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我们兄妹一行去孟母林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扫墓。回来的路上说起爷爷的时候,哥哥说他曾寻找过爷爷从小生长的老家,但不知道具体的地址,没有找到爷爷家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 我建议再去找找看。这样,我们一路向北开去。爷爷的老家在河北吴桥。我们一路都在回想老人们讲过的老家的事。哥哥想起,他的户口本上的籍贯是吴桥油房李庄。于是,按照GPS的定位方向驶去……</p> 探寻吴桥老家 <p class="ql-block"> 河北省吴桥,这里是农村,路两旁是庄稼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进村看到了村委会。进去一看,没有人。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一回头,发现了一排公告栏。上面贴着全村选举人的名字,其中大多数都是我们孟姓的。很兴奋,这个村应该是孟氏家族子孙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 前面不远处,有两位老人在聊天,过去打听打听。</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位老人也姓孟,八十多岁,和爷爷同辈分。我拿出爷爷的照片给他看,他说我不认得。爷爷的名字他知道,说他在县城上的中学,后来出去上的大学,之后在天津织布厂工作。再后来的情况他也不知道了。他告诉了我们,村子里都知道爷爷,他很有民族气节,不给日本人做事。</p> <p class="ql-block"> 他说,我带你们去找找年龄大我几岁的,看看他知不知道你爷爷的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他在村子里走,告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出去上学的,打工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年轻人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 老人家带我们进到一个院落,是孟氏当中年岁较大的,想看看他知道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去的时候,几位老人正在聊天。问起我爷爷,他们也知道的不多。说,去宪智家看看,他们两家关系近一点,也许知道一些情况。</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爷爷曾经的家。</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爷爷曾经居住过的房间,房子已经翻盖过了。</p> <p class="ql-block"> 宪智大哥的太爷爷和我的太爷爷是堂兄弟,也就是我们的太爷爷的父亲们是亲兄弟。</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他制作的他家的家谱。</p> <p class="ql-block"> 这个房子也曾是太爷爷家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蓝色的门那间是爷爷曾住的房子,这是后门。</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爷爷的家</p> <p class="ql-block"> 这天风很大,我们沿着村里的小路去找大爷爷家的孙子。</p> <p class="ql-block"> 敲了半天门没人应答。</p> <p class="ql-block"> 他找到钥匙进去,院内没人。这是大爷爷的一个孙子的院子。隔壁院是大爷爷女儿的院子。打电话才知道,大哥去了东光女儿家了,大姐下地干活了,一时回不来。天色已晚,我们只好告辞,有机会再来吧。这已经是收获满满了。</p><p class="ql-block"> 宪智大哥说,他有个二哥叫孟宪江,也在天津,把他的电话告诉了我们,说我们可以去找他了解一下。</p> 回忆爷爷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回津后,和我们的堂兄讲述了去吴桥老家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大哥说:“听二叔说,爷爷家兄弟两人,爷爷行二,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家庭兄弟二人要有文有武,爷爷被培养习文,爷爷在上世纪初(按年龄推断大概是1910年左右)上的是南通纺织学堂,据说是中国第一所纺织专科学校,该校在解放后50年代初院校调整时,与上海纺专、上海纺管局干部学校等合并,成立新中国纺织专业的高等院校——华东纺织工学院,也就是后来我上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 南通纺织染传习所,创建于1912年4月,次年定名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由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是中国最早的独立设置的纺织高等学府。</p> <p class="ql-block"> 爷爷毕业后在天津恒源纱厂供职。当时,中国的纺织工业被日本的纺织机器垄断。</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棉纺业直至 18世纪末才使用机器,开始机械化生产。</p><p class="ql-block"> 天津的纺纱业的代表为六大纱厂,即裕元、恒源、宝成、北洋、华新、裕大六个纱厂,其中除裕大为中日合资外,其余均为华商。</p> <p class="ql-block"> 六大纱厂中,规模最大,设备完整,符合现代化新式工业组织法的首推裕元,其次为恒源。华新、裕大、宝成三厂设备大致相同,北洋纱厂则稍逊色。各纱厂所用原料以棉花为主,大部分为国产棉花,主要来自河北省和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纺细纱时,有一部分是来自美国或者印度的棉花。各纱厂所出纱多为十支、十二支、十四支、十六支、二十支、三十二支、四十二支等粗纱。