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着“粤北客家第一村”之称的湖心坝客家群楼,坐落在广东省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p> <p class="ql-block">长安围整体平面为半圆形,门坪外挖有一口大池塘,是典型的客家风格。</p> <p class="ql-block">还没靠近就可以先感受到浓郁的古香古色了。在秋日的清晨漫步在古村巷子间。</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屋,临田而建、傍稻而立。</p><p class="ql-block">有些围楼堡垒般用自己的高墙和厚垒,庇佑了几代人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雅致古朴,散发着文雅气息,恨不得快点去探索一番 。发现它藏于深处不为人知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楼外有楼,楼中也有楼,千姿百态,集古、奇、幽于一体...。</p><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里曾经生活的是哪些人,但看着这些斑驳的墙壁,好像能浮现出那时候的热闹、欢乐……。</p> <p class="ql-block">59座风格各异的客家围楼、小院,静静地耸立在金色旷野间。阳光在一座座斑驳的墙上映射出金色的光芒,仿佛海市蜃楼般折射出昔日的奢华;厚实而坚固的炮楼、水火门依旧功能完善,与大小不一的枪眼一道默默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素有“江尾粮仓”之称的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一座以大量“清明上河图”式建筑氤氲了客家人几百年耕读传家传统的神奇村落。</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的湖心坝民居群,是一座占地约30万平方米的大村落,至今有550多年历史。据统计,湖心坝民居群包括了明清年间先后建设的59座围楼,除27座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拆除或改建外,有32座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艺术特色仍保持了历史原貌。其中的长安围、外翰弟、大夫弟、三门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荷塘与老屋相遇。古屋中精致的木画。</p> <p class="ql-block">在秋日的清晨缓步走在古村田野阡陌间,只见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屋临田而建,傍稻而立,有些围楼,仿佛堡垒般用自己的高墙和厚垒,庇佑了几代人的安宁。还有些围楼,雕龙画凤、雅致古朴,散发着文雅气息。</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59座围楼除小部分由于年久失修有所损毁外,目前仍有32座古屋保存较好,至今仍有人家居住。</p> <p class="ql-block">当地文史专家告诉记者,湖心坝民居群分围屋和围楼,其平面布局皆为院落式封闭结构。</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古屋蕴含着客家先民们丰富的生活智慧。在当地向导的指点下发现了许多古人们的建筑妙法:有的房子在瓦面上设立了天阶,可以在有贼人来犯时登上房顶居高临下痛击贼人。还有老屋在瓦上排水处精心设置了当地红砂岩细细凿出的“鲤鱼”或“葫芦”,每逢雨天,“鲤鱼”口内、葫芦嘴中便会流出串串晶莹水珠,在天井中编就一扇扇珠帘。</p> <p class="ql-block">在紧邻长安围的巷道一侧,一幢建筑奇特的大屋引起记者的注意。与客家民居中常以方形、圆形、半圆相构的模式不同,这座大屋外形呈不规则曲尺形。</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座外观封闭的“外翰弟”,小巷贯穿其中,构成了奇特的“房中房,巷中巷”景象。始建于清朝年间的古屋内却鲜见阴暗潮湿之处,尤其是天井角落中也不见有老屋中常见的青苔绿藓。</p> <p class="ql-block">原来,早在明朝的时候,智慧的客家先民们就已经懂得了利用“生物工程”来治理下水道淤塞。先民们在每座大屋的每一条排水通道中都养了一只大乌龟。乌龟食用流入下水道中的残渣剩饭,还不停爬动来疏通淤泥。</p> <p class="ql-block">长安围内,鹅卵石拼砌的巷道呈圆弧走势。 </p><p class="ql-block">收获的季节里,素有“江尾粮仓”美誉的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已是一片醉人的金黄。从244省道进入南塘村,道路两旁整齐的楼房、宽敞的马路、干净的街道……眼前是一座新农村建设的村子。</p> <p class="ql-block">每天清晨,村民们从家中出发,步行百米来到一片广袤田地辛勤劳作。不远处,32座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明清时期围屋(楼)被良田环绕,形成庞大古建筑群,构成一幅岭南客家民俗文化风情画卷。这就是南塘世代沈氏后裔日夜守护的“老家”——湖心坝。</p> <p class="ql-block">走出长安围,沿着河卵石拼砌的村道可通往外翰第、大夫第、三门楼等围屋(楼)。它们中,有的高强壁垒,有的小巧精致,有的单家独院……每座围屋(楼)造型各异,坐向富有变化,院落式的平面布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韵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所有围屋(楼)的命名中,但凡有“第”、“轩”、“堂”、“斋”等字眼的,多是考取功名、领有封诰的官宦之家,或作书房、私塾之所。这体现了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特性。开基以来,湖心坝沈氏家族贤才辈出,明朝天启元年出一文举沈宗孔,清朝出五品文官4人、六品文武官5人、八品文官10人、九品文官42人、贡生24人、庠生64人…</p> <p class="ql-block">读书尚学,增智明理。当地客家人也将他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在建筑当中。湖心坝的围楼中,有的围楼四周在瓦面出水口处置有红石凿刻的“鲤鱼”或葫芦形状,瓦面雨水从“鲤鱼”嘴或葫芦中吐出,既美观又有利于排水。</p> <p class="ql-block">尽管地势较低,但在湖心坝近500多年历史中,当地从未发生过内涝。村民将个中原因归结于另一个传说。相传,湖心坝的排水通道里有一只千年乌龟负责清淤工作,它通过不断走动、吞食杂物避免水渠堵塞。</p><p class="ql-block">但是,传说终归只是传说。罗胜奇指出,湖心坝从未内涝应归功于古宅内先进的排水系统。由于没有文史资料记载,其中奥秘至今仍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翁源湖心坝客家围楼是一处古老而又神奇的客家人聚居地。</p><p class="ql-block">站在湖对面,与围楼遥遥相望,清风拂过湖面,倒影出蓝天与白云。笔者看着远处的客家人忙里忙外,似乎也能想象出550年前的人们在此忙碌的身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