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幻者莫如鬼神,以其杳冥无登也。今人謟事鬼神,福祉,固无捷报,然暴戾响应者,如周宣杀杜伯、左儒,诤死后反复作祟,致王以死,鬼固若是可畏乎。<br>迨观子产真知情,状之义,乃厉气作害耳。韩诗外传曰:“人死肉归土,血归水,魂归天,其阴气无所依而为鬼,”春秋传:“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祭统疏 :“古帝王无后者,为厉以祸民。”张巡曰:“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厉者酷恶也。<br>左儒惟无归而酷恶,故至此且其类,有囙人所召之祸出,以警人者曰:祟有狂,能迷人者曰:魔又有睡魔,以其气窒心,惧而生乱也。此种蛊惑人,便惊悸,顾安得尽知鬼神情状乎。<br>世即有贤知之过,如林緼,阮瞻辈作无鬼论,然僕即是鬼当面,愚人其不惑也,几希善哉。子不语,恠与神而千古,索隐者,流其亦可以少,息也。夫<br> 【译文】<br>普天下杯蛇鬼车者,无外乎沉迷相信光怪陆离,迷幻中的神鬼。这些人的脑海里,常恍惚浮现虚幻缥缈的鬼和神,造就出流传民间鬼神、狐仙、玉帝、阎罗及魑魅魍魉神话故事及形象来。但因凌霄殿,仙山、楼阁、地府、龙宫,虚无缥缈境界凡人难登,只得望洋兴叹。使其情感徘徊于好奇、惊悚、宗教和猜疑间;探索、祈祷,实则是在与神(菩萨)做交易,爱与怕,虚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br>謟(可疑、不贰其命)事鬼神者,必求福祉,即:祈求美满祥和之生活。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历来提倡:“乐善好施增福报,济老念贫积阴德,”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善恶有报,深入人心。增福报,攒福祉,更是人所盼之。如《韩诗外传•卷三》:“是以德泽(恩惠)洋乎(广阔)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福祉归乎王公。”皇上来过的地方,百姓便有了福祉。固无捷报(没更好的消息了),<br> 崇尚酷吏喜欢暴力的人,其后果会同周宣杀杜伯、左儒,诤死后反复作祟(厉鬼),致王以死之经历。为了解反复作祟之真谛,现将周王杀杜伯、左儒典故拿出来诠释:西周的第十一代君主,周宣王姬靖,于宣王四十年,有天他行走在大街上,听童谣道:“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周宣王听后很生疑…… 就派杜伯去查。一根筋的杜伯,直言不讳照宣,周宣王命人,当着左儒的面就砍下了杜伯的头。左儒急怒万分回到家里,二话没说就拔剑自刎了(典故:刎颈之交)。<br>杜伯和左儒双双毙命后,周宣王常在夜里梦见二人向他索命,以至痛不欲生而且大病一场。次年秋天,也许是回光返照,周宣王突感精神百倍,出去打猎散心。哪知,走到半路就看到杜伯对他怒目而视,旁边居然还站着左儒。只见杜伯张弓搭箭向他直射而来,周宣王大叫一声倒在车里,两腿一蹬是呜呼哀哉。<br> 通过这故事让人知道,按因果因缘,但凡人变成了鬼,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是因为,人从三维物质空间升华到非物质的四维空间,其超凡的言行举止,造成行动更加方便,这是常人最惊悚,极为防范之处。<br>子产①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他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了。但,子产仍保留灵魂不死观念,他认为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仍能滋生淫厉(祸害,暴力)。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对形神关系的初步探讨。他还提出,人死后能变成鬼,有知觉,能害人。子产这一论述,依然影像当下人对事物的看法。即自己能力(范围)达不到处,想借助依赖外力之助的想法。<br>《韩诗外传》曰:“人死为鬼。鬼最终的归属: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土、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膏归于露、露归于草、呼吸之气复归于人。”这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物质不灭,又名物质守恒定律一样。生生死死轮回不断。<br>《春秋传》:“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厉鬼②)。”从《礼记•祭法》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礼记•祭统》疏 :“古帝王无后者,为厉以祸民。”安史之乱中,奋死守睢阳的张巡③曰:“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厉者酷恶也。