</p> <p class="ql-block"> 日本入侵中国,爷爷放弃专业,认为中国人不当亡国奴必须提高文化水平,于是到中学教书(在抚宁县教数学),与抚宁县大户钟家交好,结为亲家(姑姑嫁给在北京辅仁大学读书的钟家儿子)。</p> 探寻山海关住址 <p class="ql-block"> 五一期间,我们兄妹三人去山海关寻根。哥哥回忆说:爷爷在抚宁县教书期间,在山海关投资一个绸缎庄,是一个二层楼的商店,楼下卖布,楼上卖绸缎什么的。后来公私合营归国有了,68年我和奶奶在山海关住过一段时间,奶奶带我去过,给我讲这以前是咱家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自己去过几趟,好像是到了八十年代建大型商场才拆的,旧址在现在的商贸城。</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里,当年绸缎庄的位置。那时,大舅爷和二舅爷在这里帮助爷爷打理生意。老一辈人现在都不在了。</p> 天津的记忆 <p class="ql-block"> 日本投降以后,天津的日本纱厂由国民政府接收,爷爷作为技术人员参加接收。之后的十几年,爷爷一直担任这个工厂的总工程师。记得奶奶讲过,爷爷每天早晨上班前,等着专车来接,外面汽车喇叭一响,他就出门了。爷爷退休以后,工厂有事,还要来接爷爷去帮助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大约1945年底左右,全家入住日本纱厂职员宿舍(六纬路),解放后是棉纺三厂宿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左起:奶奶、姨奶奶、哥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左起:妹妹、我</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民国时期的天津</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民国时期的起士林西餐厅,是爷爷奶奶最喜欢的、经常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后,中资纱厂因原料紧缺和日货倾销,冲到严重冲击,最终日本人垄断了天津的纺织市场。宝成纱厂破产后于1935年转卖给日资“伊藤忠商事会社”。裕大和宝成两厂又合并组成大福公司,又称天津纱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改名中国纺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第三棉纺织厂,1950年11月15日更名为天津市第三棉纺厂。</p> <p class="ql-block"> 天津棉纺三厂介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爷爷是1957年因身体原因(肺部做过切除四分之一手术)退休,后当选为河东区政协委员。爷爷是以爱国无党派人士当选政协委员的。1966年病逝。</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哥说:爷爷的观念是,留多少财产给儿女都会花完的,不如培养儿女成才,自己能挣更多的钱。于是解放前培养我爸(读土木工程)、姑姑(读师范)上大学,二叔和老叔也都在最好的学校——耀华中学念书,解放前夕政局不稳,物价飞涨,缴学费要硬通货——洋面。听奶奶说,交学费要雇洋车拉几袋面去。</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时,爷爷奶奶把家里的金条拿出来捐给国家,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p> <p class="ql-block"> 哥哥出生时,爷爷给他起名叫群。教育家人,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大哥回忆,记得爷爷说话的口音还是带有家乡。爷爷很温和,对儿孙非常疼爱。</p><p class="ql-block"> 记得妈妈讲过,妈妈怀我哥哥时(1961年),正好是度荒时期,没有吃的,妈妈腿脚浮肿。爷爷上班有特别餐,他自己只吃一点点,把菜留下来带回家给妈妈。他对几个儿媳都非常好,从不偏心。</p> <p class="ql-block"> 我不到一岁时爷爷去世了,对他没有什么记忆。但从家人和众人们的回忆里,爷爷的形象渐渐丰满。他是一位爱国、有民族气节、德高望重、非常爱家人,和蔼可亲的爷爷。我很骄傲!</p> 孟氏家谱 <p class="ql-block"> 回津后,我们去拜访了孟宪江。他是孟宪智的二哥,今年八十多岁,是退休的军队干部。此行收获不小。从他那了解到了孟家的家谱,来龙去脉比较清晰了。</p> <p class="ql-block">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人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p> <p class="ql-block"> 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赐给祭田、免除徭役,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p> <p class="ql-block">第56代孟希鲁,始迁至河北吴桥。他的后代为吴桥支派。</p> <p class="ql-block"> 宪江大哥将他绘制的自希鲁公之后的孟氏家谱展示给我们。感谢您的传承与付出!</p> <p class="ql-block"> 现在已经可以追溯到明永乐年的希字辈(1404年),再往前可以从《孟子与孟氏宗族》里找。这本书记载的很详细。</p> <p class="ql-block">第56代,希鲁公于明朝永乐年间(1404年),始迁至河北吴桥县北魏庄。</p><p class="ql-block">第57代,希鲁公之子,从北魏庄迁至孟举庄。</p><p class="ql-block">第59代,希鲁公之重孙,从孟举庄迁至油房李庄。</p> <p class="ql-block"> 宪江大哥把印制的孟氏家谱给我们看。因为文革时期信息断失,我们这支记录到父辈,后面需补充。</p> <p class="ql-block"> 现在爷爷这一支的后代可以续上去了,等到下次修改补充时就编入正式的版本了。