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文化

遥知不是雪

<p class="ql-block">  制度管人,文化育人,已成为通识。做了教师,有文化就是标配,因为我们是文化文明的传承者。职业平凡,使命不凡。我小的时候,最羡慕的就是戴眼镜的人,那时候戴眼镜的人在大家心目中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就是有文化的人。所以在农村戴眼镜的人倍受尊重。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读书人,更是培养读书人的人,所以我们一定得是文化人。 文化不是一本书 不是一门学问,但可以从一本本书或一门门学问中慢慢的涵养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质所在。”换言之,读书是基本功,读的多了,脑子里的词句就多了;读的多了,脑子里的思想就多了;读的多了,见识就多了。读的多了,教育教学都会更有灵性:语言不会枯燥无味,思想不会单调偏激,方式不会始终如一,不经意间可能就有触动学生心灵的妙语佳句。这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发酵的过程,慢慢的你会发现,同样的意思,你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同一个问题你会站在多个角度去分析,语言和思想都会走得更远。 但其实最重要的是,读书能滋养自己,好书值得千遍读,年龄变了,阅历多了,同一本书也会读出许多不同的况味。生活中遇到而不能了然的,纠结而不能释然的,往往可以在书中洞悉而放下。有人说:人生若有不如意,只因未读苏东坡。文字是有魔力的东西,与作者对话,有时候就像与自己对话,有时就像与智者对话。哪怕就是读读小说,比如名著,比如茅盾文学奖获奖的作品,也不仅仅是读到了曲折的故事,那里面的营养多种多样,越读越觉得作家了不起。越读越了解人生百态,,很多的东西其实是读久了,慢慢变化的,不经意间却彻底改变了一个人。美貌易随流年逝,唯有气质,沾染书香,沉淀岁月更出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