<br>《张巡死守睢阳城 》:张巡向西拜了两拜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但没有守住睢阳城,生时既然不能报答陛下的恩德,死后作为没有归宿的鬼魂也要英勇杀敌!”已荣获“千古英烈,睢阳战神”盛誉的张巡,同仇敌忾,忘我杀敌,留下:“誓为厉鬼保社稷!”这流芳百世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无数的后人......<br> 西周时期的左儒,因无家可归,一心杀敌而彰显忠孝。本文讲述中并非异类,这样的变数会招来祸事。《警世恒言》曰:“鬼祟很猖狂,厉鬼青面獠牙,还会得寸进尺……” 随需而变的狐狸精、大仙更具迷惑或欺骗性。自古以来,扑所迷离鬼神说法,在民间大径相同。俗话说:“钱能福人也能祸人,药能生人也能杀人。”人鬼本一样只怨隔阴阳,善恶自有定(数)这魔鬼的美丑性格也各异,这不,人有好坏、平庸之分,鬼中有醒睡之异。<br>为把好坏善恶问题讲透,下拿近代事例,采剥茧抽丝之法,直探精髓进行诠释:当年梅兰芳著名壮举,“蓄须明志④不与厉鬼(倭寇)为伍,”就是一个明显例子(译者语)。可舆论混淆是非难分,看人观鬼均系如此。没法练就火眼金睛便一筹莫展,这是堵其心、造成恐惧、混乱,产生迷惑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层面上讲,流传的神仙、妖魔、鬼怪,在其氛围中如瘟疫在不断蔓延,蛊惑惊吓着数以万计的民众,这给解析鬼神增加了诸多苦难。<br>历史长河中,诸多贤人义士总匆匆而过,各类学说观点也接踵而至,像林緼,阮瞻等人所作“无鬼论”,其思想文章充斥这社会。有趣的是,号称“无鬼论”天下第一辩手阮瞻,反倒被鬼吓入了地狱(挂了)⑤。那怕半夜三更遇见鬼,虽不知如何,困惑不已。多数人,自然而然会祈求神灵,呼唤善哉善哉!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取意于《论语》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是孔子所“不语”者。《子不语》是清代作家袁枚⑥的作品。全书共二十四卷,又有续集十卷,合计三十四卷,约一千则。《子不语》在摹仿《聊斋志异》诸作中堪称上乘。《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都有很多以鬼魅为主人公的故事,二者所塑造的鬼的形象有着相同之处。《子不语》卷十四中,写到鬼“喜气暖,人旺处则聚而居,如逐水草者然……贫苦寥落之家,鬼往来者甚少,以其气衰地寒,鬼亦不能甘此冷淡故也……”,从中可以看出袁枚笔下的鬼喜欢人多的地方,是害怕寂寞的。《子不语》卷九,人呼吸就可以把鬼吓跑。更有胜者,鬼被人撞散后要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还颇为费劲……<br>《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鬼魅的形象又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子不语》中,善鬼很少,为恶鬼者多。如:故事一.“有毫无瓜葛,被鬼纠缠的。”在第卷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恶鬼马大一定要娶阳间女子朱氏为妻,不从,就殴打朱氏。后朱氏去城隍祈求,才保平安。故事二.“有得罪了鬼,被鬼报复的。”尹月恒怀抱菱角,路经坟地,有鬼想吃菱角,但是尹月恒不给,鬼就来到他家里,作祟,直到把尹月恒害死才作罢。<br> 这些记述千百年来稀奇古怪鬼神之书,不管是写隐秘藏匿很深之鬼,还是明目张胆,甚至白天出来的,魑魅魍魉扑朔迷离之徒,常躲在阴暗角落中,它毕竟怕人!在现实生活上、文学作品中均属分支而非主流,如同孔大司寇杀少正卯样,所罗列的五大罪名,虽个个都属死罪。孔大司寇玩的是概念,缺乏哲学中的因果关联和逻辑,而经不起推敲。属于另类之作,还是少议论为妥,最好让其歇息吧!<br><br> 注:<br>1.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公孙氏 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 ,谥成 ,历史典籍以“子产”为通称,亦称“公孙侨”、“公孙成子” 、“国侨”等等。他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年。<br>2.指恶鬼,鬼怪。为自杀或者暴死的人怨气所致的鬼。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唐代韩愈的《柳州罗池庙碑》。<br>3. 张巡(709—757年),邓州南阳(今南阳邓州)人,唐玄宗开元末进士。博贯群书,通晓战阵兵法。为人志气高迈,不纠细节,不入流俗。初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令,治绩最优,颇有能名。重仁义,尚气节。杨国忠正专国政,权焰灼天。有人劝张巡去拜见一下,可能就会受到重用。张巡回答:“如此,国家将有不祥之事发生,朝中官员也无能为力。”于是调任张巡为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此地多豪绅猾吏,其中有一个大吏叫华南金,仗势树立威权,恣意妄为。邑中人常说:“南金口,明府手。”张巡对此早有耳闻,刚一下车,便依法诛之,而赦免其余党,无不改行向善。