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笑红作品选载(一)🍄感悟亲情篇

碗莲在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清明 给父亲扫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郭笑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听母亲说,今年是父亲冥寿八十年,也是父亲去世七周年的日子。今年的清明节,希望子女们一起去给父亲扫墓,给父亲过第一个“冥寿节”,也算是兄弟姐妹们一起祭拜父亲的最后一个日子。因为按照家乡的风俗,在父母去世七周年前子女们每年清明回家扫墓,做完七周年的“休七”后,扫墓的任务就交给了男孩,以后就是逢十逢百过“冥寿节”时再一起扫墓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风俗。一直在外读书长大的我,对于家乡的风俗,还真是不太了解,这次算是让我长见识了。进入三月,我回家扫墓的心情就日渐期待和激动,掰着日子倒计时地渴盼着这一天的到来。鸟语花香,春花烂漫,清明节来了。和着春风,伴着细雨,笼罩着朦朦烟雾,绽放着满满的思念,我回家啦,踏上了扫墓之路,前往父亲的墓地。我知道,这一日,全世界的华人或千里迢迢回乡扫墓培土,拜祭祖宗,或远隔万里遥念已故亲人,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往年的这一天,我总是搁着万千的怀想在心中涌动,无尽的追忆在脑际闪现。然而因为地域,因为工作的缘故,总是让想家扫墓的心情被搁置被遗弃。尽管好想家乡好想父亲,可是都没能如愿!今年的这一天,让我赶上了。也许是习俗,也许是清明特别的气氛,站在父亲的墓地,望着墓碑,默读着墓碑上的字,父亲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全在眼前闪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忘不了,大约七岁时的一天,我因为调皮背着父母跟邻家小孩到田埂上玩耍,不慎摔伤了脚,手臂也疼得不行(后来医生诊断脱臼)。到了深夜,突然发烧。而那时我四姐正脑炎住院,母亲陪护在医院里。父亲害怕极了,他怕我也染上脑炎,二话没说,背起我就往乡医院(当时叫公社医院)跑。十里长路啊,就那么背着跑着……不知道啥时到的医院,但可以想象一米七出头的父亲流了多少汗,衣服又湿了多少遍!可以想象一路上他心里是何等的焦急,何等的熬煎!而我就在他的背上昏昏沉沉睡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忘不了,为了让我上好学,能够有所出息,父亲硬是顶住家人的阻挠,带我上书店买课外书,受了多少委屈。当时我家是拥有六个孩子、四个老人的大家庭,我是尾妞,最小的女孩。当时,女孩初中毕业也就基本完成学业。可偏偏升学考试中,我被市重点高中录取,这样就成了一大难题。家里所有人都认为不可再继续读书:一是家里孩子多供不起,二是女孩子读了高中也没用,三是书读再好,出嫁了,也是人家的人。是父亲力排众议,坚持让我读下去。并说:“我是读过书的,我不能搞男尊女卑,我管不了别人,我不能管不了自己闺女”。就这样,在父亲的支持下,我读了高中,又考了大学。当我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刻,最高兴的是我的父亲。后来,为了我的理想,父亲鼓励我留在省城工作;当我结婚生子,父亲却选择一人留在家乡养鸭,支走母亲来省城帮我看孩子;当我历经风雨迎来人生最辉煌的时候,父亲终于跟着母亲来我的新家了。然而住了三个月却因不适应城市生活执意回到家乡,不久就因病去世,时年72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忘不了,平凡而普通的父亲,安葬的当天,为他送行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竟然站满了长长的村道,到处是花圈,到处是哭泣的声音,人人脸上露出的是无尽的思念与惋惜之情。哀痛之情寓于言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的父亲憨厚善良,纯朴简单,喜欢看书,喜欢养鸭种树,喜欢助人为乐,一生勤劳不息。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极少一整天呆在家里休息,总是在田间河里不停地劳作。好像他有永远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但就是极少数在一起的时候,父亲也从没忘记对我们为人处世的教育和引导。他的教育生动活泼,常常拿他的养鸭和种田经验来作比较,利用他的言行和举止来说服我们,很少有空泛的说教。我上高中、大学、乃至后来工作后,每次回到家乡,遇到父亲生前的乡亲好友,他们都会夸父亲的养鸭技术高、春笋种植好,为人多真诚,喜欢看什么书会讲雷锋故事。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倍加思念父亲,多想再听听父亲的教诲,多想给父亲买些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尽自己的一片孝心啊!“子欲养而亲不待”真的是人生的大憾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八年来,每每忆起父亲,我都会泪如泉涌。父亲是善良的,是无私的,是勇于承担重任的。每当邻里乡亲出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60年代,为了家里人,他曾不惜千里带着三姐四姐到漳平煤矿干过井下矿工。多少年过去了,左邻右舍,老友、同事,只要提起我父亲,都会说:老实人呀,真是个好人!我想,这是对一位普通百姓在百年之后的最朴素也是最高的褒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怀念父亲,在清明;追忆父亲,终我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清明节 于福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 者 简 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郭笑红,福州市晋安区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民建福建省理论专委会副主任、民建福州市理论委名誉主任、民建福州市晋安区工委副主委,福州市管道建材商会执行秘书长、福州市陶瓷商会办公室主任兼副秘书长、中国化工报福建记者站常务副站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