这位可亲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你们是我这里接待的第一批华人游客……</p> <p class="ql-block">沙石镇的营地,印象深刻的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名符其实的沙石。</p> <p class="ql-block">这个山洞,曾经作过提供给当地矿工喝啤酒的釀造处。</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倫敦桥”,这个区域中的旅游打卡地。为了这个“桥”,我们行驰了“百把公里”。</p><p class="ql-block">旅游资料这么写:来吧!见见这特殊自然的石头桥,在它坍塌之前。</p><p class="ql-block">(Come see this spectacular natural stone Bridge—before it falls down.)</p> <p class="ql-block">营地的公用橱房,可是今天还用不到:我们中有人生曰请客,大家去镇上唯一的“宾馆歺厅”。每人都享用经理推荐,西澳中部全有机生态的“牛排”。</p> <p class="ql-block">三百五十克的牛排,每人一份。平时不怎么吃肉的女士都一扫而空,赞不绝口。付帐时,经理拿出一大瓶,精美的“奇伐芝”,并加上一句:“Happy Birthday !</p><p class="ql-block">西澳中部人的热情好客!令我们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需要书写一笔的大石头,大名“Walga Rock”。位于“酷”西南47公里,是澳洲西部的红中心“烏鲁鲁”。</p><p class="ql-block">它的大小至今存有争议,这块整体大石头占地50英亩,是否是“第二”大的整体岩石山?考证生存历史已达2.6亿年。现有的证据显示,土族居民己经在此生活了上万年。是西部澳州最大的岩石美术画廊(Discover 10,000 years of Aboriginal history at Western Australia’s largest gallery of rock art)</p> <p class="ql-block">画廊里的“天书”是原住民向天地祈愿,又记录心灵的表达。丰年災难,竖碑立传,见闻,法律,族规都用矿物石块原始的方法纪录在案。可惜能够读懂这些天书秘笈的现代人已经不多了。我们只能是用感受艺术的方法去阅读这些画给老天和后人的图腾符号。</p> <p class="ql-block">这个画像里有一个船,生活在离海边几百公里之外的原住民真的见过船吗?</p> <p class="ql-block">因山体本身形状而創作的“脸”,令我们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大石头外有棵姿态奇特的枯树,同去的旅友即性表演……</p> <p class="ql-block">回“酷”的路上有个叫大钟(Big Bell) 的鬼镇(Ghost Down ),距“酷”西北方向不到30公里。鬼镇始建于1936年,因为矿的枯芨,于五十年代废弃了。五十年代至今不算太遥远,但岁月的沧桑足以让这里荒芜。留着一些残垣断壁,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让人记住“这里曾经辉煌”……</p> <p class="ql-block">枯树的后面是个教堂的遗址。昔日的信徒把信仰装在心里,带向“天下”……</p> <p class="ql-block">昔日小镇明星的住房旧址,也只留下这块招牌和粉丝们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镇上曾经供水的水塔,如今也成遗址。</p> <p class="ql-block">回到营地,迎接我们的是这个装置着盛开鲜花穹门的公共洗衣房……</p> <p class="ql-block">……和那映照红土泥的晚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