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介课程优秀作品展示

肆拾貳

导语: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为“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主要的学习活动为“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和辨识媒介信息”。重在提高媒介素养,更好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在班主任包春华老师的指导下,高一18班与22班的学生们分别在班徽、海报、微电影和商标校徽等方面,完成了相关作品设计,以下为优秀原创作品展示。 高一18班黄淑涵 高一18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互助的集体,彼此间不可分割、缺一不可。故徽中“18”须一笔练成,不可截断。班徽逆时针旋转90度,原本的“8”代表着萌芽,象征着十五、十六岁的我们;象征着朝气蓬勃充满无限生机与未来的当代青年。同时原本的“1”代表着土壤,象征着教育我们培养我们的教师团队以及贵阳一中。<div><br></div><div>“丝带”的设计思路借用的是几年前贵阳组织的“绿丝带”活动,代表着友爱、互助、热心。配色选用红色,首先是为了契合贵阳一中的主题色“一中红”,其次是寓意18班是一个热情似火、团结友爱、同舟共济的集体。</div> 高一22班智煜轩 班徽以独角兽为主体,上方为齿轮,齿轮与独角兽之间为2024届22班”的班级字样,齿轮外围各是“且看少年”“灿若星汉”的班级口号字样。<br> 班徽中独角兽整体为星空的颜色,中间的星座为白色,翅膀也为白色。齿轮为金黄色。<br><div><br></div><div>独角兽与星辰整体有天马行空的寓意,期望22班的同学们的思想可以天马行空,全方面发展。<br></div><div> 独角兽中的星座构成“2”的字样,翅膀也构成“2”的字样,合在一起即为“22”,代表22班。<br> 翅膀由上下两部分的翅膀构成,每个翅膀又由三个羽翼组成,从长到短分别代表语、数、英、物、化、生六科,是22班所选择的高考科目。<br> 独角兽的前蹄构成“2”的字样,后踢构成“4”的字样,代表着2024届,则意为22班将24届踩在脚下。<br></div><div><br></div><div>齿轮只存在于正上方,代表22班为理科强基班,又可看做是一个皇冠,期望22班头戴皇冠,蟾宫折桂。<br></div> 高一22班刘雨芯 <div><br></div>海报主题由琵琶与一幅琴女弹奏像构成,从上往下看,琵琶好像也代表琴女一生的经历,琴头到琴身由窄到宽,正是琴女年少得意之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顺着琴身,琴尾点缀着如星河般细沙与珠砾,虚无缥缈又引人注目,那便是过去的时光,如流沙一般,正是“秋月春风等闲度”和“暮去朝来颜色故”所云,银丝般的琴弦缓慢的随着西沉的月光泻下,在画面处戛然而止。<br><div><br></div><div>纵弥失殆尽,仍不绝断弦之音,故曰:“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乐声穿透图画而出,画中弹琴,亦是琴中作画,画在琴中,琴又在哪个失意游子的心中呢?我想这就是诗人想表达的悲怆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br></div> 海报正中心是林觉民的半身像,英俊的脸庞不过衬托坚毅的目光,一般与敌人誓死同归的决心凛然腾起,化为身后背景中的一片赤红。而林觉民自己却是“黑色”的,这暗示着他最终为民主革命献身的结局,“生于黑暗,却妄想光明”。<br><div><br></div><div>此时“妄想”不再是妄想,因为“家园”已不再是家园,若无国,何来家?画像左侧是家人与亲情,右侧是国家与大义,一轻一重,一大一小,林觉民关于儿女情长与矢志报国的选择,再明了不过,红黑配色不仅是林觉民的斗争过程,更是当时中国有志之士反抗的状态,在深渊的黑暗也可以得到救赎,而救赎的人就是救赎者自己,同样,能够拯救一个国家的,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人民还没有倒下,国家就还没有倒下,此时“黑”却让“红”愈发地红了<br></div> 高一18班王晓岚 海报以格里高尔的全家福为主体,正面仅格里高尔变为甲虫,倒立过来看,其余三人变成虫,仅格里高尔是人形。反映了《变形记》中“虫形人心”和“人形虫心”的主题。<div><br></div><div>无论是海报的正面和反面,格里高尔所代表的颜色均与其他三人不同,代表在当时冷漠势利的社会中,关心家人的格里高尔是一个异类。</div> 高一18班陈星睿 刘婷雯 杨思远 李语博 谢承宏 王希正 邓行健<br> 指导教师:包春华<div>编辑:芦岑芹(实习老师)</div>

独角兽

一班

林觉民

字样

海报

代表

格里

齿轮

媒介

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