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为赵铮先生赞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珍贵的火花史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无私的奉献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书名:火花上的清末民初中国映象</b></p><p class="ql-block"><b>作者:曹波 主编</b></p><p class="ql-block"><b>藏品:辛亥革命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赵铮(上海)</b></p><p class="ql-block"><b>出版:武汉出版社</b></p><p class="ql-block"><b>印刷:武汉精一佳印刷有限公司</b></p><p class="ql-block"><b>开本:16开</b></p><p class="ql-block"><b>字数:200千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小的火花不仅仅是一张画片,更是一个个将时代串连起来的活动画面。透过一个个小小的平面,我们能够从中聆听时代变迁的足音,感受社会进步的气息。通过这本书,我们亦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那个糅杂了复古与摩登、兼蓄了守旧与创新的时代,以及透过火花这个载体,去品读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革。</p><p class="ql-block"> 本书从前期筹备到编辑出版,历时近两年。书中收录了辛亥革命博物馆馆藏和赵铮个人珍藏的晚清民国时期火花精品近2000枚,力求以方寸火花,展现晚清民国的时代特色和人文风情,同时让收藏在博物馆和民间的火花藏品“活起来”,以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前 言</b></p><p class="ql-block"> 火花是火柴商标的雅称,历来被誉 为“民间名片”,与邮票相提并论。中国早期的火花是研究我国近代史和火柴工业的珍贵资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百姓生活的各种重要信息,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p><p class="ql-block"> 近代火柴一物,最早由西方人发明制造,并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最早有年代记载的输入可追溯到1865年天津海关报关,距今已有150余年。此后,伴随着明治维新,工业迅速崛起的日本,成为另一个向中国输入火柴的重要国家,而且数量逐年增加。到1894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火柴数量达5789596罗,占当年火柴进口总额的88%。</p><p class="ql-block"> 最早向中国贩运火柴的是外国人开设的洋行,之后,中国人开设的“洋庄”也成为输入火柴的重要媒介了。如广东商人黄文山家族两代以贩运火柴为业,他一面贩运大米、杂货去日本,一面经销日本大阪公益磷寸株式会社的“舞龙”牌火柴。同样,在上海、烟台等沿海口岸也有不少这样的“洋庄”。</p><p class="ql-block"> 1880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外国人开办的火柴工厂,即英国人美查在上海新闸区苏州河南岸开设的“燧昌自来火局”。而中国民族资本创设的火柴工业,也在这个时期萌芽,并首推1877年创办于沪上的“上海制造自来火局”。可以说,清末民初中国火柴业的状况,往往是国外输入与土生土长相辅相成的,其中与日本火柴业的关系尤为密切。为了贴近民众,使火柴更加畅销,火柴生产商在商标设计上注重迎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大都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画面风格和文字内容。</p><p class="ql-block"> 小小的火花不仅仅是一张画片,更是一个个将时代串连起来的活动画面。透过一个个小小的平面,我们能够从中聆听时代变迁的足音,感受社会进步的气息。通过这本书,我们亦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那个糅杂了复古与摩登、兼蓄了守旧与创新的时代,以及透过火花这个载体,去品读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革。</p>