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老年大学中国画创作班陈光华老师授课作品专辑

张光贵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光华老师近期示教作品展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年来,陈光华老师崇尚民族传统绘画艺术,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博取众家之长,尤擅山水花鸟人物,兼工并写。其作品注重气韵、追求意境、笔墨潇洒、深沉浑厚、色彩清新、绚丽雅致,画中透出一种自然风物之美,散发出画家对生活和乡土的热爱,让人耳目一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期选登近期1O2幅范作小品,供欣赏收藏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画的三重境界,或曰三个层次:</span></p><p class="ql-block"> 其一是“形与技”的层次,即物象与技法、技巧:它完整、唯美、悦目,是视觉享受。</p><p class="ql-block"> 其二是“境”的层次,即画中的意境、境界:其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给人以精神享受。</p><p class="ql-block"> 其三是“道”的层次,即会通之际,人书俱老: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造化在手,信手拈来,不期遇而遇,不知其然而然。此时,已不在于你画什么,也不在于你如何画。而是直觉于画面中扑面而来的气息、气度、气象,是泼墨而出一片天籁。这是具有敏感的天才气质加上刻苦磨砺,阅尽人世沧桑、披览荣辱沉浮之后,作者人格精神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人品与画品的统一。</p><p class="ql-block">从艺至此,乃能完善,按佛教说法,即功德圆满。而对于高品位的观赏者来说,让灵魂震撼。这是仰赖于观赏者自身 的修养与情怀,唤起观赏者自己的想象去补充那些笔墨之外的空白,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与作者共同完成了作品的创作,这便是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高峰体验,令人怦然心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画用笔之道“五字诀”——审、肯、敏、稳、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审,指落笔之前,酝酿意境和画法。要从全局着眼和大处着手,定夺用笔的主调及其配合关系,包括主宾、浓淡、干湿、虚实、刚柔几个统领全局的主要方面,这就是通常讲的“意在笔先”。中国画很重视腹稿的功夫,有了这方面的修养,即便落笔后发生意料不到的变化,也能够随机应变,不至于手无所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肯,指笔画不分粗细、长短、轻重、虚实、干湿,行笔都要肯切。一概不能犹豫,更不可稍存描描修修的打算,一笔是一笔,这样用笔是切实的。有时候也需要补笔或润墨,但它与犹豫修补是不同的。有时出现一种信笔而为或漫不经意之笔,这种“信笔”与“不经意”是胸有成竹的,是技术熟练的表现,并非心无主宰,狂涂乱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敏,指思维要敏捷,脑子反应要快。提、按、顿、挫、快、慢运动,其间许多变化是快的,有许多情节就是在这种快速运动中产生的。所以脑灵、心敏、手稳是要领,变换须果断,也是要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稳,指头脑中要有个明确的“主心骨”。任何速度的变化或笔形的变化,不要希图侥幸和巧遇(尽管在作画时,有时也会出现巧遇)。若是形成惯技、流弊,实为用笔之大忌。应避免流滑,使用笔达于“渗透”的功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精,指要蕴自内,发之笔。要胆大心细,粗中有细,狂中见正,笔到神随,不可粗枝大叶,无可用心,或不求甚解。画完之后,甚至画完数日之后,都会发现还有不足之处,需要着手加以收拾或补充。这是绘事关键性的工序,有的是为增色,有的是为画龙点睛,都必须先从全局去分析考虑,经过仔细推敲后,再作细心处理。所谓“细心”,就是“精华”之求,在于能否抓住要领要害处,下笔在精不在多。当不能决断时,万勿轻率下笔,宁不足,勿多余,不足尚可救,赘瘤难切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山水画是以墨为主,其实,在中古时期以前是以各种颜色为主的,直到魏晋以后,中国画受宗教的影响,特别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开始把黑颜色——墨,当成主色。为什么呢?因为黑者,玄也,玄,就是道学思想,玄妙,玄想,是老、庄思想的反映。把世界缤纷复杂的色彩提炼归纳到纯真——黑,这黑色所包容的内涵十分丰富,再加上一个白,和黑与白之间的灰,就更是含蓄、深沉而莫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用墨」和「用笔」存在着怎样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画的吸引力,在于笔法和墨色,这是我们传统绘画中的可贵经验。笔法即用笔,笔者形之骨也。那墨是什么呢?墨者,形之血也,形之神也。形象中的微妙变化,以及线所达不到的地方,就主要靠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墨,有渴墨,有焦墨,有泼墨,种种种种,挥毫之间,既出于偶然又出于必然,是任意而为之。笔是形之概括,墨是形之神、形之韵。有时看到一张画,虽然在形和结构上有不足之处,但墨韵好,同样也能吸引人、打动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淡墨法和积墨法是中国画里很重要的两种用墨法则,在实际绘画中,二者如何运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少人认为淡墨起中间调和的作用,其实淡墨更具有含蓄味。古人说:「人贵清明,画贵糊涂。」就是说,人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但在画画的时候,要含蓄,要模糊,要有隐有显。这就给我们一些启发:画,不能画得太实,要无中生有,有中变无,从有又到无,有那么点玄学之理。墨的变化,跟人的心灵变化一样,得要模糊,让人说「这人跟喝醉了似的」,其实哪里是喝醉,他们是脑子非常清楚而故意装糊涂。但是,掌握了墨色的必然性后,又用到这句话了:「惜墨如金。」用墨不是倾其多少的问题,而是用到恰如其分,这叫惜墨如金。把墨当成粪土似的往纸上糊,那是不懂得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积墨呢?积墨之法也就是堆砌之法。但无论淡墨法还是积墨法,都不是唯一法。画画时,你可以用积墨法,也可以用惜墨法,还可以用渴墨法,或者用湿笔法,这要看你反映的对象以及你绘画时的情绪等而定。就像你本来没有想画雨景,偶然天成出了雨景效果,就可以顺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绘画用墨,难免会有失误,出现失误时怎么挽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哪有人不犯错呢?同样,画画也不可能没有不失误的,要有几笔画坏了怎么办呢?我告诉你,你可千万别没完没了的在这块失误的地方打主意,你别管它,你把旁边其他地方的认认真真地画好,就把失误的地方压下去了。跟打仗差不多,这个碉堡正面不好攻,你可以侧攻,还可以抄后路。比如这里本来是线,线多而面少,就可以用面来补线,来救线。这块墨画的失误了,你赶快用水去拢它,别让它成了一块死墨。同时也可以在旁边打主意,看是面多还是线多,然后决定是以线治面,还是以面治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墨功夫可以通过「三日一山,五日一水」的勤勉来提升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画,不是非得「三日一山,五日一水」的,也不是非得每天老老实实地画够八个小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笔、用墨,善于保笔、保墨,还要学会善于救笔、救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墨的运用,如同作战,要有战术,要有计划、有步骤,还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物〔工具〕而异,因势而异。既要保笔带笔、保墨带墨,又要救笔带笔、救墨带墨。掌握了这些,就得心应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譬如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不同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画的创作是通过客观景物描写来表现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精神内涵。山水画创作,就是要做到化景物为情思。景物是客观存在,是实;情思是画家主观精神的东西,是虚。虚实结合的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艺术应是一种创造,要把主观的意念,表现在客观景物描写的笔墨之中。画家所创造的境界,尽管取之自然,但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山、水、树、石无一不是画家加以美化了的,那就构成新的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把一种感人的美,以笔墨表现出来,是山水画创作必须要做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欣赏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11-30重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