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斋随感. 其十一 一一“道”的释义》

卢月龙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人对于“道”的理解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含糊不清,实际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高明之处。</p><p class="ql-block">宗炳是《画山水序》的作者,也是中国山水画第一篇最早山水画论,其中他认为山水画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的,即“圣人含道暎物”或“以形媚道”,妙就妙在这个“道”上;要知道,中国文人的人格精神是“内圣外王”,自宋以来,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的出现,把“道”的释义体现出儒家思想落实在文人身上“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进退态度上,这种儒家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影响非常深远,儒家“为国为民”求官拜职,惶惶不可终日,旨在“治国平天下”,这样一来“道”的释义则不解自明,这个圣人的“道”就是符合封建统治阶层口味的“道”,即它的社会功能是为了“助人伦,成教化”。</p> <p class="ql-block">而另一方面,失意的在野文人则对“道”这个词的理解和认识就和前者大相径庭了,它这个“道”则是老庄的“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道家思想讲究出世的,拒绝做官,静静地遁入山林,求的自我解脱,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以退为进,不想做官并不是他的初衷,不做官为的是“明哲保身”,是一种苦恼人的微笑,甚至还是种“韬略”,苏州诸如拙政园,留园之类当时的主人当真静身于湖石嘉木,水光潋滟之中么?!然而,占主流地位的封建统治者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知道中国文化及中国汉字的威慑力,也知道那帮貌似隐跡山林的文人具有“不言自威”的可怕之处。</p> <p class="ql-block">所以,占统治地位的“话语霸权者”就会想尽办法抺杀或持平“朝内”“朝野”之间的界限,在“文字游戏”中寻找一些不留痕迹的关键词,即模糊性,“道”的不同释义也就应运而生了,而表面上来看,“道”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不同文本中,什么书法有“书道”,学武的有“武道”……特别清乾嘉以来让你混入故纸堆里,津津乐道于粪蛆的快乐之中不可自拔,也就有读书圈中的怪现状,像出现了范进中举式笑话比比皆是,这也正印证了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精微奥妙之处了。</p><p class="ql-block"> 一一2022.7.4文于抱朴斋南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