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是我见到的最为秀气的女孩,瓜子脸,白皮肤,学生头,虽然戴着一副黑框近视镜,也丝毫掩饰不住清秀的黛眉和柔顺的目光。举止端详,优雅淡静,就像深谷里的幽兰,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 初识小溪是在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秋天却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新学年的开始,新学年有新打算,新学年播种新希望。这年秋季,学校安排我负责高三年级术科生管理工作,小溪文化课成绩偏后,进入不了二本光圈,老师就动员她学传媒,就认识了她。<br> 那天下午,我巡完楼,刚走进年级值班室,一个中等身材,戴着黑边眼镜的女生走了进来。<br> “老师好!”她轻声说完,便端端正正的站在我面前,两手下垂,怯懦的手指轻轻地捏着衣襟。<br> “你好!” <br> “我想问您几个问题。”<br> “好啊,坐下来说。”我顺手搬了一个凳子给她,她没有动,依旧站着。接下来她问了我几个关于传媒考试的问题,她问一个,我答一个。问时很从容,听时很恬静,不插嘴,不质疑,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br> <p class="ql-block"> 从心底里讲,我是不主张她学传媒的。传媒适宜那些活泼开朗、性格张扬、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口才流利、喜欢交际、独立思考、当机立断、敢冲敢创、个性鲜明的学生。小溪太文静太温顺太柔软了,而且性格内向、不善交谈,这样的学生在考试时没有优势,尤其是面试。即使考上,将来也不适合干这一行。以她的性格,学个语言、艺术之类的专业,将来当个老师或者公务员最好了。</p><p class="ql-block"> 但我还是支持她学传媒。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像小溪这样的学生,如果走正文正理,是没有竞争力的。一个学生,成绩老处在中偏下的地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没了信心就躺平,加之二轮复课节奏快,强度大,学校、老师聚焦光圈,重点关注希望生,光圈外的学生如不努力拼争,常常就被忽视或者被遗忘。学生看不到希望,丧失了信心,就没了动力,外部环境得不到优化,咋能走向成功!传媒专业对考生的文化课要求低,使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于是满怀信心往前冲,高三一年不荒废;再者学校也把术科生当宝贝,专业课考完后,就组建术科生文化课补差班,降低起点,因材施教,很有成效。所以就支持她学传媒,并且勉励她刻苦学习文化课,力争考上心仪的大学。</p> 之后的日子,小溪中规中矩,按部就班的参加专业课培训。我也很是关注她,她也经常找我交谈一些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几次接触,我也知道了她的家庭状况:父母在她上初中时因感情不和离异,她跟母亲。母亲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她就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可怜的孩子,难怪她整天独来独往,不喜交谈,抑郁寡欢;难怪两次家长会都没见她家长的影子。<br> 小溪很单纯,单纯得像山间的清泉,清澈透明。一次,我发现她脸色苍白,状态不佳。就问她是不是病了,她说没有,是生理期来了。每次来时都会痛经,老毛病,不碍事的。<br> 小溪的确不适合学传媒。尽管她很用功,但专业课还是没过线,让人感到遗憾。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传媒专业让小溪看到了希望,她信心满满,全力备考,文化课赶上来了。高考成绩揭晓,虽然没达二本线,但却差的不远。填报自愿,她选择了南京特殊教育学校,出乎意料的被录取了,让人高兴不已。<br> 小溪的大学生活是幸福快乐的、也是丰富充实的。尽管父母离异,但在经济上却给了她足够的保障。清纯文静的她可以专心致志地在教室听老师讲课,也可以心无旁骛地在图书馆里潜心阅读。四年间文学名著读了数百本,读书笔记记了上千页,为了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小溪也是蛮拼的。到了假期,背上行囊畅游四方,赏美景、品美食,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天涯海角。称得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br> 大学毕业,看到同舍同窗的好友工作的工作,读研的读研,她才思考自己该怎么办,工作还是深造?不甘平庸也不甘落于人后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考研。奋战半年,如愿以偿,考入了华东师大的研究生,登上了提升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又一平台。<br> 今年六月,我从小溪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在忙雅思,就问她又有新目标了。她告诉我,她想趁着年轻多走走多看看,领略异域风景,感受异域文化,体验别样的生活,学习别样的思维;目标是英国的爱丁堡大学。<br>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在于认知和思维。几年的积淀与历练,小溪已从一个天真幼稚、纯洁无暇的少女成长为有理想、有胆识、有远见、有境界的知识女性了。<br> 一个人内心的宽度,是他读过的书一本一本摊开来的,一个人内心的高度,是他啃过的书一本一本码起来的。小溪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诠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