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11月2日,携友13人从上海飞往山西大同,在山西省作全境深度游。 此行历时15天,行程5000多公里,足迹遍布山西10个地级市(仅阳泉市未到达),领略了山西好风光。 第六天下午,我们一行来到晋中市平遥古城。晚上入住平遥大戏堂宾舍(准4星)。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并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点、“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十大古城”的等荣誉称号。<br><br>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明清历代进行修缮,并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古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和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b>[日升昌票号]</b>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br> 【<b>协同庆钱庄</b>】中国票号业中一家独具特色的票号。清咸丰六年(1856年)创办于平遥南大街。,歇业于民国2年(1913年)。财东系榆次聂店王姓和平遥王智村米姓。 协同庆票号经营特色非常鲜明,主要有:一是以人为本,知人善任;二是注重资金灵活调度;三是突出重点地域经营,具有现代成功企业的重要特征。<br> 协同庆钱庄的地下金库 【<b>平遥县衙</b>】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r> 县衙每天有县太爷断案表演。 【<b>镖局</b>】是专门武装押运商品、现银等重要物资和钱财,保卫其安全运转的专业机构,带有一定的保险性质。在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镖局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行业,镖局必须具有强悍好武的民风作土壤、武艺高强的拳师作支撑。清朝中叶平遥票号兴起后,平遥商业开始步入黄金时代。票号业、商业的繁荣,也带来了保镖业的繁荣。<br> 华北第一镖局成立于道光年间,是3家镖局的总称。即:神枪王正卿的平遥「同兴公」镖局,铁腿左二把的文水「昌隆」镖局,形意拳名家戴二闾的祁县「广盛」镖局,这3家镖局被世人誉为「华北三杰」。<br> 平遥的同兴公镖局从1849年开业到1913年歇业,前后保镖64年。<br> 【<b>城隍庙</b>】位于山西平遥城隍庙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初。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祗,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br> 城隍庙,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平遥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br> 城隍庙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br> 城隍庙在建筑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各殿宇的木结构形式,开间、上限、木雕雀替图案以及琉璃构件的使用,都严格遵循当时封建礼制,而且工艺上乘,多有独到之处。每间亭台楼阁,都注重雕梁画栋,精磨细琢,十分考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平遥县在明清代商帮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雄厚财力。<br> 【<b>文庙</b>】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云路街北侧,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现存四进院落,中轴线上排列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等建筑。 超山书院 【<b>观风楼</b>】位于平遥县衙东侧20米处,观风楼横跨县衙外大街。上下两层,第一层是砖砌高台,第二层是木构建筑,中间为砖券门洞。观风楼东侧的匾额上书“听雨楼”。站在观风楼上,衙门街景色尽收眼底。右侧即为衙门。另一侧的街景,店铺林立,一派祥和景象。<br><br> 【<b>市楼</b>】位于南大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重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市楼坐北朝南,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平面呈方形,中间南北向是通道,为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建筑,面宽、进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楼顶屋面的彩色琉璃瓦镶成“囍”、“寿”图案。<br> 【<b>平遥大戏堂</b>】位于古城九龙壁处,西临文庙、财神庙,南望魁星楼,东临古城墙,是与法国"红磨房"齐名的高品位演艺场所。"大戏堂"原名"礼乐堂"。始建于清康熙42年(1703年),历史上曾为官绅礼宾、商贾休闲和演戏宴舞名所。一代宗师启功老先生为平遥"大戏堂"题写了堂名。大戏堂园区包括九龙壁、戏廊、古典式封闭式大戏堂演歌厅、酒吧区和东南海宾舍等6部分组成,其中九龙壁和大戏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br> 大戏堂是集北派宴舞展示、传统剧目表演、名优小吃品尝、现代化设施助兴、文化艺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演艺场所。<br> 东南海宾舍是住宿的酒店,是有着明清特色的院落房。下图就是我们住的院落和房间。 【<b>城关天主堂</b>】位于平遥县县城东南隅安家街2号。该堂创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原为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罗马后期建筑式样)的砖木结构建筑,原建筑已毁于文革,今为1984年所重建,仍坐东向西,砖混结构,前檐墙两层式,下为礼拜堂,上建钟楼,北侧有同时期增建的神职人员住房。 这次到平遥,受疫情影响,游客稀少,好多店家关门打烊;也许是管理部门趁此机会大搞装修,沿街搭了许多架子有碍观瞻,也影响了摄影;平遥城墙也因为暴雨冲击,塌方了一大段,正在维修,也没开放。有点扫兴。 夕阳西下,恰逢两队古装姑娘行街表演,算是给大家的游览缺憾作了一些弥补。 【<b>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b>】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br> 此图载自网络。 【<b>小贴士</b>】:笔者2017年曾去平遥参加国际摄影展,有关平遥古城墙及人文街景将在下一集予以分享,敬请期待。 <b>【后记】人生旅途,走遍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游览了几十个国家,也拍摄了不少照片。拟按《神州行》、《环球游》两个系列,用美篇的方式将所摄的照片逐步分享给各位朋友。其中《神州行》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归类编辑,《环球游》按国家归类编辑。</b> <b>谢谢观赏。欢迎关注我的美篇,转发、交流、指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