</p> 邹城孟氏家训 <p class="ql-block"><b> 传家世守三迁训,七篇贻矩报国常。</b></p><p class="ql-block"> 邹城孟氏秉承《孟子》《三迁志》智慧,牢记孝亲、修身、持家、处世、报国的谆谆教诲,以书为训,形成了诗礼传家的圣贤家风。</p> <p class="ql-block"> 孟氏族规:</p><p class="ql-block"> 据《孟氏族事百题》第六章记载,民国《孟氏族谱》规定的十六条族规如下:</p><p class="ql-block"> 孝悌、忠信、读书、务农、忍让、勤俭、善行、本分、戒奢华、戒赌博、戒淫荡、戒酗酒、戒种坟间隙地、戒茔间牧牛羊、戒健颂、戒戏谑。</p> <p class="ql-block">1.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弟弟妹妹;</p><p class="ql-block">2.忠信: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诚老实,诚实守信,讲信义,讲信用;</p><p class="ql-block">3.读书:读书能增长知识,明人伦、知理义,知书达理。俗话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活猪”。读书是做人的终生职业。</p><p class="ql-block">4.务农:从事农业劳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生活的保证。我国已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列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p><p class="ql-block">5.忍让:对非重大原则问题,应该谦让、让步,“宽宏大量忍为高,遇事不气是英豪,流言蜚语任他去,万事容人祸自消”。这应是我们具有的品格;</p><p class="ql-block">6.勤俭:勤奋简朴是我们的传家宝。创业靠勤、守业靠俭,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p><p class="ql-block">7.善行:积德行善,多做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行善帮助别人,自己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莫大慰籍,对于形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社会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8.本分:守本分,也就是正派,不侵害别人,保持人的本来善性,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地劳动,走正道,不走邪道,做有道德的人;</p><p class="ql-block">9.戒奢华:不得奢侈浮华,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永不腐化;</p><p class="ql-block">10.戒赌博:不耍钱、不博弈、不想歪财。赌博的最终结果是输光家产,造成祸患。俗话说,“赌博出贼性”,“耍钱闹鬼”,会失去人性道德;</p><p class="ql-block">11.戒淫荡:不许淫乱,不许嫖娼卖淫和乱搞两性关系,要保持人的贞操亮节,做纯粹的人;</p><p class="ql-block">12.戒酗酒:不得醉酒,酒后无德,酒后闹事、闯乱子,而且严重的损害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13.戒种坟间隙地:不得在先辈坟茔之间的空地耕种,这是为保护祖坟,对先辈的尊敬;</p><p class="ql-block">14.戒茔间牧牛羊:不得在祖坟地放牧,这也是对祖坟的保护和对先祖的尊敬;</p><p class="ql-block">15.戒健颂:不要生硬争辩,不强词夺理,不诡辩,这是一种道德涵养;</p><p class="ql-block">16.戒戏谑:不要随便拿他人开玩笑,开玩笑必需注意尊重他人,不得讽刺挖苦侮辱他人,要清楚人是有尊严的。</p> 我们的家族 <p class="ql-block"> 家族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爷爷、奶奶:</p><p class="ql-block">孟广运(字希尧)、龚维珍</p> <p class="ql-block">大伯父、大伯母:</p><p class="ql-block">孟昭东、李培英</p> <p class="ql-block">姑姑、姑父:</p><p class="ql-block">孟昭英、钟大理</p> <p class="ql-block">二伯父、二伯母:</p><p class="ql-block">孟昭彦、黄曼青</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孟昭喜、王淑华</p> <p class="ql-block"> 把我养的玫瑰敬献给您们,这是我们晚辈的爱!🌹🌹🌹</p> <p class="ql-block"> 孟氏第72代世孙</p> <p class="ql-block"> 一代代孟氏后裔,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变迁中,无论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下,他们都时刻铭记祖先的教诲,为孟氏家族崇德重教、弘扬儒道的家风流传,也为中华民族连绵不辍的文化血脉传承,始终不懈地努力。</p> <p class="ql-block"> 我正在按照宪江大哥的做法,制作一张孟氏家谱,留给爷爷这一脉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于2021年11月完成的孟氏家谱(油房李庄)支系。希望有后人传承下去,不仅仅是家谱,更是遵照祖训,传承诗礼传家的圣贤家风,世世代代,绵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说明:部分历史资料、照片来源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