张巡为政简约,邑民都很适应。 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张巡撤出雍丘后,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当时他只有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及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合在一起。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br>4. 日军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杜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粉饰太平,妄图把梅兰芳请出来,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东京等地巡回演出,梅兰芳以牙痛为由婉言谢绝。此后,他不再刮脸了。不几天,就留起了小胡子,对外称自己“上了年纪,嗓子坏了,早已退出舞台”。 日本华北方面军头日要派汉奸朱复昌“请”梅兰芳出面讲几句话,梅兰芳听说后,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不退。日本人派军医来检查,果然发现梅兰芳得了伤寒,高烧42度。他们这才放弃原来的打算。梅兰芳在八年抗战中,身处逆境,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br>5. 晋人阮瞻,字千里,素执无鬼论,没有人能辩得过他。一天,忽然有位客人慕名前来拜访,寒暄之后,谈起名理。客人甚有才辩。阮瞻与他谈了很久,谈及鬼神之事,两人展开辩论,最后客人没能辩得过他,就生气地说:“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我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阮瞻默然,意色大恶。岁余,病卒。《晋书•阮瞻传》<br>【欣赏】<br>晋代有一个叫阮瞻的有为青年,是一个坚定的无鬼论者,他的观点非常新颖独特,他认为人死后即使身体能变成鬼,可是衣服也会变成鬼吗?还从来没听说有人见过没有穿衣服的鬼呢。一时间,阮瞻在成了当代无鬼论的第一辩手,而他自然也开始夜郎自大,狂妄自负起来。更是称自己的理论和口才能够辩证幽明两界。<br>有一天,一位同样颇有辩才的人前来谈论明理。对于来人,阮瞻自然没有放在眼里,依然是侍才傲慢,我行我素。可这一次,他似乎是碰上了硬茬,在阮瞻喋喋不休地论点之下,客人终于恼羞成怒,现出了原形。原来此人竟是由厉鬼幻化而来,听闻此处有一个年少无知的无鬼论者甚是猖狂,于是决定来教训他一番。<br>没想到的是,当厉鬼亮出身份现出原形的时候,自诩是无鬼论第一人的阮瞻顿时被吓得瞠目结蛇,屁滚尿流。经过一日惊魂,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第一辩才变得郁郁寡欢,因为自己的信仰坍塌,而惶惶不可终日。终于,一年多的时间,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这个记载在史书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光凭自己一知半解的论点,对不是真知之事做论断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有朝一日,你或许会遇上真相本身。<br>6.《子不语》是清代袁枚(1716-1797)所著,共二十四卷,又有续集十卷,合计三十四卷,约一千则。《阅微草堂笔记》则是清代纪昀(1724-1805)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的,全书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共五种,总名《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后通称为《阅微草堂笔记》,合计二十四卷,收文言笔记一千一百九十六则。<br>7.冯梦龙《智囊全集》 :真正的智慧并非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原则可依循,而是对应着不同的现实难局,有恰如其分的不同对策。所以愚昧的人,偶而也会出现深具智慧的反应;倒是聪明的人往往因为太紧守着某些原则,遂做出错误的判断来。公元前496年,孔子以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一天,孔子很愤怒地说:“判处少正卯死刑,并于宫门外斩杀!罗列罪名有五:一.心达而险、二.行僻而坚、三.言伪而辩、四.记丑而博、五.顺非而泽。其意:一.心思通达而阴险;二.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三.言辞虚伪却能动人心;四.记取非义,多而广博;五.顺应错误 而认为理所当然;<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